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记者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新闻记者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具有职务上的权利;作为自然人,具有民法上的权利;此外,他们在劳动法和著作权法上也有相应的权利.分析研究新闻记者的权利,对于保证新闻记者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障其新闻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9年8月24日公布、10月15日起施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对新闻记者作出了如下定义:“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修订施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指出:新闻记者,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走在舆论前沿的新闻记者,肩上的担子之沉,脚下的路之广,思想的纹理之深,可以想见。新闻记者博采集成,点化输出,之于时代、社会、区域均有前瞻、引领、指导、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写作是新闻记者的日常功课。采写出有价值、有意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好新闻,是每个新闻记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如何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使自己的新闻稿件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引起共鸣,应重点把握好新闻语言、新闻敏感、新闻视角、新闻影响"四个基本点"。熟练的新闻语言新闻界的前辈们经常开玩笑说,从事新闻工作,进行新闻写作,学历太高其实是浪费,小学四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  相似文献   

5.
一、记者职业道德概念新闻职业道德,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活动中所应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基于新闻工作的特点而对记者提出的特殊要求。新闻记者的职业特征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人",交游广泛,经历丰富,生活内容多变。记者的双重身份(公  相似文献   

6.
与《永不抵达的列车》等经典灾难报道相比,复旦踩踏遇难者报道之所以遭遇伦理诟病,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侵犯了遇难者隐私,而在于丢失了"新闻共识"。"新闻共识",指的是新闻记者和受众对某个新闻事件的基础事实、社会语境、生产意义以及文本符号系统所具有的共同知识,这样的共同知识是新闻获得完整性的基础。新闻记者如果期待新闻报道能成功地激发受众的共鸣和认同、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首先培育自身和受众间的"新闻共识"。重视受众认知,是"新闻共识"概念的核心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记者为了获取相应的新闻素材,对客体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考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新闻采访既是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和思索过程,也是新闻记者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所以新闻记者的采访思维与方式,对新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采访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记者的采访艺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性"就是新闻记者"敏锐地捕捉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力。"通俗地说,同样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有的记者看不出它的新闻价值,而有的记者却能发现它的新闻价值,并从中挖掘出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既是综合判断的能力,又是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我们日  相似文献   

9.
注意培养新闻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新闻敏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新闻敏感又被形象地称为“新闻眼”、“新闻鼻”它是指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获取新闻线索,记者发现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一位外国新闻学者说过:"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新闻记者。"新闻的生命力贵在发现。而记者发现新闻的能力,无疑是保证新闻传播正常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一个高素质的优秀新闻记者,毫无疑问必须是一个有着超强新闻敏感意识的新闻发现者。新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学上,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新闻文风的范畴,指的是在新闻写作表现方式和技巧中要准确地表达和描述新闻事实。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一项基本原则。美国著名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新闻记者》一书中说新闻"准确性高于一切"。准确的信息能够帮助人们正确了解、认识和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发展,新闻界的同仁越来越重视现场短新闻的拍摄。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是指新闻记者直接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向观众报道的新闻价值较高、篇幅短小的新闻。也可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记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写出"鲜活"的凝重或灵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有点扎实的功夫,并且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一场比拼智力的"战斗",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采访对象的不配合、采访环境的限制以及新闻记者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等,往往很难帮助新闻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作为新闻记者业务能力的基本内容,采访技巧的运用尤为关键。在新闻采访环节中,新闻记者可以借助于完善系统的采访技巧,引导采访对象按照新闻记者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进而帮助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同时还能够缩短采访时间,提升采访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是永远的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新闻前辈告诉我,新闻记者要有能上天、能入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10余年,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发现好新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从业者是指在各级各类媒体中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及相关业务的新闻工作者,本文之所以没有采用新闻工作者、新闻记者的概念,是因为目前在各类媒体中,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部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采访部门,一张报纸的重要新闻也多出自时政新闻部,因此,多数报社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时政新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点",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些许收获。耐心多一点时政新闻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有材料提供、有重要领导参加。跑时政新闻时间长了,记者也都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窍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是新闻"金矿"之一,政府诸多惠民政策、决策、部署和行动等大都通过大小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这些关系到民生的信息,就是新闻记者要捕捉的重要新闻。然而,许多新闻记者并未遵循新闻规律,在报道会议新闻时,千个会议,一张脸孔,形成了固定模式,如×月×日召开××会  相似文献   

18.
刘永浩 《新闻窗》2012,(5):46-46
“角度”既不属于主观能动方面,又不存在于客观事物当中。只有当人们进行思考时,才有了“角度”可言。因此,角度是指人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侧重点。那么,新闻角宦就是记者报道新闻事物的出发点,以及由此看到的新闻事物的侧重点。换言之,新闻角度是指新闻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因新闻传播引发的民事侵权行为,常见的有诽谤、侮辱、传播隐私等.新闻媒体在刊发广告、销售产品(如报纸)等与新闻传播没有直接联系的侵权,一般不认为是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20.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新闻记者报道新闻事件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记者应有的崇高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