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抱朴是《古船》中描写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他是历史铸就的一座苦难的雕像。本文对他患有的“怯病”进行探寻,浅析“怯病”的症状以及患有“怯病”的原因,对隋抱朴的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乃通过贾宝玉这一自拟形象体现了鲜明的一贯的忏悔主旨 ;而且这种忏悔克服着并消解了一般理解上的“叛逆”思想。作者刻划宝玉的叛逆性格时 ,概念是模糊的 ,有时是不确定的 ,但通过宝玉形象作“深自忏悔”的意向是明确的 ,清晰的。高鹗并未能清晰地把准曹雪芹的忏悔主旨 ,这使得他的续书必然地无法达到曹雪芹前 80回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有人当辅导员成了“精”,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张小春。不是说他有多么深的“道行”,取得了多少成绩,拿到了多少奖牌、证书、荣誉称号;更不是说他彻悟了运筹帷幄之术,变得油滑老道。对于他而言,这个“精”字,既博大,又厚重,称得上是一个少先队辅导员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晏红 《母婴世界》2012,(6):85-88
“我、你、他”反映宝宝内省智能的发展水平 世界上最博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博大的是人,所以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博大的一门学问。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并不是这门学问的唯一叩问者,我们的小宝宝在妈妈还没有觉察的时候。就已经在悄悄地叩问了。他从出生以后就听见有人在说“妈妈”、“苗苗”和“饼干”等等,他的小脑袋瓜就在想: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你难以找到一个真正讨厌他的人”;他自己说:“我希望成为一位踏踏实实做事的‘掌门人’。”他就是在新一轮联合国秘书长的竞争中笑到最后的潘基文。  相似文献   

6.
对于阿Q的“革命”,黄修巳的观点较有代表性,他说,“由于他(阿Q——笔者)有革命的潜在要求,因此当辛亥革命高潮来到的时候,阿Q也就比较快的振奋起来了。他向往革命,要投革命党,所以我们看《阿Q正传》的后半部,他那种‘精神胜利’就少了。”(中央电大《现代文学》)但是,这种阿Q的“革命”与精神胜利法相“脱离”的观点却是我们不敢苟同的。 一 在阿Q身上,精神胜利法是其主要表现,它成为阿Q这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内核。试想,如果没有精神胜利法,还成其为“阿Q”吗?它是人物的性格内核,也是小说的核心。它贯穿在整篇小说中,随着情节的进展,阿Q始终都未超越它的束缚:  相似文献   

7.
拉钩上吊     
忏悔这个神父很苦恼,事情的起因是由于一个男人到他面前忏悔。“实话相告,我是个杀人犯。”那男人坦白说他是一个杀人案中真正的凶手,而该案的嫌疑犯已被逮捕并判处死刑。他当然应该向警察局报告这件事的真相,可是他的宗教严禁将忏悔的内容泄漏他人。他不知如何是好。如果就这样保持沉默,一个无辜的人就将冤死,这会使他良心不安。但是要打破教规,这对于发誓将一生献给上帝的他来说,无论如何做不到。他陷入了进退两难之中。最后,他决定保持沉默,于是他来到同为神父的朋友面前忏悔。“我将眼看着一个无辜的人被处死。”他陈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8.
清婷 《作文与考试》2023,(28):48-51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富有是因为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金钱。”也有人说:“一个人能够放得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有。”还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对于“富有”,你是怎么看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性格是与生俱来、伴随终身的,永远不可摆脱,如同不可摆脱命运一样;第二,性格决定了一个人在此生此世的命运。那么,能否由此得出结论,说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是由天赋性格的好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你可能不会相信,一个80岁的老人,仍然每天在为教育忙碌着,今天在北京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明天在上海的学术会议上做讲演,后天主持中国教育学会的大会……在他的日程表上,经常是这样满满当当的。有人说,他是一个慈祥的老人;有人说,他是一个博大的学者;有人说,他是一个精力旺盛、不知疲倦的教育家。他就是我崇敬的顾明远教授。  相似文献   

11.
“两代人”畅开心扉的交流真的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叙述——“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赵小凡由衷地告诉我们,从童年起父亲给了他独特的爱;孩子长大了,他父亲赵丽宏先生告诉我们要“真正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当他看到儿子赵小凡如愿以偿地走进美校,他说:“看到儿子快乐地学习、生活,我也同样快乐。”父爱的博大在于它不是一种索取,它在变得更宽仁、更富于人性的品质之时,他们获得了比一般父子更多的幸福!——编者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的天空中,荆轲,是一个让独裁者、暴君难以人眠的人物,也是一个让无数“草根”眼睛发亮的形象。无论是《战国策·燕策三》中,还是《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都是一个“节侠”形象,他性格深沉、刚毅、慷慨,他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他不畏强暴、不避艰险……每一人都可以有他心目中的荆轲,而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去了解真正的荆轲,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长期以来总被人们视为“冷峻”型人物,特别强调了他的那种“硬骨头精神”、“韧性的战斗”及“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势。当然,这是作为一个战士的鲁迅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仅仅看到这一点,又是不全面的,因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鲁迅,他的性格中还有另外的一些侧面,譬如我们从他与母亲、妻儿、兄弟、朋友的关系中,不难看出鲁迅性格中一些更为深沉的内蕴,那便是他对人间真情浓浓的依恋和他那深沉博大的爱。  相似文献   

14.
<正>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以“德”为性格核心的典型——薛宝钗。要完整、正确地理解、把握宝钗的性格及形象所蕴含的内在深意,就得牢牢地扣住这个“德”字。曹雪芹一开始就将这一点暗示于我们。他在宝钗的判词里写道:“可叹停机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性格?这一种或那一种性格是由什么决定的?教育对于性格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许多教师和父母亲都很关心这些问题,但是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却不是常常正确的。在这方面最普遍的错误,往往是拿儿童“天性”作为藉口。有些父母说,甚至有时候有些教师们都说:“他是我们的一个生来就是这样的人”,以此来辩护自己在教育中的失败,并援引儿童“带来了”祖母、祖父、姨母或叔父的个性,作为证明。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三千字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朽的“苦人儿”形象。我们说孔乙己的悲剧是他性格的悲剧(他热衷功名、迂腐清高、好喝懒做、鄙视劳动),但更是封建社会的悲剧——他是科举制度的殉葬品,是冷酷“吃人”社会的牺牲品。“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也正是作者写作的动机之一。那么小说中又是如何剖示出社会冷酷性这一时代病瘤的呢?  相似文献   

17.
临山幼儿园新来了一个五岁的孩子——朱新江,有人说他是“呆子”。他性格孤僻,神态异常。叫他坐,他就呆呆地坐着;叫他参加游戏,他默默地站立一旁;叫他画画,他在纸上乱涂一气;叫他唱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时期,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主持蜀国朝政。他的一个下属叫杨戏,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就在蒋琬面前嘀咕:“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  相似文献   

19.
1.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沉默意味着什么﹖”在最后审判的那一天,一群人被上帝问到了这个必答题。“顺从。”农民说;“怜悯。”年长者说;“同意。”幕僚说;“等待。”预言家说;“旁观。”男人说;“蔑视。”学者说;“隐瞒。”诗人说;“大智。”哲学家说;“承担。”女人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上帝问最后一个没开口的人。“看来你的沉默才是真正的沉默。确实,在我面前,惟真沉默才接近我。”先前作过回答的人又沉默了,他们都知道那个始终不回答的人是个哑巴。上帝不晓得这些人用沉默再次评价了他。有人说:“沉默是金。”有人说…  相似文献   

20.
来自巨蟹星     
一天,大街上出现了一个怪模(mú)怪样的人。”天哪!外星人!”有人惊叫,拔腿就跑;有人围过来,吵吵嚷(rǎng)嚷:“真、真是外星人吗?”“废话!你没看见人家头上长了天线吗?”“就是就是,再说他的皮肤是绿色的。”“我我我来来来自自自巨巨巨蟹(xiè)蟹蟹星星星……”外星人说话了,只是每个字说三遍,真奇怪。“哈,是个结巴!”觉得外星人比自己多一个缺点,有人笑了。“才不是呢,人家刚来,说我们这里的话不习惯。”一个大头孩子说,“要是人家说外星话,你听得懂吗?”一个胖小子热情地跑过去,要跟外星人握手。一名医生奋不顾身,一把拉开他,警告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