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人的因素,认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的本质的重要方面;同时,马克思主义还特别强调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并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哲学视角出发,“以人为本”要求尊重人的人格和潜能.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人是目的。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和谐相处。引导人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只有以其中的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为两个“理论硬核”,才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中所蕴含着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逻辑主线,从学术实践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探寻’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实现现代性嬗变的路径。在当代中国,贯彻“资本理论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将这些逻辑的关节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念,从而倡导尊重劳动、创造价值、发展积累与促进资本合法运动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它将制度变量纳入新古典模型,并对“经济人”假设前提作了修正,从而将制度或交易费用作为一组约束条件以求出资源配置目标函数的最大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马克思创立的社会历史观出发,反对在经济学分析中使用抽象的“经济人”假说,认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历史的人,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无论是从价值判断标准、分析框架,还是从方法论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一、资源配置效率与…  相似文献   

4.
价值问题是整个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劳动价值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核心。西方当代经济学尽管极力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试图把它当成无用的“赘疣”予以抛弃。但是,经济始终是人的经济,只要经济存在一天,经济学的研究就不可能离开价值的研究。劳动价值学说作为对商品经济本质的揭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适用。只有认清当代中国经济与劳动价值学说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我国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西方学术界“轻蔑缄默”的局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始最初的“复兴”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始在欧美广泛传播,出现了力图“沟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取向,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来自西方“正统”经济学的更为频繁的非难和攻击;从6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学者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关系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入再度“复兴”阶段,这次“复兴”,除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之外,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不发达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思想形成史这两个新的理论研究领域;8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出现新的取向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开始,到现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不能把“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等同于经济全球化,但它却是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前提。马克思用“世界历史”的眼光研究经济学,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发展。马克思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曾打算专门研究世界范围的经济关系问题,虽未能如愿,但却奠定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所带来的世界体系格局的变化相伴随的。从“依附论”到“世界体系论”,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探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的理论取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完全辟开了新思路,首先从“经济原型”上审视自由的本义,从而在基本的思路上,便把自己区别于古今中外那些只在观念形态领域思索自由而根本无视其经济基础的论者。本文以此为基点,着重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中内在地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自由理想;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设想渗透着自由理想,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以人的自由的发展程度为价值座标,来审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从一个更深的理论层次体现了它对自由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可以大体分为三种主要理论趋向或类型,即“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或“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及“教授的”或“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呈现出从“沟通”马克思经济学到“重构”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主流的”或“权势的”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理论。从价值观方面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人从多个层面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自己的历史价值追求;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自己的精神价值追求;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社会价值追求。在过去的8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其价值追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具有时代内涵和时代意蕴,我们今天所提的“人文精神”,是把“人”视为终极关怀的目标,尊重人之为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承认人追求幸福、自由的权利,承认人的理性,追求完善的道德和理想的人格,重视教化的作用,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雨 《甘肃教育》2007,(12S):1-1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尊重可以体现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然而,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人们价值取向与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尊重”具有了多重的选择性,在尊重与被尊重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关系,不同的指向。简而言之,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晚辈对长辈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之外,被“尊重”者的身份和特征,也会使得受到的“尊重”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记全国﹃两课﹄优秀教师周戟王“周戟王教授在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当中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老同志,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最可贵的品质。”中共浙江省委原高校工委的领导同志这样评价他;“周老师是真学、真信、真干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3.
人本的课堂     
人生最美妙的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因而,学习理应成为生命中最富色彩的体验。 “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尊重学生——尊重青春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生命活泼自由的呈现。 由此,自然地,我们要把课堂作为“人本化教育”的主阵地,把课堂教学作为体现生命价值、迸发生命激情的理想舞台。做到目中有活生生的人,心中有渴望发展的学生。 ——现实的教室是有墙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我国理论界和文艺界,有一股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用人道主义来消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非常错误而有害的。有两种殊途同归的观点是这种错误思潮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的一贯思想,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研究人,不关心人,不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不讲人的。这两种来自两个极端而表现形式也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在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汇合到一起了,并且都落入了西方现代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巢臼里去了。  相似文献   

16.
和学新 《教育导刊》2001,46(21):5-7
主体性教育不是人们主观随意捏造或杜撰出来的。它是当代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折射,是教育领域对时代精神的积极反应。主体性教育把主体性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根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理论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根本属性,发展人就要发展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作为发展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必须以此为指导,才能完成自身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一、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历代的哲学家们都在不断地阐释着这一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这一问题一直没…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发源地──纪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150周年蔡英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的一部天才著作,在这部著作里几乎包含了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起点。有人把它称之为马克思的“思维密码库”,看作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终极关怀人的哲学。“以人为本”始终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以人为本”就是指人是现实世界之“本”、价值之“本”和历史之“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学说整个归结为“人学”,但它包含深刻的人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源于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以“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为思想起点,视“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为人的本性,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与现代西方其它人本主义学说不同,它并不孤立抽象地谈人的自由本性和个人解放及价值实现,而是把人放到自身的生存活动及现实关系中考察,揭示人的异化的现实根源,在个人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辩证统一中,探寻争取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它对于我们思考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人学课题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人民为本位,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立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个人,个性的具体化;谈“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最基本的观点;邓小平重视人的物质利益,但也讲“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