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当下的语文课堂,真可谓百花齐放、斑斓绚丽,音乐与图画、互动与探究等无所不在,呈现出热热闹闹的教学氛围,然而学生真正收获到的东西并不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人文性的过度强调与彰显,让语文课堂在不知不觉中缺失了本味,迷失了自我。那么,  相似文献   

2.
所有的课堂都有自己的特色,音乐课堂悠扬婉转,美术课堂声色俱全……而语文课堂总是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中流淌,总是在一声声朗读中走过,书声琅琅就该是语文的特色吧!课堂的朗读是教师技能与才华的展示,是学生理解学习  相似文献   

3.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天鹅的故事》。还记得吗?当我们读到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时,我们听到了斯杰潘老人深情的话语——(生齐读: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  相似文献   

4.
陈玉芳 《海南教育》2014,(20):56-57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描绘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面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课文文字优美,叙述清楚,情节感人,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款款读来,使人对这群鸟产生了喜爱、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阅读教学总是习惯于走极端,非此即彼,总是太容易被流行所牵制,盲目追随,缺乏理智的辨别和冷静的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师面对这林林总总的现象,总显得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其实,在这纷繁的变化之中,有一点是恒在的,即对有效性教学的不懈追求。有效的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沈玲 《语文知识》2016,(6):52-54
好课要读出语言的意蕴,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反观当下的语文课堂,PPT和各种光电设备让人眼花缭乱。课堂教学貌似热热闹闹,好像“分析”得很细腻周全,其实所问所答都是学生自能读懂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因此,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如此,语文教学才是真下同归了本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作者深刻认识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典型的"伪创新"教学现象,主要表现为:其一,用频繁的问答代替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为了追求反传统,有的教师来个大转弯,把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一堂课40分钟,教师不停地提问,往往不管提问本身有无必要,一律以问代讲,以避免"满堂灌"之嫌。而且有时一个问题学生没有答出来,教师又随口提一连串的问题,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0.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那么,"语文本体"指的是什么呢?我想,这其中一定不只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文本写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只有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语文味"四溢。  相似文献   

11.
范裕良 《广西教育》2014,(29):49-4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和创新,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可就教材文本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下,笔者以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天鹅的故事》一文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使学生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激发学习兴趣。一、明确教学结构,为个性化解读作铺垫《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所在的教材  相似文献   

12.
陆敏 《广西教育》2012,(29):51-52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笔者先后两次执教了这课。两次的教学设计不大相同,收到了大不一样的效果。以下分别是两次教学课文第五自然段的片段。  相似文献   

13.
[教学建议] 1.从文本独特的样式出发进入文本。什么样的故事是个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不是个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讲给谁听的?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采用什么样的手法让听者接受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有什么可以学习或质疑的地方?就这样,以“故事”建构教学骨架,既感悟故事内容本身。又在感悟言语形式,在两者“交汇”处深入介入文本。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堂中,为了体现文本的人文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引导,为学生的精彩感悟喝彩,让学生为文本的空白处想象补充。当一堂课热热闹闹地结束时,它的余温在课下犹存。如何让写字教学也如此有趣味?  相似文献   

15.
陆瑞梅 《广西教育》2013,(45):55-55
《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描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表现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读过以后,给读者留下的是感动、震撼,以及对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课文第五自然段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特写镜头——老天鹅破冰,精炼的三句话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相似文献   

16.
覃瑞艳 《广西教育》2010,(25):49-49
所谓品读,就是品味性地读,具体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用心斟酌的字词句段进行反复咀嚼、玩味、品析、吟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倡导品读是返璞归真、还原阅读教学语文味的体现。随着课改的深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读”,本人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天鹅的故事》全文都是叙述,很少直接抒情。然而这种叙述是一种不抒情的抒情,而且比抒情更深沉,它向我们展现了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幕,那撼人心魄的一幕中还包含着“智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第七届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福安市实验小学的陈智文老师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一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取得较好的课堂实效,得到很高评价,被评为一等奖中“最受欢迎的课”。在此,撷取几个片段,与老师们共赏。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堂中,为了体现文本的人文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引导,为学生的精彩感悟喝彩,让学生为文本的空白处想象补充。当一堂课热热闹闹地结束时,它的余温在课下犹存。如何让写字教学也如此有趣味?笔者为此做了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认知有些偏颇,过于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让占据重要地位的"工具性"退避三舍,所以出现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泛语文""非语文"等说法。"语文味"在不知不觉中已从课堂上渐渐淡化,甚至于缺失,这就使得语文学科陷入了尴尬的地位,成为一门字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