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传统化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明史中,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中华儿女孕育了华夏大地上所特有的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
学校应该从学情出发,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构建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全方位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使校本课程成为沟通各学科的纽带,促进学生智力开发、视野拓展、能力提高,从而逐步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4.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特征、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的创建活动,具有自觉性、超越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点。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而言,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具有不同的课程开发目标。落实校本德育课程开发,需要从厘定核心价值、确定开发类型和开发主体及选择开发模式等侧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6.
《黑龙江教育》2004,(1):18-19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呈现出“一个主题、两条主线、三个发展、四条途径、全面铺开”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人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诵渎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已经成为学校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问题。当前,校本课程开发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存在传统文化知识化、形式化和片面化的问题。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需要充分关注传统文化的境遇性,回归传统文化的本体,尊重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力度不够,进而使得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随着人们对于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活动的日渐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得到开发。这不但有利于传统体育的发展,也符合时代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入学校校本课程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开发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原来的两级管理走向三级管理。使学校有了一定的课程权利,并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如何抓住这个契机,创出学校的特色,我们学校经过反复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秦力 《上海教育》2002,(23):22-23
传承文化——教育的使命“高分低能”这一特珠名词在素质教育的普及中渐渐沉寂下去,与此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敏感地捕捉到这样一些小现象:智力问答的主持人宣布正确答案“是苏轼而不是苏东坡”;旅行时能精确计算最佳路线却不会欣赏碑文题词——从这冰山一角中,有人惊呼:有知识无文化的一代出现了。也许稍有夸张,但我们不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其价值理论而言,是培养多元化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措施;从活动方式及适用范围来看,既可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可用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形式被提出来,不仅使我国的课程改革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在客观上给地处青藏高原的各民族学校提供了理想的发展机遇。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在青海民族学校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14.
学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应立足课堂,分母式普及;成立社团,分子式扬长;守正创新,打造艺术环境;注重评价与展示。学校要将传承传统文化与开发校本课程和建设校园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要动因,以学生立场为基本策略。校本课程开发要把握校本课程的基本特征,要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一所市里上数、省内知名的学校。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正是以特色发展学校,才有了今天的腾飞。立足今天的高起点,如何突破、如何超越,是我们健康、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据《东方早报》报道,在一次作文大赛中,评委随机抽取了1000份作文。统计结果,陶渊明的诗句被引用了28次,而周杰伦的歌竟出现了24次之多。周杰伦的影响力直逼陶渊明!流行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18.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并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为教学内容,首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这一举措曾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力挺,如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京剧进校园,不是为了培养多少京剧演员,而是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人谨慎观望,甚至反对,教育学者肖川撰文《京剧进课堂:试点不要虚晃一枪》指出,最好不要将京剧作为指令性的内容纳入课程之中,也有利于给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余地。这些讨论,让人们对京剧进课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京剧以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起家,进入宫廷后经文人墨客不断升华,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发展方式。京剧进课堂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载体,目的是通过这一手段和载体培养下一代的民族文化素养。京剧进课堂折射出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同时也将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引向了深入。那么,一年多过去了,京剧进课堂到底推行得如何呢?学校、学生及社会对此又有些什么反映?本期我们刊发的三篇文章中既有对此问题的调研...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的开设,就是让学校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以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激发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笔者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挖掘了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作为学习研究的内容,学习这些知识,能促进同学们开发智力,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使校本课成为沟通各个学科的纽带,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在社会层面和时间层面形成凝聚性结构连接集体的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促进集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文化的自主更新,有利于构建学校成员的身份认同,有利于建立校本课程长效机制.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应依托国家课程目标,增进文化认同;借助文本与活动,强化文化记忆;扎根学生生活情境,引导文化行动;反思课程活动全过程,实现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