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晶 《青年记者》2005,(4):20-20
经过书摊,总会多留意几眼。因为总喜欢看看有没有新进的体育杂志或自己喜欢的书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书摊上似乎多了一些东西,那些封面花花绿绿的不知道是给小学生还是给中学生看的杂志。起初不很在意,不料突然一天,发现那些花花绿绿的杂志怎么已经盖在了我最喜欢的《NBA时空》之上!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刚兴起时,《纽约客》杂志上有一张颇为著名的漫画,大致含义是: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我国,这种交流沟通的虚拟性和荒诞性被一个叫QQ的即时聊天通讯工具承载了。2001年,注册一个QQ号码变成了很艰  相似文献   

3.
今天,美国大多数人通过阅读报纸或收看电视得到新闻。若是报纸使人们知道国内外的重要消息,那末专业杂志则帮助读者获得知识和信息,诸如商业行情、摄影技巧、儿童食品等等。目前,在美国至少有一万一千种杂志。其中大多数是定期的,通常为周刊或月刊。定价一般在一美元到三美元之间。早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前,杂志已在政治生活中崭露头角。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杂志和报纸相比,成了更为重要的武器有时候,在杂志上开展公众对某一重要问题的讨论,导致了社会  相似文献   

4.
相识恨晚     
我订阅《中国记者》时间并不长,真有相识恨晚的感觉。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报道员,从事“土记者”工作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也许身在偏僻山区的缘故,从未听说过有一本《中国记者》杂志,是去年从《文摘报》上知道的。  相似文献   

5.
胡伟东 《青年记者》2003,(10):31-31
比较相对于网络或日报,杂志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上,最大劣势在于弱时效性。杂志的发行周期一般较长,多为周刊、双周刊或者月刊,所以出现在杂志上的新闻可能已经变成了一种“旧闻”。但并不是“旧闻”就一定缺乏吸引力。正如麦克卢汉所言:“所有读者打开报纸首先要看的条目,都是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因为现在新的物质形态中看见或认出自己的经验,是一种无需代价的生活雅兴。经验转换为新的媒介,确实赐予我们愉快地重温过去知觉的机会。”所以,“旧闻”也会是读者“喜闻乐见”的。  相似文献   

6.
从一本杂志看畅销元素--解读《读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本不事张扬的杂志,<读者>杂志几乎在全国与世界近百个组织的排行榜中都榜上有名,并且屡次走到前几名的位置上.在中国期刊协会所做的近18年来大发行量期刊发行统计表上,<读者>杂志连续13年位居中国大发行量杂志前十名之列,三次成为年度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这三次分别是1994年的347万,1995年的406万以及2000年的605万.1997年,上海三联书店的<书城>杂志登载了一次中国热门杂志排行榜,选了中国的12家杂志,作为中国杂志的名片.而这个排行榜的着眼点在于大众化,选择的标准和原则是内容的前瞻性与形式上的现代感,更注重杂志的影响力和保存价值.这次品位不俗的评选,对<读者>杂志的评价是:"作为一份国内销路最广的老牌文摘类杂志,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有着浓烈的个性和风格,人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读者>式的文体,这是其他文摘类杂志很少有的.杂志是依靠编辑编出来的,此言信之".央视索福瑞公司在进行调查后,提供报告说,这本杂志的传阅率达到了10个人左右,是中国同类杂志里传阅度最高的一本.中国13亿人口中,将近2亿人看到过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卡尔·李卜克内西是我们这个世纪里德国最伟大的革命家,德国全部历史上的一位最伟大人物.大家知道他是德国共产党的第一位领袖,被反革命分子所残杀.但是并不全都知道李卜克内西也是当代德国最优秀的政论家.我不晓得谁能与他相提并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自由派《未来》杂志出版者马克西米利安·加尔坚被认为是德国最杰出的资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电子杂志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互动性、多媒体性、利用P2P平台发送这三个特点.多媒体和P2P发送平台都只是技术问题,各大杂志制造商之间最大的竞争恰是在对自己杂志互动性的开发上.  相似文献   

9.
金玲  王毅 《大观周刊》2011,(5):71-72,103
一 从前在某电影杂志上看过一个调查,让读者评选他们认为最云山雾罩、晦涩难懂的影片。编辑本以为会看到《潜行者》、《第七封印》或者《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之类的牛×作品。哪知道投票出来的名单,竟然是一张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全集。  相似文献   

10.
《世界真奇妙》这本书,不仅仅内容奇,更奇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上。请看: 这本16开本96页的小册子,是书还是杂志呢?说它是书吧,封面上却印着如刊物期数的“第一集”。如果说一册书可以叫一集,则闻所未闻;更何况国家新闻出版署曾明文规定,不准以书代刊。说它是杂志吧,却没有刊号——既无登记号,又没有国内外代号。不伦不类。更奇的是,从头到尾看完了这本书,你不知道这奇书是谁写的,谁  相似文献   

11.
如何满足顺应中国中产阶级家庭的这种商业、阅读和理财的需求。我们过去不知道真实的读者或者不知道我们的受众是谁。通过邮局发行,报纸和杂志在很长的时间里面,并不确知自己的读者是谁,邮局不会提供名单,只有你自办邮发你才知道你的读者是谁。后来大家都自办邮发,后来又零售,但依然存在到底谁在看你的杂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上一期杂志的特写栏目着重介绍了《TheDaily》,一份基于iPad平台的报纸。没有网络版,没有印刷物,这都代表了这份刊物的不同寻常。 现在各种新媒体都风生水起,磨拳擦掌。很多人说,纸质媒体若不转变传播模式,势必被淹没、被吞噬。但无论何种媒体,都是内容为王,在这个前提下,形式只是手段而已。我不会因为这篇报道在iPad上而去看,而点击进去的理由只有一个,所说的内容是我不知道且想要知道的。  相似文献   

13.
一本书,不能没有著述者的名字;一本杂志,也不应该没有编委会的名单。文化革命前,许多杂志都在封里或封底署有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会的名字。这个制度很好,一方面,表示编辑、出版的负责态度,同时也让读者知道编者是谁,这对了解杂志的内容、质量等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14.
记得在上初中时,有一次见一位同学收到某报编辑写来的一封百字退稿信,我心里好生羡慕!要知道当时在我们的眼里,编辑可是至尊至上的人呵。现在终于熬到自己也做了编辑的时候,才知道编辑也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不过有一位老编辑,我却时时想起他。那是1988年的春天,我正在南京求学。有一天,我忽然收到一封来自山西《青少年日记》杂志编辑部的约稿信,下面署名杭  相似文献   

15.
知道《网络传播》是在去年底,一位网友在我的博客留言,建议我有时间看看这本杂志,认为“是本很值得一看的刊物”。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满足顺应中国中产阶级家庭的这种商业、阅读和理财的需求。我们过去不知道真实的读者或者不知道我们的受众是谁。通过邮局发行,报纸和杂志在很长的时间里面,并不确知自己的读者是谁,邮局不会提供名单,只有你自办邮发你才知道你的读者是谁。后来大家都自办邮发,后来又零售,但依然存在到底谁在看你的杂志的问题。所以财经和商业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底,汾湖诗社成立,我在会上第一次见到殷秀虹。以前,在《汾湖》杂志上看到过她写的文章、诗歌,也知道她是柳亚子纪念馆前馆长殷安如的爱女。后来,我与殷秀虹  相似文献   

18.
网络刚兴起时,<纽约客>杂志上有一张颇为著名的漫画,大致含义是:"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我国,这种交流沟通的虚拟性和荒诞性被一个叫QQ的即时聊天通讯工具承载了.2001年,注册一个QQ号码变成了很艰难的事情,申请QQ号码的页面上显示的信息是正在申请服务器链接,等待了若干时间之后,页面上出现了四个字--申请失败.  相似文献   

19.
宋守山 《青年记者》2006,(15):30-31
说城市杂志的时候,我必须说这么几件事情,但是我不敢保证它合乎写作意义上的逻辑。先是晚上的时候我忽然想吃火锅,但是不知道哪里的特色合乎我的口味,忽然想起今天DM杂志《搜城》出街,于是到书店买了一本,定价15元,老板要了13元。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经在一位同行编辑的新浪博客上留下这样一段话:"编辑,是用良心工作的,一篇稿子来了,用心去修改和敷衍而过全是良心使然,刊登出来让读者品味,才知道花钱订杂志,原来买的是编辑的良心!"没想到,这段小小留言竟引起博友的兴趣,并著文评说,还刊登在杂志的卷首语上,着实让人心存感动。做科普编辑为农民服务30年,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