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家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1988年7月正式创刊发行。该刊由山东大学易学研究中心主办。设有:“《周易》哲学思想”、“《周易》与传统文化”、“易学与自然科学”、“易学研究信息”、“易学入门讲座”等栏目。该刊融学术性、知识性、动态性为一体,对于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易义》是范仲淹专门解说《周易》的文字,是研究范仲淹易学思想的直接史料;《易义》诠释《周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专阐儒理、参证史事、对比见义;从易学的演变历史来看,这三种方法奠定了范仲淹在宋代易学中的开创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易学是司马迁史学的哲学基础,是《史记》思想的核心。清人最早注意到《史记》与《周易》的关系。近代学者刘师培是这一研究问题的发端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论文,论文从易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世界观、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司马迁通《周易》、《史记》论《周易》和《周易》对《史记》的影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周王室和诸侯国的史官们用《周易》占算吉凶。战国时代,儒、道、法、阴阳各家借《周易》发挥各自的学说。两汉时代,儒学家研究《周易》,黄老道家、神仙方术家也研究《周易》,由此形成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一门专门学问——易学。 儒家研究《周易》自孔子始,而孔孟皆不以阴阳说《易》。战国后期有一派儒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易图学为《周易》系统象数易学中的一个分支。依据《周易》卦之图象而演绎出的大量易图,体现了古人运用形象思维和象数思维表达哲理和数理的高度智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易图说总汇》为易图学研究之集大成之作,近获2004年度国际易学伯岜奖。  相似文献   

6.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借助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双古堆汉墓《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对《周易》乾卦今古文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文本早期形成史和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录之学是我们治学入门的根本途径。《周易》目录学是研究《周易》书目产生、发展情况,它涉及古代知识分子注解《周易》的古籍、近现代学者对《周易》作出各种探讨的著作、论文以及国人用外语翻译和外国人用外语翻译的各种译注。目前,学术界有3部专著、11部辞书和部分论文从目录学的角度对周易文献进行过梳理、总结。通过分析现存《周易》文献,有助于掌握现有周易文献的版本目录情况,有助于了解易学史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为治好易学及易学史提供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8.
史事易学是《周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自《易传》和马王堆汉墓帛书始,晋代干宝,唐代孔颖达、李鼎祚,宋代胡媛、李光、杨万里、李杞,元代胡震,明代沈一贯,清代叶矫然等,都从史学视角解读《周易》。20世纪后西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传入,史事易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沈竹礽、萧德骅、章炳麟率先以史解易,顾颉刚、郭沫若、胡朴安深挖《周易》的文献资料价值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李镜池、刘大钧、宋祚胤、李大用认为《周易》是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厉王时期的史料记事录。进入21世纪后,何益鑫、张家明、丰铭等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周易》是灭商兴周的叙事之书。  相似文献   

9.
刘大钧,1943年生,山东邹平人。国际著名易学家,现为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学刊创办人、主编,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易学研究,尤其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并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数,对于恢复传统易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王船山是明清之际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思想家,尤其是一位杰出的易学家。其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就是通过其易学著述而建立起来的。仅专门的解易著作就有《周易考异》、《周易稗疏》、《周易外传》、《周易大象解》、《周易内传》、《周易内传发例》,其它哲学著作如《思问录》、《张子正蒙注》,和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如《尚书引义》、《谈四书大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比较集中地表述了他的易学观。他认为,《周易》经传首先需要进行“辨伪”研究,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宗旨。在总结清代易学研究的基础上,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梁启超的易学观对于当下的易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继先秦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当是两宋时期。如果说,《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代表了先秦辩证法思想发展的最高水平的话,那么,两宋辩证法则是《周易》辩证法的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纵观两宋哲学,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宋代思想家几乎无人不研究《周易》。《四库全书·经部·易类》所收录的宋人研究易学的专著竟达58部之多,占该书所收录的上至先秦下迄清朝的全部易学著作的三分之一强。如此众多而杰出的思想家如司马光、张载、二程、三苏、朱熹……在易学  相似文献   

13.
马振彪在中国现代易学史上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易学家,然其身后却留下近60万字的易学巨著——《周易学说》。为了让今人了解马振彪其人其书,进而对上世纪中叶我国易学发展有更清楚的认识,本文对马振彪的坎坷生平际遇、深厚的易学根底及《周易学说》的解易特点、学术价值作一番探考,庶几填补现代易学史上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4.
对于刘向易学,学界研究较少。刘向虽然没有易学的专门著作,但在他的奏疏以及《洪范五行传论》《列女传》《说苑》《新序》等著作中,我们能看到其关于《周易》的相关思想。在奏疏中,刘向对《周易》的征引只是注重义理方面的阐发,并不看重灾异思想。在中秘校书的过程中,刘向看到《尚书·洪范》而作《洪范五行传论》。受此影响,刘向征引《周易》开始注重其中的象数灾异思想。在《列女传》《新序》《说苑》中,刘向对于《周易》的解释也表现出了义理阐发和象数灾异兼用的倾向。刘向在易学中注重象数灾异思想的动因并非源自《周易》本身,而是与其本人杂有齐学的思想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朱熹于易,自著书有《周易本义》,合著者为《易学启蒙》,日常易说辑于《朱子语类》者凡十三卷。《周易本义》数言详见《启蒙》,《语类》对《本义》又颇多引申发挥。欲全面把握朱熹易学,此三者缺一不可,特别是《语类》中晚年之语,于其易学具有总括和自叙性,尤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是三国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思想与实践深受易学的影响。在治国实践方面,《周易》损上益下、惠民富民的思想成为诸葛亮治蜀的指导性方针;在军事思想方面,《周易》的为将之道理论被诸葛亮继承发展,易学的思维模式更成为他创制八阵图的基本理论来源;在人生理想方面,《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价值观贯穿于诸葛亮毕生的政治实践之中,对他人格的塑成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因此,在研究诸葛亮的思想实践时,不能忽视其中的易学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易》及易学的启示和影响始终是贯穿秦汉思想的发展历程的。许多思维模式、思想方法的推出和运用,许多重要概念、论点的提出和展开,许多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解说、诠释《周易》,研究运用易学来完成的。可以说,一部秦汉思想史就是易学思想的衍扩和伸展,就是以易学思想为主潮、主旋律的思想发展史。而秦汉思想对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易学思想方面。  相似文献   

18.
《周易》博大精深,旨高趣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绎,已成为集哲学与科学于一体之东方哲学文化经典,在国际上也享誉甚高,引众多学者争相研究,使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愈加魅力四射,光彩夺目。适逢本刊栏目《<周易>应用研究》受到省新闻出版局赞许之际,第十四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如期在安阳召开。报告厅内,易家满座,各发宏论,令人耳目一新。与会专家学者还应邀到安阳大学参观,对安阳大学以图、文、画等形式致力于推崇《周易》文化、以《周易》文化精髓激励师生奋发向上评价甚高。诸多与会专家学者对我刊《<周易>应用研究》栏目热情关注,不吝赐稿。本期刊发唐明邦、徐道一、商宏宽三位教授的文章,以期对易学研究及运用带来新的启迪。随后,本刊将陆续刊登申斌、吴铁铸、赵定理、李定、辛立洲、鞠曦等学者关于《周易》研究方面的论文,继续为易学研究走健康、正确之路尽心竭力。  相似文献   

19.
对今天易学界同仁来说,马振彪或许是个陌生的名字。然而他倾尽毕生心血写就的《周易学说》,为丰富中国易学宝库、推动中国易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笔以为,在《周易学说》出版之际,有必要对马振彪其人、其易学渊源及其易学思想做一番探考,庶几有助对我国上世纪中叶易学发展的原生态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周易》博大精深,旨高趣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绎,已成为集哲学与科学于一体之东方哲学文化经典,在国际上也享誉甚高,引众多学者争相研究,使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愈加魅力四射,光彩夺目。适逢本刊栏目《(周易)应用研究》受到省新闻出版局赞许之际,第十四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如期在安阳召开。报告厅内,易家满座,各发宏论,令人耳目一新。与会专家学者还应邀到安阳大学参观,对安阳大学以图、文、画等形式致力于推崇《周易》文化、以《周易》文化精髓激励师生奋发向上评价甚高。诸多与会专家学者对我刊《(周易)应用研究》栏目热情关注,不吝赐稿。本期刊发唐明邦、徐道一、商宏宽三位教授的文章,以期对易学研究及运用带来新的启迪。随后,本刊将陆续刊登申斌、昊铁铸、赵定理、李定、辛立洲、鞠曦等学者关于《周易》研究方面的论文,继续为易学研究走健康、正确之路尽心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