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对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然而,这些年来,媒体虚假报道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假新闻",这从侧面反映了虚假新闻的泛滥与影响。 虚假新闻不仅会对记者职业生涯、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而且在社会矛盾集中出现的当下,还可能带来严重社会后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杜绝虚假报道不仅是新闻行业的职业要求,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江坪 《新闻实践》2011,(4):39-4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都明白这个道理。而今为什么又提出这个问题,重申杜绝虚假新闻,捍卫新闻真实?因为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一部分新闻人当中职业道德缺失,浮躁作风显现;  相似文献   

3.
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所报道的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一个记者愿意拿自己的新闻生命来开玩笑。但是,新闻真实却未必是法律真实。新闻事实作为证据出现法庭上时,你很可能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场面。  相似文献   

4.
5.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7.
党君 《新闻世界》2010,(4):32-33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采写舆论监督题材稿件,要高度重视证据的取得和保存,充分利用证据应对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力求遵循法律真实的原则,尽力规避职业风险。合理运用取证等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从根源上消除可能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市报人》2007,(9):24-24
8月6日,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的中国地市报新媒体发展和运用研讨会上,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和酒泉日报社发起,全国参会地市报共同商议并达成共识,在甘肃酒泉发表如下宣言:我们倡议全国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新闻工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编造新闻,合力打击虚假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陆定一同志的新闻真实观作了较为全面解读,进而联系当前愈演愈烈的虚假新闻,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虚假新闻不仅严重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而且严重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危害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切实践行陆定一的新闻真实观,对抵制虚假新闻仍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近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准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也有极个别的虚假新闻报道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给新闻工作造成了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12.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13.
近日,媒体出来一条"刘翔与李湘十指相扣亲密逛街"的"新闻",刘李亲密无间的情形被描绘得栩栩如生.然而.事实上和刘翔"十指相扣"的究竟是什么人?记者却说,只是觉得那人"酷似李湘".尽管近一段时间,各新闻媒体已纷纷展开杜绝虚假新闻的查处活动,但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仍不时面临假新闻的侵扰.这样的案例虽然数量微乎其微,只是偶尔"冒头",但其杀伤力却颇强,危害极大.对虚假新闻进行简单的梳理,笔者以为目前的虚假新闻主要存在五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一旦离开了真实性,那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新闻必须真实.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样,实属常识,属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规定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两年却屡有假新闻出现。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直接危及新闻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因而,我们当前必须奋起捍卫新闻真实,严厉查处虚假新闻,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万晋 《青年记者》2007,(1):47-48
批评报道中的客观真实、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并不完全相同,为最大限度降低新闻侵权的可能性,新闻媒体在批评报道中应尽可能以法律真实的标准度量新闻真实。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几个f,q题,一是批评报道要以合法证据为基础;二是批评报道要掌握好评论的尺度;三是批评报道要杜绝“媒体审判”;四是特殊批评报道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五是批评报道要审慎运用“特许报道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23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出了通报。通报指出,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区一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子出售的假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虚假新闻也相伴而生,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出现的新情况,传统主流媒体应该积极应对,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制度建设、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9.
陈培青 《东南传播》2011,(2):106-108
虚假新闻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人们对产生虚假新闻的原因多定位在从业者素质等主观方面。本文则从新闻与事实的关系出发,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客观原因,指出新闻的真实,往往表现为一个过程的真实。并提出记者在采访时应该深入、写作时勿合理想像、忌概念化来尽量避免出现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闻真实"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新闻界的重视,在各国新闻道德自律信条中,均可看到对新闻真实的表述。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猛发展,虚假新闻严重泛滥,"新闻真实"受到挑战。本文从此角度入手,从中英美三国新闻道德信条中关于"新闻真实"的文本分析入手,结合现实案例,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虚假新闻泛滥的成因以及如何坚守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