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史籍,在谈到我国古代商业的时候,“重农抑商”是最为常见的一个词语。传统的观点认为,国家的统一是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大凡在统一的中央政权之下,国家的商业总是繁荣兴盛。而对于分裂时期,人们则更多的把视线集中在了频繁的战乱对于社会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之上,以致片面地认为,分裂政权的存在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阻碍。但事实并非如此。春秋战国是我国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介绍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思想,着重阐述了诸子百家在音乐思想方面具有保守和进步的两面性问题,并对各家音乐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跌宕起伏似乎不可预知,但科学家们发现存在着几乎大家相同的一些人生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用灵巧代替力气,用缜密代替速度,用理智代替激情。这些转换也许并非总是看来公允的,但每个人的人生阶段都有各自的一些有利因素。即使你已过了自己某个"黄金时期",你仍可在未来感受其他的黄金岁月。某些重要的黄金时期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1720年的南海泡沫是历史上第一次证券泡沫事件,"泡沫经济"一词即来源于此次事件。南海泡沫事件给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英国伦敦的整个金融业带来了巨大打击。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专门成立了南海公司,公司因拥有1170万英镑的英国国家债务而成为英国最大的债权人。1720年1月,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  相似文献   

5.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特别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重视人才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动荡的时期,诸侯之间互相攻伐以图合并对方,各国纷纷变法企求富国强兵以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些活动中,人才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一国的统治者任用了才智超群、锐意革新的人才则民富国强,反之则国势衰微已成为屡见不鲜的事实,因而各国统治者大力网络人才以为己用,春秋战国形成“养士”、“用士”之风。春秋时养士用士最有成效的是齐桓公。齐桓公用管仲为相,又养游士八十游四方以争士,终于成为春秋第一霸。《管子·霸言》总结这一历史规律为:“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强之国,必先争谋”。“争人”、“争谋”实际上是争士,争人才。战国时,用士养士之风更盛,最善用士的是魏文侯,他礼贤下士,任用了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也各养士数千。“养士”实际上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建立的“人才库”、“人才储蓄所”。有一“士”冯谖穷愁潦倒时投奔孟尝群,孟尝君一度连他是谁都记不起来。但最后是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巩固了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表现出“士”高超的智慧,也体现了养士建立“人才库”的重  相似文献   

7.
周金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4):30-34,39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是与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知识分子所获得的重大社会解放分不开的。一是知识分子从旧的宗法奴隶制的统治秩序中挣脱出来,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是知识分子从旧的宗法伦理和天命神权观念束缚下解放出来,有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的自觉,开始从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反思和总结,从人文关怀的原则出发,重新建构未来社会和人生的理想蓝图,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本文简要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的差异性,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以及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民间文学史上,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全国普查及其省卷的出版,论述采录的黄金时期。从民间文学诸领域之研究及其理论创新,论述研究的黄金时期。鼓励中青年学者为中国民间文学“可持续发展”尽力尽心。  相似文献   

10.
百家争鸣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家争鸣实质上是我国古代各种学派因政治思想上的分歧而展开的学术争论和思想斗争。人们过去对百家争鸣的认识存在着一系列的偏差或错误。百家应以政治思想上的分歧为标准来划分,主要包括儒、孝、德、礼、法、墨、术等家,《五经》也不完全是儒家经典。争鸣的性质不是封建领主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的反映,争鸣始于春秋孔子创办私学,终于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百家合流是百家争鸣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以来,"百家争鸣"四个字几乎家喻户晓.一般认为"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战国时代多种学术派别竞起、异说纷呈的形容,但这与<史记>载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和<汉书>"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的说法有何关系,还有待说清楚,据此可以更好地理解新中国的双百方针和文化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1956年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它的基本点就是在人民内部发扬社会主义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流派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流派可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教育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从教育体制上搭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互联互通的桥梁”。国务院也已经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且要求各类媒体“都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教材出版者来说,职业教育教材将是一块可以期待的大蛋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温总理在报告中强调“首先是要解决对职业教育的…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的礼,实际上是一个建构完备的制度与文化的体系,是一种集政治、宗教、伦理、教化、法律和军事要素于一体的整合性的治理构架。礼成于周公,而后一直在统治阶级内部传播。通过百家争鸣,礼开始逐步下移到平民中来。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已不再只是教师和书本。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传统的授课模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和渠道。记得有人描述邓丽君的歌曲为忧郁年代里的一缕温柔,那么,这次教学改革就应该是困惑教育中的一缕光明。笔者有幸参加了旅顺第三高级中学的首批小  相似文献   

16.
七八岁正是儿童绘画的黄金时期,担任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掌握儿童心理、生理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积极主动加强对儿童黄金时期的美术行为引导,让儿童在轻松的学画中直接感知、体验客观事物,活跃思维,宽泛情趣,体验人文关怀,享受成功喜悦,使儿童既学到知识,又掌握绘画技巧。这样既安然渡过儿童绘画低谷时期,又能把儿童绘画水平推向一个新阶段,让儿童在另一层次上得到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惠慧 《当代学生》2012,(Z1):110-111
2011年11月,被誉为"华语影片第一大奖"的台湾金马奖将最佳影片奖颁给了香港电影《桃姐》,这一结果几乎是众望所归,也再次印证了华语电影正从一窝蜂的大片搏杀时代,逐步走向较为成熟的"百家争鸣"时期。其实,是否花  相似文献   

18.
自金代末年到元代,至元十三年灭宋,统一全国之初,是元杂剧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作家大多活动于北方大都一带,人数最多,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也最多。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是元杂剧发展的黄金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关汉卿,元中期的钟嗣成,将其列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首,并将其列为《录鬼簿》第一类第一名;王实甫,明初的贾仲明评"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马致远,贾仲明称马致远为"万花丛中马神仙";白朴,朱权《太和正音谱》评曰:"白仁甫之词,如鹏搏九霄,风骨磊块,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有了新的变化:一是生源少且水平参差不齐;二是独生子女多。基于这些变化,作为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学的“黄金时期”充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了阶级社会,社会科学和文艺,就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设想把它们分割开,来个井水不犯河水,那真是“可怜无补费精神”。然而,二者的关系确实复杂微妙,必须予以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处理,才能造成科学及艺术的繁荣。为了搞清这个问题,不仅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理论论证,还应该考察中外的历史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本文试图小议战国政治怎样推动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又如何反转过来影响政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