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某机械加工厂房的排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部件的生产加工组装、系统的运行和系统的报废处理三部分,应用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分析了排风系统的各部分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结果表明:通风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为12594.36Pt,其中电力的使用对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消极影响,废弃物的处理对于环境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晓蕾 《科技风》2014,(24):85-85
在风电场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多种风速,进一步对风力机的功率进行分析,以此使风电场年发电量能够达到最大值。本课题笔者从风资源评估、设计风速分析与选择及风力机尾流效应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为风电场的合理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项目管理角度出发、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结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特征,构建信息系统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包括项目定义与决策阶段评估指标体系、项目实施阶段评估指标体系和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中试图以不同施氮处理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差异性为依据 ,为精准施肥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通过实验观测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 ,稻田温室气体CH4和N2 O日排放的差异性。施氮量不同的小区 ,CH4排放强度有很大差异 ,最大差值为 1 5 8mg·m- 2 h- 1 ,CH4排放强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 (R =0 88)。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幅度也较大 ,在 1~ 6 6倍左右。在不同施氮水平下 ,N2 O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排放通量逐渐减少。如果以观测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为基础 ,同时考虑粮食产量的变化规律 ,施氮量为 2 70kg·hm- 2 时 ,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实际上 ,精准施肥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土壤的理化性质、水稻不同生长季节的养分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5.
王珊珊  张寒  杨红强 《资源科学》2019,41(3):521-531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碳足迹评估被广泛应用于量化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减排承诺背景下,林业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贡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和出口国,人造板行业的碳足迹和能源耗用问题,是评价林业产业环境影响的重要领域。本文依据ISO 14067标准,测度了中国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行业“从摇篮到大门”系统界限的碳足迹,通过对比国内外人造板行业的能源耗用,评估了中国人造板行业的节能潜力,结合量化改进方案的减排效果,提出了人造板行业减排和市场结构改善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①中国现有人造板行业的碳足迹结构中,纤维板最大(708.74 kg CO2e),胶合板最小(312.08 kg CO2e),刨花板居中(410.79 kg CO2e)。其中原材料获取对碳足迹贡献最大,化工材料如脲醛树脂胶的生产和使用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②对标国际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中国人造板行业的能源耗用可减少13.27%~47.99%;③用木质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对人造板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可实现11.53%~42.30%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风电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问题,尤其是面临着各种风险。为更好地保障风电的健康发展,实现能源利用的低碳、清洁、高效,建立风电投资并网的风险评价模型至关重要。鉴于此,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对传统发电风险管理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生命周期的风电风险评估模型,深入讨论风电对能源市场的影响,并进行案例分析,对风电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对外贸易对我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1~2008年相关数据,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产品对外贸易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呈现结构和规模正效应、技术负效应;由于较大的规模正效应,农产品对外贸易并未增加我国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一套社区信息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江志娟  董千里 《软科学》2017,(8):104-108
为研究可持续的枢纽选址问题,在现有枢纽选址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函数,在决策变量中增加运输类型决策变量,构建了联运枢纽配置模型.采用随机数的方法处理不确定型数据,将联运枢纽配置模型转换为运输类型选择和枢纽配置两个模型,运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实验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成本、时间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等指标在目标函数中所占权重、枢纽与城市节点之间运输类型影响枢纽位置设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通过定性的方法将其发展分为孕育期、初生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落期五个阶段,并概括了各个阶段的特征。这一模型可以用于识别和理解区域创新系统经历的发展阶段,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区域创新系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因可针对产业活动的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系统地量化与优化,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进行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评估和生态设计的必备工具.受制于尚未完善的生命周期清单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当前中国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存在应用面狭窄、溯源困难、结论冲突、源头减量化难控制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指出基于过程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泥是重要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均造成重要影响。由于组成中可燃物比例高,对它们的能源化处置研究成为热点。本文系统应用了一种可持续的环境管理工具——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采用Impact 2002+和ReCiPe Endpoint 2016两种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测算了垃圾和污水污泥单独焚烧的线性加和与垃圾、污水污泥混合焚烧两种处置方案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揭示不同处置方案下的环境负荷,探究两种处置方案的优劣;同时,分析这两种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泥的混合燃烧方案在化石能源消耗、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方面的有益影响均明显高于单独燃烧方案,混合燃烧方案不仅缓解能源压力,同时降低气候和健康压力;②对于本文方案,Impact 2002+方法的中间点影响类别和终点损害类别评价结果都比ReCiPe Endpoint 2016方法更能突出混合燃烧方案的环境影响优势,但ReCiPe Endpoint 2016方法的不确定性更小。上述结论可为垃圾和污水污泥能源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明  姜国强  贾冯睿  刘广鑫  岳强 《资源科学》2018,40(6):1287-1296
国内关于石油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油制品的消费环节,不能真实地反映石油流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为了探寻石油生命周期内真实碳排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了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和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建立了石油生命周期内碳元素流动模型。以国内某大型炼化企业为例,计算了各个环节的隐含碳排放和石油燃烧碳排放量,分析了影响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情景,分别预测了2015—2050年间中国石油生命周期内的隐含碳排放发展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石油生命周期内,每吨石油在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约为670kg(约折合CO2 排放量为2457kg),其中隐含碳占总碳排放量的23%;②开采环节和炼化环节隐含碳排放分别占隐含碳总量的46%和54%,其中开采环节主要隐含碳排放来自天然气消耗和电力的消耗,分别占总量的47%和30%,炼化环节的隐含碳排放主要来自焦炭燃烧,占总量的46%;③在消费环节中,汽油、柴油和煤油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消耗量最大,分别占各自总量的42%、53%和80%。提高石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超 《科技与管理》2007,9(3):49-51
工业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可能消耗资源、能源和产生环境负荷。产品造成的环境影响,生产者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各成员都有相应的责任。通过对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及再利用等环节的环境友好元素分析,提出了相关阶段责任人可实施的环境友好工作,最终降低产品的总体环境影响,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组织生命周期视野中的大学学科组织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宣勇  张鹏 《科学学研究》2006,24(Z2):366-370
从论证大学学科组织的生命特征出发,将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大学学科组织,提出大学学科组织生命周期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学科组织的成长划分为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4个阶段,指出学科组织应当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确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着手,围绕产业成长轨迹分析资源化产业各阶段特征,应用龚柏兹曲线初步识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成长阶段,利用计算判断法验证发现部分年份数据与结论相悖,通过PEST模型进一步揭示外部宏观环境对产业发展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正处于加速成长阶段,应尽快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使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政府监督与社会资本共同发力,树立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加强源头管理和健全资源化全产业链标准规范,确保源头分类的同时保证末端治理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在论述风电产业价值链结构及其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分析风电产业价值链增值系统的动态复杂性,构建风电产业价值链增值效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价值链的整体增值趋势,探讨影响风电产业价值增值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灵敏性分析,为我国风电产业转型及实现价值增值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展光伏能源是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明确光伏发电系统的碳中和路径,辨识其影响因素对于能源转型从而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解析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碳排放特征,探讨了光伏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收支和光伏阵列下草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功率为500 kW的光伏电站从生产到废弃处理全过程碳排放量约为1.00×106 kg;②相比标准煤发电,其全生命周期中减碳量约为3.05×105 kg/a,节省标准煤约1.24×105 kg/a;③若光伏阵列下草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以0.33 Mg C/(hm2·a)为参考,全生命周期内草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约为8.25 Mg,考虑其相比标准煤发电的减碳量后,500 kW光伏发电系统约需3.27年可以中和其生产建造过程的碳排放。光伏组件和设备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能耗、光伏场地气候特征等均会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采用节能环保材料、改进生产工艺、优化光伏场地选址、构建“光伏+生态修复”协同发展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碳中和效率及固碳增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