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炎治  冯颖  张磊 《资源科学》2021,43(6):1153-1165
研究碳排放增长的多维、多层动因,识别关键的增排产业链和增排路径,对于宏观减排政策制定和微观减排路径选择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利用结构分解和结构路径分解的分析方法,从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3个层次对中国碳排放增长进行了递阶分解分析,识别出了2010—2015年中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因和路径。研究结论表明:①需求规模变化是中国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影响因素;②煤炭消费发挥着减排作用且贡献巨大,但其他能源的增排效应使煤炭的减排贡献大打折扣;③能源效率变化对各生产阶段的影响为正且呈递减趋势,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第一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具有显著减排效应,对其他生产阶段具有轻微增排效应;④需求规模变化和直接消耗系数变化是多数增排产业链的最大影响因素,30条增排路径占中国2010—2015年碳排放增加量的25.7%,构成了碳排放增加的关键路径和动因。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田成诗  郝艳  李文静  曲本亮 《资源科学》2015,37(12):2309-2318
近年来,将人口年龄结构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驱动因素的研究很少,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将人口年龄做简单分类,由此导致对年龄结构影响碳排放的考察不够深入和具体。本文细化了人口年龄结构,将人口年龄划分为0~14岁、15~29岁、30~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五个组别,并基于扩展的随机STIRPAT模型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以达到更好地解释人口年龄结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机制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影响显著。不同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不同,对碳排放影响不同。其中,30~44岁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15~29岁人口的影响不显著,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对碳排放的影响为负。分析还表明,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渠道看,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都有减缓碳排放加速的可能。本文最后提出了从消费渠道降低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东亚贸易顺差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以人口因素为切入点对东亚地区持续的贸易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东亚主要经济体的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和性别比率的变化通过影响居民储蓄率,进而对贸易顺差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东亚地区的十个主要经济体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数据,分别估计了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和性别比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结果发现:(1)抚养比率对贸易差额存在显著的反向影响;(2)预期寿命的延长将增加贸易差额;(3)在“男多女少”的经济体,性别比率的上升将导致贸易差额的增加.文章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等方法证明了结论是基本稳健的.  相似文献   

4.
袁伟彦  方柳莉  罗明 《资源科学》2022,44(7):1422-1434
中国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键在工业。本文引入时变参数C-D生产函数修正LMDI分解法和Tapio脱钩模型,实证分析2004—2019年中国工业及其分行业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与脱钩动态。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强度下降持续促进碳减排外,各个年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工业行业结构、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碳排放影响方向和强度均不稳定;样本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的累积碳减排作用最强、能源消费碳强度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扩张的碳增排作用最强、劳动投入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分阶段累积影响具有明显的先促增后促减再促增的“U”型变化趋势,劳动投入的影响变化正好相反。②得益于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和劳动投入碳减排作用增强,碳排放与工业增长正从弱脱钩向强脱钩变化,采矿业和电热燃水业由连接或负脱钩向强脱钩改善,制造业由弱脱钩向强脱钩改进。因此,强化制度设计与政策调控,引导工业投资调整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并放大技术进步的碳减排作用,有利于在推动工业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双碳”目标协同。  相似文献   

5.
钱志权  杨来科 《资源科学》2016,38(9):1801-1809
随着中国在东亚垂直分工体系中角色日渐凸显,其产业及贸易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变化,这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可比价格的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日、韩、印尼、马、菲、新、泰、中国台湾、越等东亚国家(地区)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运用MRIO-SDA技术对1997-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中国对东亚地区出口隐含碳进行了跨期比较。研究表明:①东亚垂直分工导致了中国隐含碳排放增长,而且虽然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隐含碳的增加有缩减效应,但减幅明显收窄。贸易结构恶化与贸易规模扩张是中国对东亚地区出口隐含碳增长的重要因素;②由于隐含碳排放区域溢出,中国碳排放受到东亚垂直分工体系影响最大,与东亚垂直分工体系同步性越来越强;③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垂直分工体系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东亚垂直分工体系有低碳化的趋势;④中国要加强对于高能耗贸易品出口的监管,同时要充分利用东亚垂直分工体系区域溢出对减排的正面作用,避免成为国际碳排放倾销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LMDI方法将中国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效应、区域人口分布效应、区域经济发达效应、区域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抑制用水量上升的影响因素,但是技术进步更加显著。产业结构效应在各省份第一产业内部影响最大,而技术进步效应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是用水量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中部最显著;人口规模扩大促进了用水量上升,但是影响较小,而人口分布(流动)变化促进中国用水量上升比较显著。另外,区域经济份额相对变动对用水量的下降起到正向作用,但是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经济份额提高促进了用水量上升。因此,各省份需要加强节水技术创新,更加重视农业节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由耗水强度大的农业向耗水强度小的第二、三产业转移;东部发达地区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等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晨  汪琳琳  邵桂兰 《资源科学》2021,43(10):2130-2145
识别水产品贸易影响渔业碳排放强度的机制与效果,是促进渔业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3个维度探讨水产品贸易影响渔业碳排放强度的机制与效果以及渔业人均收入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①水产品贸易对渔业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直接促进效应,总体上提升了渔业碳排放强度。②在收入门槛约束下,水产品贸易与渔业碳排放强度间呈倒“U”型关系,收入处于高门槛区间时,贸易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③渔业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提高及要素禀赋都能有效降低渔业碳排放强度;环境规制对渔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有效性存在阈值,过强的环境规制会出现“越规制,越污染”现象。因此,应加快转变水产品贸易增长模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推动开放式渔业技术创新;并在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合理掌控渔业环境规制力度,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渔业减排责任。  相似文献   

8.
全球碳减排背景下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不断采取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等碳减排策略,以便达到追求经济发展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良好契合。本文以1990—2014年间世界上34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典型国家为例,在VAR模型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来探究以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表征的技术变革和以可再生能源占比、工业化率表征的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以便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碳减排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皆有促进碳减排作用,其中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度受结构调整主导,平均贡献度为22.71%;而中高等收入国家和中低等收入国家的技术变革对碳排放的正负影响效果不一,工业化率绝大部分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可再生能源占比除了OPEC国家皆具有明显减排效果,其中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度受技术变革主导,平均贡献度分别为21.41%和25.60%。  相似文献   

9.
朱智洺  张伟 《资源科学》2015,37(12):2341-2349
为研究碳排放规制对我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的影响,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以2000-2012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分析了碳排放规制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规制有利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规制条件越严格效果越明显;强碳排放规制下,技术效率得到了促进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对技术效率的促进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动力,而弱碳排放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机理相反。因此,碳排放规制强度的选择应综合考量当下的技术条件和不同行业效率特征,环境技术效率较低的工业行业更适合于严格的碳排放规制条件。这为碳排放规制政策运用到工业行业减排中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逐渐下降,在老龄化背景下,劳动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更依赖于人口质量。提高人力资本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转型也至关重要,而人力资本受到家庭时间和金钱的影响。为此,本文研究了在预期寿命增加的条件下,教育投资率和父母陪伴子女的时间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而养老保险作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我们也进一步研究了当存在养老补贴时,预期寿命的增加与教育投资率和父母陪伴子女时间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预期寿命增加会导致教育投资率和父母陪伴子女时间下降。而当存在养老补贴时,教育投资率和父母陪伴子女时间会有明显的增加。且当补贴率高于一定值后,预期寿命增加反而会使教育投资率和父母陪伴子女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11.
胡振  何晶晶  王玥 《资源科学》2018,40(9):1831-1842
日本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少子老龄化人口特征明显,资源相对匮乏,家庭崇尚低碳生活理念。中国已逐渐迈入快速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均资源占有量也并不高,因此,日本家庭碳排放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经验对于中国节能减排对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日本2001—2011年数据为样本,基于IPAT-LMDI扩展模型,构建一个包括家庭规模、住宅利用率、经济发展水平、碳排放率、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的日本家庭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并就各因素变动对日本户均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日本户均碳排放对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进行双向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户均碳排放波动上升趋势是正向驱动因素和抑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碳排放率、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消耗强度、家庭规模和住宅利用率是抑制因素;不同时期日本户均碳排放对抑制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总体来看对家庭规模的敏感程度较高,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敏感程度较低。日本家庭碳排放的因素分析启示我们,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转变家庭能源控制视角,优化家庭能源结构,合理控制住宅增速、规模和节能标准,提高家庭低碳生活意识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可针对性的为区域碳排放管理及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一定科学依据。首先,本文分年度测算了河北省2005-2014年的碳排放总量;然后,基于LMDI分解法,选取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六个经济指标,构建了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最后,定量分析了各经济指标对河北省碳排放的作用强度。实证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结构是促进河北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利用效率次之;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对河北省碳排放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力较弱;产业结构抑制了河北省碳排放增长。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性的提出了河北省加强碳排放管理及碳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顾阿伦  何崇恺  吕志强 《资源科学》2016,38(10):1861-1870
中国过去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产业结构变动,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碳排放控制形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基于1980-2010年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耗数据,对中国CO2排放量进行核算。利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总量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将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从而得到产业结构变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作用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达到了3.71%(2005年不变价),下降速度与发达国家的最快下降速度基本持平,说明中国节能减排的成效显著。技术进步对如此大的下降速度贡献较大,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4.
人口发展是影响家庭生活基本能耗及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而生活用能作为终端能源消费对总能源的消费结构、供求关系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中国1997-2010年30个省份的动态及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人口发展与家庭生活基本能耗及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消费水平成为导致家庭生活基本能耗和碳排放升高主要的影响因子,而提高电力使用百分比和城镇化率抑制其增长。老龄化率及家庭规模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家庭生活基本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佘群芝  吴肖丽  潘安 《资源科学》2020,42(6):1015-1026
在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倡导和投入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的背景下,准确考察气候资金对受援国碳排放的影响,对推动发达国家持续援助、布局2020年后的气候行动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AidData、OECD-DAC CRS和WDI数据库得到了1980—2014年77个受援国的国家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及动态面板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气候资金对受援国碳排放的影响,并检验了收入水平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从总体上来看,气候资金对受援国碳排放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应,同时受援国收入水平对气候资金的碳排放效应产生了显著的“调节效应”;②随受援国收入水平提升,气候资金的碳排放效应呈现出了“由显著减排转不显著增排”的非线性特征,其中实现减排的受援国主要为非洲国家;③评估气候资金最终能否实现碳减排,需综合考虑气候资金与受援国生产及投资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结果。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在积极敦促发达国家履行相关气候资金承诺、推动受援国低碳经济增长以及中国利用双重身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等方面得到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清洁能源,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目标约束下,近年来,中国风电规模也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风力发电过程虽然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和污染物,但从产业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在设备制造、运输、安装、运行、废弃等环节也会带来...  相似文献   

17.
徐博  杨来科  钱志权 《资源科学》2020,42(3):527-535
随着全球价值链(GVC)在全球经济与贸易中作用的提升,GVC的发展对于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全球主要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基础上,将GVC分工地位指数和CDIAC碳排放数据库进行匹配组成面板数据,检验GVC分工地位对于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与EKC模型相类似,GVC分工地位的上升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GVC分工地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能源使用率来降低碳排放量。GVC分工地位也可以通过研究与发展(R&D)投入和创新创业水平影响碳排放,但同样也是一种倒U型关系。同时,R&D投入水平的增加和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GVC分工地位,有助于经济体更快地跨过转折点,转向更加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在环境方面的应用,为探索碳减排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现实意义重大.本文以亚太八国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71-2005年间能耗、GDP和CO2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此建立的面板回归模型显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基数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单位能耗和单位GDP排放的CO2低,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我国的能耗和碳排放指标优于其它3个发展中国家,但次于发达国家.为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寻求主动,我国应积极转换能源结构,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用能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