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学文化史教学应具文化的感染力,应有文化史的深沉与厚重,让学生透视文化内容,获得历史的情感与智慧。大文化就是广义的文化,即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大文化视角注重民族性、整体性、过程性和价值性。从大文化视角进行中学文化史教学可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过程性,尤其是人的活动,可领悟到民族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运动中人们的积极投入、奉献智慧,甚至是牺牲生命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学的本质是"学生本位",在教学中历史感觉的培养比历史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在这种理念下,文化史教学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多样,引导学生以历史发展的视角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86):130-131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制定,初中历史教学日益重视社会文化史的内容,课标对文化史的表述是体现历史教学整体价值取向的风向标。本文以香港课标中文化史的专题分类方式为基准,通过对教学内容、学习程度的分析比较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四地的初中历史最新课标在表述中国文化史方面所体现的对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对传统文化自豪感等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说明历史教学对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末高校通识教育思想引入我国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进行通识教育探索。但是通识教育不仅仅是课程的开设,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识教育不仅要传授相应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要培养学生通达识事理的自觉。作为通识课程,《中国文化史》的教学更应在传授学生文化史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研究文化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把握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新课程对历史学科做出了以下阐述:“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人格养成与文化熏陶起着基础作用。”把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定位于学生成长的需要。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体验、情景体验、活动体验和生活体验的方式,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功能,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新课程对历史学科做出了以下阐述:“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人格养成与文化熏陶起着基础作用。”把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定位于学生成长的需要。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体验、情景体验、活动体验和生活体验的方式,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功能,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7.
探讨文化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认为它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其人文素质,增强民族素质,有助于启发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辩能力,也有助于专业基础课学习的深化发展。同时探索高校文化史课程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程的学习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课程的性质要求对历史学科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很多历史教师由于课程理念不新、教学方法不活、角色定位不准等原因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直接影响历史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也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的价值追求。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在于培养学生对人生与理想的自觉意识,建立他们作为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需的道德责任感与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寓艺术教育于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弘扬传统文化,坚持科学与艺术相融合,打造综合艺术课程是实施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气质、重构校园生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旧初中课标(分别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文化史"内容标准"是课程内容选择的结果,其呈现的差异不仅隐含着文化史的价值取向的变化,还隐含着课程价值取向与历史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通常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即是精神文化史,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史、学术思想史、文学艺术史、宗教史、社会史、教育史等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西方体育的历史演进为视角,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模式、政治结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轨迹等方面进行了中西方教育文化演变和迁移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关系着大学生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应从文化自觉的维度审视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大学承担着独特的文化责任,通过学术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与智慧,不懈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思想价值资源和理想图景,是现代大学的理想与使命所在。服务于中国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的中国大学,应当在诠释当代中国实践、培育当代中国的文化精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引领中国的文化创新等方面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中国大学需要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术传统、建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治校理念、强化大学的文化育人能力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分析了高校中关于学前教育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着重介绍了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在学前教育史上,帮助学生去了解它的发展进程,学生应该加强学前教育史的学习兴趣,认清这门课程开展的目的以及学校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去保障学前教育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等具体改进措施和具体应用,从而实现学前教育史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历史即是一面镜子,学生受到良好的历史教育,将照亮学生的一生。为此,我们历史教师须真正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知晓自身肩负的担子有多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历史教师须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新课程改革,进而适应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文化熏陶的基础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己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针对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着手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数学课程的研究已经从仅关注学校与书本里的数学转向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丰富的日常生活场景。以非洲为例,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课程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因而注重"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课程的关联,考虑数学课程的文化相关性显得意义重大。而若要在数学课程发展中很好地体现文化多样性,则需要作如下思考:理解民族和文化的数学传统与整体经验;充分利用不同文化中的资源;反映学生的学习文化与风格;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同时能在评价中反映学生的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8.
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个体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进入新的异文化环境时,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新入者会出现适应焦虑等困难。各高校应采取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文化整合的策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的熟悉和理解程度等方法来解决文化适应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审美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体现,作用于历史认识的全过程,决定着历史认识的方向。历史学科审美价值的实现过程正是历史教育对人的价值引领过程。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对历史学习者史学理论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历史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通过挖掘历史学科内容的审美价值内涵,让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历史美感;探索历史学科美育课程的综合开发,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增强审美能力;深度变革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主体探究中丰富审美体验;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人生意义的探寻中提升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相结合,注重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基于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凭证据说话的历史意识与当代历史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历史教师应在理清史证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历史教科书为凭据,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甄别、分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