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西琴  张馨月  周嫚  刘子刚 《资源科学》2021,43(12):2538-2545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资源极为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本文依据2019年河北省地下水灌区620份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以电折水”方法计算现状水价,应用门限回归模型检验灌溉水价对灌溉用水量的门限效应,并采用双对数线性模型建立两阶段灌溉用水需求价格函数。研究表明:①2019年河北省地下水灌区现状灌溉水价偏低,为0.35元/m3,现状灌溉用水量比灌溉定额高61.01 m3/亩,说明水价有提升空间;②灌溉用水需求价格曲线拐点对应的水价门限值为0.33元/m3,低于拐点时弹性系数为-0.21,高于拐点时弹性系数为-0.69,说明第一阶段水价提高对节水的作用较弱,第二阶段水价提高对灌溉节水的激励效果显著;③灌溉定额对应的水价为0.67元/m3,当现状水价提升到定额水价时,与现状灌溉用水量相比,节水率为27.60%。本文建议采用灌溉定额管理制度,推行定额水价,以发挥灌溉水价对农业节水的杠杆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地下水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祖光 《资源科学》2006,28(5):76-80
海南省目前工业用水价格为0.85元~1.75元/m3,城镇生活用水为0.80元~1.75元/m3,农田灌溉用水价格多以面积为单位计价,300元~480元/(hm2/年)之间,地下水用水加收0.20元/m3资源费。海南省各市县工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可承受水价分别为:1.22元~2.05元/m3、1.20元~1.95元/m3,除了三亚市、临高县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可承受水价稍高于现价外,均在可承受能力之内,仍有提价的空间。海南省当前的水资源供用价格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价分摊和水价制定不能适应市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跟不上用水需求的增加,农业水价普遍较低,田间灌溉普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浪费较大。通过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推行阶梯式水价,逐步完善海南省水资源供用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峰  程雪 《资源科学》2022,44(3):583-594
水生态文明建设下,工业用水价格的有效调控关系到水资源管理成效的质量。基于2003—2019年的省级年度面板数据,利用联立方程解决内生性问题,估算中国工业用水需求的价格弹性。研究发现:①三阶段回归结果估计所得工业用水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329,验证了工业企业的用水需求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即工业水价上涨,工业企业的用水需求将会呈现更为显著的下降;②当前水价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提升水价的杠杆作用可显著缓解工业用水需求的紧张度;③分区域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工业用水价格弹性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呈现“西部>东部>中部”的宏观空间分布格局;④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与水价不成正比,需求量不能完全决定价格,水价难以正确反映水资源价值等问题,抑制了东、中部地区工业水价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本文可为中国工业水价政策制定和水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宇  王宇  周梅芳  邓祥征 《资源科学》2016,38(10):1901-1913
近几年黑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问题已经得到政府的关注,其中农业用水价格的调整是改革的重点。张掖市是黑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消耗区,本文以张掖市为例,采用引入水土账户的CGE模型模拟分析水价改革的经济影响和节水效益。结果表明:①水价改革对经济仅有微弱影响,仅带来0.091%的GDP损失;②但在节约用水方面的效益却很大,将节约9.568%的水资源使用、万元GDP耗水量下降9.384%;③节约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是地下水,且全部来自用水强度高的农业;④水土资源在需求总量上减少了,并表现出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趋势;⑤在行业产出上,仅玉米、果蔬等几个对水资源依赖程度高的农业部门受到打击,产出平均下降4.1%。综上,通过价格杠杆可以实现较好的节水效益,但要关注改革过程中对特色优势农业的冲击以及不同类型水资源之间的消费替代转移。  相似文献   

5.
中国产业间水权交易潜力及制约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姜楠  梁爽  谷树忠 《资源科学》2005,27(5):90-95
对我国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揭示了我国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内在驱动因素;从用水效率和经济激励角度对三次产业在水权交易中的地位做了前瞻性的分析,前者的着眼点在于三次产业间用水效率存在差异,后者在于现有产业间水价存在价格歧视,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可能驱动的产业间水权交易量进行了初步估算;指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农业将成为产业间水权交易的潜在供应方,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与工业用水结构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但考虑到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战略等因素,工业将成为未来水资源的潜在需求方;第三产业比重与生活用水的线性关系显著,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的比重增加,它将成为潜在的需求方;揭示了产业间水权交易的特征,即产业间水权交易主体的集群性、客体的差异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和产业间水权交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同向性等主要特征;此外,针对制约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因素从制度完善、降低交易成本和定位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产业间水权交易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澳灌溉水价对比研究与我国水价政策改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建琴  夏军  刘晓洁  刘杰 《资源科学》2009,31(9):1529-1534
我国现行灌溉水价偏低而起不到对用水户的用水需求进行调节,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水价改革,利用经济杠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学者对我国长期实行的低价供水政策特别是灌溉水价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缺乏运用价格杠杆协调水资源供求及利于激励节水的定价方法等具体内容的研究.本文在论述我国农业灌溉水价的历史沿革以及澳大利亚农业灌溉水价改革进展及成效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与澳大利亚灌溉水价制度的对比研究,提出应对我国的农用水价进行改革,并对我国的水价政策改革提出建议,基于两部制水价理论,结合我国国情确定了引黄灌区新的水价,能为我国的水价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田贵良  胡雨灿 《资源科学》2019,41(2):313-325
水权交易是治水新思路下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水权定价模型研究有助于规范和加快水权交易市场发展。区域水权和取水权两种交易模式影响范围广、社会敏感性高,是中国当前两种主要的大宗水权交易模式,市场交易中,价格机制是培育和活跃两种大宗水权市场的核心要素之一。梳理总结现有定价模型和定价机制在大宗水权交易定价中的适应性,提出水权价格是使用者对水资源生产性使用能力的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在全成本价格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水权的协商定价模型和取水权竞价模型,论证市场竞争机制对水权增值的作用机理,并以内蒙古黄河干流盟市间水权转让为例,进行定价模型的案例研究,发现该案例宜采用成本价基础上的竞价模型形成其最终交易价格,且从实证结果看,竞价模型既能保障回收水权的全成本,又能促进水权向更高效益的用途流动。最后,提出树立大宗经济性用水水权的商品属性认识、健全大宗水权的基础价格评估机制、将大宗水权交易纳入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以及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宗水权交易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9,(8):85-89
基于影子价格方法建立两阶段水权交易均衡价格测算模型。第一阶段为单边测算阶段,对转让方、受让方分别构建影子价格模型。以各部门用水边际收益最大为目标,基于用水投入产出平衡关系构建转让方影子价格模型;以各部门用水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基于各部门用水上下限和总供水量等建立受让方影子价格模型,利用Lingo测算双方各用水部门影子价格。第二阶段为双边耦合测算阶段,以国民经济整体效益最大为目标,将第一阶段测算的双方影子价格,结合微分博弈均衡理论,运用HJB条件确定均衡水价。最后结合中国首批水权交易试点地区甘肃、内蒙古进行算例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国珍  刘慧 《资源科学》2010,32(2):372-379
从现代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污染物排放最为有效的经济手段就是建立完善的水交易市场.本文研究市场机制中水交易的价格,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提出水交易的最低价格——"保护价格"的概念,而后利用模糊数学法、C(费用)-Q(处理规模)-S(等标负荷量)模型以及水污染损失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黄河流域兰州段的工程水价、环境水价、资源水价、污染治理的投资费用以及水污染的经济损失费用,从而得出黄河兰州段"水权交易保护价格"和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保护价格"分别为7.27元/t和0.98元/t,以期提供合理的水交易价格,确保水交易双方能够达到环境与经济双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污染物排放最为有效的经济手段就是建立完善的水交易市场。本文研究市场机制中水交易的价格,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提出水交易的最低价格——"保护价格"的概念,而后利用模糊数学法、C(费用)-Q(处理规模)-S(等标负荷量)模型以及水污染损失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黄河流域兰州段的工程水价、环境水价、资源水价、污染治理的投资费用以及水污染的经济损失费用,从而得出黄河兰州段"水权交易保护价格"和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保护价格"分别为7.27元/t和0.98元/t,以期提供合理的水交易价格,确保水交易双方能够达到环境与经济双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孙建光  韩桂兰 《资源科学》2009,31(5):757-762
本文立足当前塔河流域的成本水价,基于流域主要节水技术成本投入,构建了流域农业节水水价;然后,利用已有研究资料和流域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进一步构建了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分析了未来塔河流域不同农业节水水价的节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节水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的调整可大幅降低灌水量,提高节水效应;②流域水价弹性系数会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这成为流域农业水价调整可行性的一个标志;③不同作物水价需求弹性效应差别很大,这使未来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分析事关流域粮食安全和用水户的水价承受力问题,成为未来塔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研究的重要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财政直接补贴农业水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杜丽娟  柳长顺 《资源科学》2008,30(11):1741-1746
财政直接补贴农业水费是推进农业水价改革、解决农业水费问题的关键政策。根据农业水价改革相关政策及未来可能的水价模式,分析不同水价模式补贴的适用性,提出补贴农业水费的关键环节与计算方法,在对全国大中型灌区普查的基础上,估算大中型灌区与全国所有灌区农业水费补贴需求,与全国财政供应情况对比,提出推荐补贴方案。研究认为,应按照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节约用水,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保证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总体要求,建立财政直接补贴农业水费机制。水费补贴的基础条件是推行两部制水价,切入点是补贴政策性亏损与基本水费。据测算,全国所有灌区农业水费补贴需求为(52.49~245.52)×108元,其中主产区大中型灌区补贴需求为(13.19~58.24)×108元。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中央财政对农民直接补贴增量每年都在523×108元以上,能满足水费补贴需求。考虑到提高水价难度很大,建议暂先维持现状水价标准,财政对水管单位政策性亏损与用水户灌溉定额内的基本水费进行补贴,用水户负担计量水费;建议分步实施补贴,优先安排主产区大中型灌区农业水费补贴。  相似文献   

13.
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是黄河水沙关系调节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水权制度建设框架,回顾了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完善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建议。黄河流域是中国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典范,通过自发和问题驱动机制,流域制定了水量分配方案、开展了水量调度、探索了水权转换和进行了水权明晰。但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没有完成,存在用水计划没有灵活性、用户没有选择性、交易没有市场以及调度取代取水许可管理等问题。同时,水权制度还面临40年来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水资源量、用水结构和水沙关系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建议黄河流域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生态和环境水权、构建水权交易机制、转变机构职能和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监测、计量和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4.
应用财富效用函数研究了不完全竞争市场下排污权交易的价格形成模型.首先,借助排污权交易中出售方与购入方所获利润的财富效用函数,构造排污权交易定价的协商模型,推导出排污权交易价格的边际效用零和方程.再而,由于排污权市场的交易价格受交易价格偏好、交易成本、市场势力、预期排污权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借助案例计算分析了交易价格偏好、交易成本、市场势力等参数的不对称性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并佐以图表形式说明.  相似文献   

15.
农业水价调整对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区,应用模型推导与调查实证的方法探讨了华北平原农业水价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目前技术水平下田间需水的价格弹性有限,价格信号对农户的灌溉决策行为影响微乎其微。农户水环境意识薄弱以及考虑粮食自足与极低的农户收入是影响农业水价改革及其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改变农业用水管理模式,适当抬高农业水价,促进农户节水意识提高;建立节水效益补偿机制,试行“两部制水价+ 返还”的水价政策,促进节水技术进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闫晨健  栗萌  卓拉  杨西  吴普特 《资源科学》2023,45(1):158-173
【目的】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果基地,却大部分地处半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作物生产耗水及节水潜力定量评价是农业适水发展与绿色高效节水的基础性工作。【方法】本文基于1989—2019年陕西省地级市尺度10种主要作物在灌溉、雨养条件下作物生产蓝水足迹(灌溉水消耗)、绿水足迹(有效降水消耗)和灰水足迹(稀释污染负荷所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推演典型年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和真实节水潜力。【结果】结果显示:(1)近30年陕西省各作物生产消耗型水足迹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同一作物生产水足迹在市际间存在较大差异。省平均苹果生产消耗型水足迹下降幅度达91.3%;各市间小麦生产消耗型水足迹差异值可达3.41 m3/kg,同时,苹果和油菜籽生产灰水足迹呈上升趋势。(2)省作物生产消耗型总水足迹在2019年达160.55亿m3/a,较1989年微降1.8%;玉米、小麦和苹果贡献了省作物生产消耗型总水足迹的80%以上。(3)陕西省作物生产工程节水潜力、蓝水真实节水潜力和绿水真实节水潜力分别可达62%、68%和49%。【结论】陕西省...  相似文献   

17.
汪国平 《科技通报》2011,27(4):621-624
农业水价低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合理的农业水价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使用和配置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节水技术和节水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水价改革关系到多个利益相关者,其中供水单位和用水农户是首要利益相关者.论文从博弈角度分析了农业水价改革中两个首要利益相关者的策略选择,并提出了农业水价改革要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调动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