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软科学》2019,(8):61-67
在知识网络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成渝城市群知识网络结构的多属性测度指标体系和概念模型,基于熵权—改进TOPSIS模型对成渝城市群2009~2016年城市知识网络结构的多属性进行测度及评价。研究得出:成渝城市群城市知识网络发展水平"两极分化"较为突出;历年发展状况横向比较呈一定的波动性,纵向比较基本呈"W"型曲线上升;绵阳和德阳的知识网络发展水平距离重庆和成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其余地区相对差距均较大。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内城市群经常被提到,但尚无区域城市网络的研究.本文论证了区域城市网络形成的动因,提出了城市网络表达的内容.对长三角16城市的首位特征与产业集聚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以城市为节点、企业关联业务为边、联系程度为权重的有向边权网络,通过复杂方法的测算,得出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证明长三角城市已经互动发展形成联系紧密的网络关系,区域内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苏州和杭州等为关键枢纽,以常州等为次级节点和以镇江等为新兴市场的网络格局.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为研究数据,将城市所嵌入的知识网络和城市间合作网络纳入同一个框架中,构建依存型多层网络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体现知识网络属性的知识多样性和知识组合机会均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知识网络属性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合作网络结构洞负向调节知识网络属性对城市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合作网络密度强化了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在知识网络属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合作网络中心势强化了网络中心度在知识网络属性与协同创新绩效间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提高城市群连通性等措施,以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三大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通过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来判定城市群的强弱,建立定量化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三大城市群的15个样本城市进行主成分分析.在对城市群进行归类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导致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及群内城市间发展均衡差异的原因,提出要实现城市群的持续发展,应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缩小城市群内部差距,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19年十九大城市群2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群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东部城市群创新能力提升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国家中心城市规模越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创新能力提升效应越明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技术密集型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高于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影响机制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通过促进城市群功能分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提升市场可达性和金融集聚度等途径影响城市群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与空间距离呈现倒“U”型关系。同时,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取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质量,而不是拥有的数量。为此,要坚持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城市群合理分工,积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平衡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和虹吸效应,合理规划国家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实现知识发现和知识共享,它在提升政府服务品质、整合政府网络资源、政府决策和政府再造中都已发挥积极作用。基于信息抓取、数据库、数据引擎和用户界面的城市政府知识中心,以政务知识的共享和决策服务为目标,它的建立必将促进城市政府决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政府的业务流程在知识流动中更加有序、高效,在政府内部培育信任的组织文化,让城市政府更好地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时空修复理论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将科技创新的内生性与外部性纳入统一的理论机制中,提出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会对城市群结构体系呈现U型作用关系。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非线性估计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影响关系,创新性地由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并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进行探寻。结果表明:①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经济等级结构呈现出U型作用,对城市群首位度呈现出倒U型作用,表明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变化呈现出先集聚再扩散的演化逻辑;②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结构体系之间呈现U型结构关系,以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识别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动态影响变化点的阈值范围为13158项发明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由微观企业、中观产业、宏观区域三个维度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分工布局的关系展开理论机制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非线性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的U型关系,进一步创新性的使用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再运用门槛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产业分工布局影响机制进行探寻。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呈现U型作用,当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3586项,会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正向推动作用。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分工布局的专业化、相关多样化起到促进作用,对产业的无关多样化起到抑制作用,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资本、劳动力资源为主要路径对产业分工布局形成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戴靓  纪宇凡  王嵩  朱青  丁子军 《资源科学》2022,44(7):1494-1505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分析中国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的网络结构并探讨其背后的邻近性机制对提高城市创新效率、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论文合作发表和专利联合申请的截面数据,综合构建了2011年和2019年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分析其结构演化特征,并采用多元回归的二次指派程序(MRQAP)从邻近性视角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密度增强,择优链接弱化,呈现出多中心发展趋势,合作格局由北京和上海主导转变为北京上海引领与区域中心带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多个区域网。②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除了受城市经济水平、科教支持力度、行政等级的正向影响外,也受地理、组织、文化、社会、制度邻近的显著促进,邻近性机制对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演化具有较强解释力。③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城市知识创新网络的影响是动态的和交互的,过度的地理、社会、认知邻近会阻碍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认知邻近可弥补地理距离,而社会邻近往往伴随着地理邻近。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城市协同创新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知识溢出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溢出既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内部主要的知识流动渠道,也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关键动力机制.基于各合作创新主体间的技术供求关系,本文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内部的知识供求均衡模型,采用微观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法研究阐释了知识溢出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磨合协调期、规范发展期、螺旋上升期三阶段的耦合机制,并分析论述了知识溢出对创新网络、创新主体及区域产业集聚、创新能力及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325个一手有效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印证研究假设,结论表明环境动荡性、战略一致性和结构正式化正向调节产学研协同与知识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协同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成果为推动企业大力实施产学研协同与促进知识吸收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合作创新企业间技术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问题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忠  黄瑞华 《科研管理》2006,27(2):95-101
知识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是合作创新的必要过程,影响合作创新的绩效。而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技术知识经常不能完整传输和吸收,产生知识破损导致转移困难甚至失败。本文首先探讨知识破损的界定,并从其参与要素角度剖析破损成因。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角度针对性地探讨减少知识破损的策略与途径,从而促进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十大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十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引入基尼模型计算城市规模基尼指数和城市经济基尼指数,求出基尼商指数判断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集聚程度普遍高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差异明显;但这种平衡性与城市群经济水平的关系不显著,且不呈现东、中、西部的地域分异特征.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城市化方针,以及人口流动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徐圆  施永莉 《科研管理》2021,42(3):131-138
本文以11个城市群规划的颁布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从创新视角考察城市群的经济效应。结果显示:(1)城市群规划的实施对城市群的区域创新活动具有正向推动作用。(2)原先集群程度和一体化程度越高、内部技术水平越接近的城市群收益越大;相比较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和规模越小的城市在城市群规划实施后创新活动的增长更明显。(3)这其中的作用机制在于城市群规划能够引导地方政府积极合作,打破物理边界,寻求区域创新合作,促进内部一体化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17.
我国管理科学领域机构学术合作网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相斌  宋晓龙  宋晓红 《科研管理》2011,32(12):104-111
基于我国管理科学主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构建了管理科学领域的机构学术合作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合作网络的特征和模式。研究发现我国管理科学领域的机构学术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网络是稀疏的,并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国内著名管理科学研究机构构成了网络的核心。通过派系分析发现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促使边缘机构与核心机构的学术合作、打破区域间合作障碍可以提高管理科学领域的整体合作程度。  相似文献   

18.
王清晓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32-1540
随着知识资本效益的日益凸显,企业间的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以合作创新为目的的知识协同,已成为供应链提升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契约理论和关系交换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供应链知识协同的理论模型,对288家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供应链知识协同这一战略层面的协同中,关系治理的积极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由于知识交换的特殊属性,在目前中国文化情境下,契约治理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从而不利于知识协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是高度一体化和同城化的城市群体, 经历了从城市到都市区、 再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最后到大都市带的 4 次扩展过程。 中国城市群是世界 经济重心转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阵地,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也是我国 当前与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 但我国城市群在选择 与培育过程中存在着“滥圈滥划、扩容贪大、拔苗助长、无中生有、拼凑成群”等一 系列亟待解决的“城市群病”, 具体表现为: 城市群的战略地位被过分夸大高估, 出现了新型城镇化的“唯群论”;城市群的空间范围一扩再扩,违背了国家建设城 市群的基本初衷;城市群选择过多地依靠主观意志拼凑成群,脱离了发育的最基 本标准; 城市群的选择培育过多迁就了地方利益, 影响到了国家战略安全大局; 城市群成为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激化的敏感区和“问题区 ”。 针对这些问 题, 建议按照科学标准和客观规律, 科学选择并循序渐进地培育城市群, 科学认 识和理解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客观标准与自然规律;正确区分城市群与城镇群的 本质区别,避免在政府文件和学术研究中将二者混为一谈;科学培育和分级建设 大、中、小梯度发展的城市群, 分层次建设好 5 个国家级的大城市群、9 个区域性 的中等城市群和 6 个地区性的小城市群; 编制好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城 市群总体规划;创新城市群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与公共财政储备机制;发挥市场 机制在城市群发育中的主体作用 ,建设市场主导型城市群,引导城市群顺应经济 发展的新常态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军 《科学学研究》2005,23(Z1):97-100
本文论述了城市作为企业创新的中心为企业提供知识外溢场所的重要功能的实现方式,并用实证方法对截面和面板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中国城市知识外溢功能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