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意义】研究中文人文社科领域撤销论文特征,促进中文人文社科论文规范出版,为预防与治理学术 不端提供策略。【方法/过程】通过统计分析、文本内容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对103篇撤销论文的文献计量特征、撤稿 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撤稿现象在人文社科领域普遍存在,且撤稿流程不规范;撤稿的主要原因是学术不端, 且行为更加隐蔽;学术不端的发现途径主要是读者举报,对撤销论文的处理缺少后续追责;论文撤后仍在产生学术 影响力;建议加强期刊伦理建设,规范中文期刊撤稿;重视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甄别;多部门联合开展学术 不端追责;加强数据库的撤销论文管理。【创新/局限】聚焦中文人文社科领域撤销论文,对撤稿特征进行分析,并提 出对策建议。目前该领域撤销论文数据较少,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聚焦科研不端撤销论文,深入探究科研不端撤销论文的发现机制,为期刊参与对科研不端论文的治理提供参考,为出版伦理与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834篇我国高校科研不端撤销论文的撤稿声明为数据来源,综合使用科学计量、内容分析、文本计量方法,分析科研不端撤销论文的发现途径、调查过程、撤稿主体、撤稿原因等。【结果】第三方举报是发现科研不端论文的最主要途径,科研不端论文通常经期刊编辑部或出版商调查核实,由期刊主编或编辑发起撤稿。撤稿原因主要为虚假同行评议和剽窃,并且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结论】期刊和出版商应当建立专门举报渠道,注重保护举报人隐私信息;不断完善对科研不端论文的撤稿依据和撤稿政策;制订统一的撤稿声明撰写规范;完善论文检测和审核机制,加大论文查处力度;关注频繁的、异常的、主动的撤稿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研作者群体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修改的态度,剖析其原因,并从学术期刊编辑角度提出防范这3种情况下常见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以期减少中文科技论文隐性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频次。【方法】结合编辑工作实践确定修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中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见表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论文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其他合著者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的态度。【结果】第一作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修改意愿,通信作者和其他合著者对此持开放态度,大多数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单位署名修改持否定态度,大多数第一作者在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时会征求通信作者和原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结论】学术期刊可采取在投稿环节通过投稿须知提前告知,在投稿系统中完善论文作者、单位和基金项目信息,要求提交版权转让协议与作者贡献声明等措施,预防作者对作者和单位以及基金项目的随意修改。在作者要求修改时,可要求作者提供附全体作者签名的纸质版修改说明,必要时还可要求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盖章。期刊编辑应结合作者信息、作者贡献声明、版权转让协议和修改说明,认真查证比对,以识别并防范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从而推动学术期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论文出版前作者单方面撤稿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对策。【方法】从小木虫网站论坛归纳总结了作者单方面撤稿的5个事例,将撤稿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按撤稿原因将撤稿行为分为正常撤稿行为和非正常撤稿行为,正常的撤稿行为是作者的权利,应予尊重和保护;而非正常的撤稿行为属学术不端行为,应予抵制和惩戒。【结论】针对两种撤稿行为提出:约定双方责任,完善撤稿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抵制学术不端等对策;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对作者单方面撤稿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调查科学图像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image”作为“Reason(s) for Retraction”字段的检索关键字,获取撤稿观察数据库中与图像学术不端相关的全部数据,结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对数据进行编码后,进行中外作者对比、出版机构与期刊、单位类型与区域等3个维度的分析。【结果】我国作者的图像学术不端情况严重,目前处于高发期,呈现学科集中、区域集中、机构类型集中的特点,严重影响我国作者的学术形象。【结论】建议从国家层面建设学术出版图像库,并集中力量开发图像检测技术;建立学术出版伦理联盟,形成期刊对作者和单位、联盟对主管机构沟通机制,高效通报学术不端行为;推动改变不合理的考核制度,从源头消除科学图像造假动机;在医院和医学院开展图像学术不端行为教育工作,建立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影响力国际期刊撤稿论文的特征及撤稿原因,有利于深入认识撤稿现象,为撤稿论文的管理和科研诚信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Cell、Nature和Science创刊以来的232篇撤稿论文,采用科学计量方法分析撤稿论文的时序变化、撤稿时滞、学科分布、撤稿原因、撤稿主体、撤稿前后被引频次等基本特征。【结果】近20年来撤稿论文数量波动上升;基础生命科学领域撤稿论文数量最多,绝大多数撤稿论文的通信地址为美国、英国和德国等科技强国;论文在撤稿后仍然获得大量引用;最主要的撤稿原因是伪造数据/图像和结论不可靠,结果不可重复问题较为严重;诚实性错误撤稿论文数量远超科研不端撤稿论文数量。【结论】正确认识期刊撤稿现象,关注“可重复性危机”给科研不端治理带来的挑战,深入总结诚实性错误撤稿的真实动因,加强对科研不端撤稿论文的独立分析,并进一步探究撤稿论文的引用价值和引用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国知网、万方、维普404篇撤销论文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学术不端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到370篇撤稿声明,分析对应的404篇撤销论文期刊分布、学科类型分布、对期刊评价影响、“撤销论文、被撤销论文、发表当年被撤销论文”年度分布、“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被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整体撤销论文和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的撤稿原因、撤销论文被引情况。【结果】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占比最高;撤销论文数量对期刊影响因子及被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情况没有非常显著的影响;2020年、2021年撤销论文数量远远大于被撤销论文数量,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在波动中缓慢增大,被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逐渐减小;在整体撤销论文和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中,学术不端撤稿原因占比最高;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后的2012—2021年的被撤销论文、学术不端撤稿原因记录数量比使用前的1997—2011年分别增加206篇、155条;在3个数据库中,中国知网的撤销论文可检篇次、被引篇次、被引频次最多,撤销后论文被引情况时有发生。【结论】要解决撤销论文问题,需对科研人员开展学术道德培训,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并结合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探讨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的撤销原因差异,为国内学者、科技期刊、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应对论文撤销和学术不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撤稿观察数据库,逐项检索统计2016—2020年国际期刊撤销中国学者论文的原因,论文发表时间、撤销时间、所属学科,撤销论文所在期刊等数据。通过WoS数据库,检索撤销论文所在期刊的JCR分区,比较分析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的撤销原因差异。【结果】国际期刊撤销我国学者论文的原因较为复杂,学术不端行为是主要撤销原因,重复/剽窃问题最为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文章重复、数据重复、图片重复等。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在总体撤销原因及一级、二级学术不端行为分布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国际期刊撤销我国学者论文的原因呈现不同特征。建议结合相关特征,持续重视撤销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防范重复/剽窃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论文撤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NHC)通报的医学学术不端论文情况,探讨医学学术不端论文的有效防范对策。【方法】以2021年6月3日至12月31日NHC通报的309篇医学学术不端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作者特征(职称、科室、工作单位、署名作者数)、论文特征(发表与撤回时间、被引用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09篇学术不端论文共有署名作者1378位,被通报作者数为1019位,共计被通报1168人次。除不知情作者(36位)外,有174位署名作者未被工作单位通报处罚。1019位被通报作者中,69.08%的作者工作单位在山东;81.24%的作者拥有中级或副高级职称;医师与护师分别占84.09%与11.49%;骨科领域作者最多(占7.85%)。(2)截至2022年1月31日,309篇学术不端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3.6次;有撤回声明并注明撤回日期的论文有201篇,撤回后其新增被引频次平均为3.9次/篇。仅30篇(14.93%)论文撤回后未再被引用。(3)论文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数据造假(162篇,52.43%),第三方代写、代投或买卖论文(138篇,44.66%),编造研究过程(101篇,32.69%),不当署名(74篇,23.95%)与图片造假(31篇,10.32%)。【结论】NHC通报的医学学术不端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数据造假,第三方代写、代投或买卖论文,编造研究过程;部分作者存在多次学术不端行为。我国医学学术不端论文防范与医学科研诚信建设任重道远,国家层面、医学科研机构、国内医学期刊等需要携手共筑抵抗医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围墙,维护学术道德、净化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代投论文的识别方法及遏制论文代投的策略。【方法】 基于编辑部稿件处理系统投稿论文作者的电子邮箱、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用户名等个人注册信息,挖掘疑似代投论文,结合专业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等)与搜索引擎(百度、谷歌和360等)进行甄别。【结果】 从个人注册信息和投稿论文的可疑内容寻找论文代投线索;通过对信息源的多重交叉验证,成功锁定规模大、代投时间长、成功率高的第三方机构;基于编辑主体责任的防范措施可降低代投论文进入稿件处理流程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种深层次、强隐蔽性的衍生不端行为。【结论】 论文代投是论文代写、代修、买卖、有偿发表等灰色利益链上的关键环节;代投论文是编辑发现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切入点;严查代投论文,收紧入口是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邓支青  吴任力 《情报杂志》2021,40(3):139-145
[目的/意义]研究学术文献被撤销的规律和特征对于客观认识撤稿现象、净化学术环境、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对于撤稿的研究集中于期刊论文,很少关注会议文献。[方法/过程]以撤稿观察数据库中7579篇被撤销会议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被撤销文献的时间、来源和学科分布特征以及被撤销原因和时滞。[结果/结论]会议文献撤稿与期刊论文撤稿在原因和时滞上存在重要差异,中国是会议文献撤稿的“重灾区”。研究认为,科研人员、审稿人、出版商、科研管理机构亟需共同努力,加强对于学术会议的质量控制,提高相关主体行为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量化分析2011—2020年全球肿瘤领域论文的撤稿时滞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近年出现的新变化,使科研工作者和期刊工作者在日常实践中理性把握撤稿时滞的意义。【方法】 在撤稿观察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数据,以非参数检验和参数检验方法共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撤稿时滞的影响。【结果】 纳入肿瘤领域的撤稿1262篇,2011—2020年撤稿时滞呈两阶梯式下降(P<0.001),中位撤稿时滞为545.00天(约1.49年)。论文发表年代较近、临床研究、非合作论文均是显著缩短撤稿时滞的因素,但近年的数据或趋于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论文发表年代与撤稿时滞的缩短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501,P<0.001)。【结论】 2011—2020年全球肿瘤论文撤稿时滞呈阶梯式下降,论文发表年代与撤稿时滞的负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杨耀  施筱勇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221-226
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对2014-2018年间涉及基础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物理科学、商业和技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七大领域的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论文中2208篇撤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国的撤稿数量及因科研不端行为撤稿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中国的撤稿量明显降低,但中国因科研不端行为撤稿数量均高于其他四国,其中每万篇论文因科研不端行为撤稿在2018年已降低至0.84篇,但仍然为其他四国的2~5倍;从科研不端行为类型看,剽窃是最多发的行为;而从领域分布看,因科研不端行为的撤稿在基础生命科学和健康科学领域的比例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在物理科学领域的占比逐年增加,呈现向新兴技术和交叉学科转变的新趋势.可见中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已取得很大进步,但整体的诚信环境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应加强对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的科研诚信建设经验研究和学习借鉴;各国应加大对科研活动中剽窃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注意提前开展针对新兴领域的科研不端潜在行为研究,为科研诚信建设、科研不端预防和监测提供方法与工具.  相似文献   

14.
首先,调查了撤稿观察数据库(RWD)中截至2022年5月21日因“缺伦理审批”或“无患者知情同意”科技伦理失范(EMSR)论文的发表及撤回(包括撤稿、关注、更正)时间、署名作者来源国家及机构、来源期刊及出版商、学科分布及相关撤回原因等状况;结果显示,近年来全球EMSR原因撤回论文呈上升趋势,且中国作者参与的数量增加明显,95.35%的EMSR撤回论文集中在健康科学和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其次,结合科技伦理问题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出了强化科研活动全流程科技伦理监管策略;最后,作为期刊人,从压实主体责任的视角,提出了科技期刊参与科技伦理协同治理的思考和建议:科技期刊可通过对科研者的伦理宣传教育、投稿论文的协同伦理审查把关以及撤稿惩戒等手段发挥协同共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艳红  石亮  李慧 《情报探索》2020,(3):126-134
[目的/意义]分析全球物流科技领域的学术产出和分布情况,有助于把握物流科技领域的发展动向,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工具,搜集Web of Science数据库物流科技领域的文献数据,从论文年度数量、研究力量、研究主题角度分析全球物流科技领域的发展态势。[结果/结论]通过结果可知,中国大陆物流领域的年度论文量增长迅速,学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物流学术领域的发展,香港理工大学已形成成熟的研究团队,Govindan Kannan、Gunasekaran Angappa是近几年最具潜力的学者;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相关研究是物流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术论文没有参考文献,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可以参考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但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文就参考文献的编辑加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研究“睡美人”文献的识别方法,对尽早发现重要科技成就及其发明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完善学术评价方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高校学术论文成果评价这一特定场景,提出“先客观指标粗筛、后多维参数细选”的研究思路,组合使用K值算法和三指标法,对东北大学发表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论文样本集进行了“睡美人”文献挖掘的实证研究。[结果/结论]该方法共识别出12篇“睡美人”文献,并对其被引特征、期刊特征、睡眠特征、内容特征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获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相关研究方法和结果可对东北大学学术论文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医学学报类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引用的情况及特点,为办好医学学报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被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共同收录的16种医学学报,检索得到16种医学学报2013—2015年发表的论文被CSCD收录期刊引用的施引文献列表,分析施引文献的发表期刊、语种分布、作者机构及研究方向。【结果】 自身施引在该类期刊被CSCD引用中占主导作用,很少有CSCD收录的英文期刊施引该类期刊,本机构作者施引对其被引的贡献较大。施引文献研究方向除内科学、肿瘤学和外科学外,还有一些医学交叉学科。【结论】 医学学报需要继续扩大影响力,特别是对非本机构作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被引机会;注意重点、交叉学科和科研机构,从而提升质量、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在《物理评论快报》(PRL)发表论文情况,进而揭示中国基础物理研究水平和中国物理科技期刊发展的现状。【方法】 以历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的论文统计为数据源,从发表论文的时间段、发表论文的作者和作者所属单位等方面进行数据整理和比较。【结果】通过数据比较,发现我国基础物理学研究整体上仍处边缘地位,个别领域有所突破,高水平的论文作者和单位集中程度很高。【结论】中国需要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物理学研究,扶持年轻物理学者,同时要努力办好国内的物理学期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学术论文网络首发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为期刊编辑部提供参考。【方法】 在与传统出版流程对比的基础上,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首发出版发布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期刊编辑部、作者、网络出版商和期刊管理部门的角度,分析学术论文网络首发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寻找解决困境的方法。【结果】 学术论文网络首发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网络出版商、期刊编辑部和作者三者之间的利益之争,网络出版权及其利益的高度垄断制约着期刊的发展;期刊管理政策与网络首发的内在要求之间的不匹配;现代期刊编辑角色转型带来的编辑角色失调;首发论文的校对标准之争;网络首发论文的认证、引用、评价和撤稿问题;网络首发可能导致论文多个版本共存,容易引起阅读障碍;纸刊存在价值的争议。【结论】 要破解网络首发(网络出版)的困境,最终需要平衡网络出版商、编辑部和作者之间的利益;期刊编辑需要转变为全能编辑;建立基于单篇论文网络首发的期刊出版新模式;实行以网络首发或纸刊出版为最终出版模式的单轨制出版;国家改革网络首发模式下的期刊管理办法,重点监管网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