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纯 《新闻界》2005,(6):68-69,72
一 如今,湘潭槟榔已成为湘潭的支柱产业,制、食者日多且已扩及长沙、株洲等周边城市以至湖南全境,连北京首都机场亦有湘潭的品牌槟榔出售,大有远渡重洋之势,据设在该市的湖南省槟榔协会统计,湖南槟榔行业年销售额已达十亿元之巨。  相似文献   

2.
赵晓秋 《东南传播》2012,(2):157-158
本文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新闻故事的叙事方法,得出受众通过阅听新闻故事在头脑中所再现新闻事实与客观事实其实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结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新闻故事这种结构方法,更进一步说是源于叙事机制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闻社群中,"理想"和"新媒体"是两个主要的话语关系,"理想"是新闻社群中最重要的话语建构,"新媒体"则是中国新闻社群中新衍生出来的新闻社群架构。在中国新闻的发展过程中,两个话语建构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统一,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人的理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是中国新闻社群话语重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融媒时代,财经数据新闻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新技术与数据新闻生产的不断融合,数据新闻的报道话语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文以财新网“财新数字说”栏目为例,从技术、叙事、内容生产三个方面探讨融媒时代数据新闻的话语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付晓晓 《新闻世界》2014,(7):266-269
中国大陆主流媒体在报道灾难事件时常采用英雄叙事的话语策略,塑造关于灾难的特定话语。不同历史时期的灾难话语因具体社会情境而变化,与意识形态密切勾连。在依附于意识形态的总体逻辑之下,灾难报道的英雄叙事可以起到遮蔽社会失序状态、动员社会大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客户端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平台。"魏则西事件"作为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本研究选取了"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两大热门新闻客户端上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新闻客户端对"魏则西事件"的呈现特点与叙事方式,反思新闻客户端对社会事件的呈现问题,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传播平台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情感叙事在"后真相"时代成为社会叙事的主要线索并突出反映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过度的情感叙事是否造成接受者的情感过载进而影响新闻真实这一基本原则?将情感真实作为新闻真实的一部分以及将情感叙事视作新闻叙事的功能之一,为情感叙事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赋予了合法性,但其毕竟不是新闻生产的全部面向,过犹不及的情况成为当下新闻内容生产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贺涵甫  窦锋昌  王玉 《新闻战线》2021,(20):107-111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快速进入包括新闻实践在内的各大可视化领域,而因其颠覆性的技术手段和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使原有的新闻内容生产叙事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本文结合业界最新的"VR+新闻"实践案例,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空间化新闻影像叙事逻辑,通过与传统新闻叙事逻辑的系统对比,提出适应"VR+新闻"叙事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彭华新 《东南传播》2014,(11):10-13
2014年马航空难报道中,抒情叙事遭遇了空前诘难,这种文学性的新闻存在着悲情美学与客观性的矛盾。从修辞学维度观之,语言的隐喻和转喻,为新闻抒情提供了合理性,修辞劝说动机的善意又为其提供了合法性。但是,修辞伦理中抒情与诡辩、理性与感性、个体尊重与公共危机三层关系的失衡,导致了新闻过度抒情的表象。如何使灾难新闻履行正常的社会责任,使抒情叙事进入理性的话语轨道,还需要消除抒情的诡辩潜质,在理性基础上实践新闻专业主义,同时适度运用感性修辞的社会矫正功能和引导功能。并且,所有的抒情叙事均以尊重个体的具体权利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协助官方处理公共危机,避免灾情恶化和恐慌蔓延,建构社会的良性态势。  相似文献   

10.
伍静 《新闻知识》2007,(5):60-62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改变了我国新闻学的命运,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科学的呼声伴随着业界“新闻改革”的口号此起彼伏。就新闻学界来说,这种呼声既是其内部为确立学科地位而产生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对当时亟需学理支持的新闻改革实践的一种“同声相应”。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全球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引发了各国新闻媒体对于此事件的强烈关注。作为我国网络媒体中的代表性网站——新浪网更是以专题的形式对此进行了系列的报道。本文试图借鉴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对专题报道的叙事结构、叙事人、叙事视角进行分析,来探寻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优势,以期能对今后网络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从2011年开始,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创性地提出"3+1"重点报道模式,基本构成为三篇报道加本台评论。第一篇报道一般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第二篇报道是新闻事件的背景及相关链接,第三篇报道为相关问题的深度分析,以及专家访谈、建言献策等。本台评论是编辑部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思考,这一报道模式的关键是新闻事件要有时效性、贴近性、主题性,要反映民生民意、反映省委省政府的主要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践,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在主旋律报道中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郭纪 《新闻前哨》2008,(7):48-49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中国人民满怀喜悦激动的心情.准备敞开胸怀热情迎接世界各地的人们,向世界奉献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体育盛会。然而,西藏拉萨发生的“3·14”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和某些西方媒体借此事件掀起的反华舆论狂潮,却给中国人民本来充满阳光的心头平添一块阴云.也理所当然地激起海内外华人的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的融合新闻报道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文本载体,以“脱贫攻坚”为代表的重大主题报道已逐步从本土议题走向国际视野,有关脱贫攻坚的国际新闻报道可被视为国际传播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国家叙事实践。本研究基于数字新闻学和叙事学等理论,考察以CGTN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客户端和国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脱贫攻坚”主题报道。研究发现,脱贫攻坚叙事在命题、策略和画面上呈现从“攻坚”到“共建”的叙事转向和语态拟合,包括短视频叙事在内的数字叙事形态突出冲突性和趣味性并通过叙事命题的精细化设置实现国家叙事的话语创新。国家叙事可被视为“一种新型公共关系”,国家叙事的元叙事、叙事主体性以及如何在“内外”和“中西”之间重塑理论张力,是拓深国家叙事理论体系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15.
"悬疑新闻"之所以悬疑,就是因为它在正式渠道尚不畅通的时候出现,和主流媒体打了个时间差.它既有高智商、高设计度的,也有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似是而非的.从虚拟网络搬到平面、空间媒体,就如同黑钱被洗白,真真假假不好辨分,而且澄清困难.  相似文献   

16.
张帆  李辉 《新闻界》2013,(17):21-24
框架理论被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后对新闻媒体的议题设置以及受众对接受新闻事件及其认知的固有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新媒体在新闻建构中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媒体对客观事实的建构方式。从框架理论和新闻叙事两个层面着手分析媒体的新闻建构过程,展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客观事实的建构,从而分析新闻事件中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报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讲故事”这一概念在博物馆展览中使用广泛,成为展览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生动性的代名词,更成为展览策划所追求的目标。“讲故事”是展览叙事的一种典型方式,具备展览叙事的典型特点,但运用更加灵活。本文以“讲故事”的展览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叙事学中的“故事与话语”理论将展览策划分为“故事”和“话语”两个阶段,重点探讨如何将“讲故事”的方法融入展览策划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两份行业期刊进行文献观察的方法,以其中关于新闻伦理议题相关内容为定量依据,客观分析了两个特殊历史时期新闻伦理话语的数量和性质的变化,认为在新闻伦理话语产生与丰富的过程中,历史性事件间接地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彼此形成一定程度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19.
博客不仅作为技术、作为个人网络日志存在,更是作为一种话语存在,这种话语类型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公共性等特点。通过对《纽约时报》网站"LEDE"博客中有关"奥运火炬传递"这一新闻事件的话语分析发现:博客改变了传统媒介的新闻话语的特点,网民的参与不仅分散了传者设定的话题而且重构了传者所要传达的语义,从而解构了传统媒介传播者话语霸权的地位,改变了传统媒介的话语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倾向,由此可以窥见西方新闻博客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这一新闻事件的话语呈现。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是外界进一步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和经验的重要窗口。《人民日报》(海外版)设特刊对党的二十大进行了详细报道,这是主流媒体在对外报道中进行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的一次重要实践。特刊运用和创新了中国概念,从多维度阐释中国,并掌握对“中国”解释的主动权;采用了集体叙事与个体叙事结合、自述与他述结合的方式全面具体地介绍中国,提高了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