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十年撤销论文的引证特征,探究撤销行为对学术界的净化效果。【方法】分析撤销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信息和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的相关性,撤销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计算高被引撤销论文对IF的贡献率;评价撤销时滞对撤销前、后被引频次的影响。【结果】 76种期刊(撤销论文数量≥5篇)IF和撤销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撤销后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相关(均为P<0.05)。撤销时滞和撤销论文总被引频次相关(P=0.000)。随撤销时滞延长,撤销前被引频次逐渐增大。高被引撤销论文对期刊IF的贡献率为0.00%~2.00%。【结论】高IF期刊发表的、撤销时滞长的撤销论文对学术界的负影响较大;肯定期刊进行自我净化效果的同时,建议科研管理部门、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等加强对撤销论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知网、万方、维普404篇撤销论文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学术不端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到370篇撤稿声明,分析对应的404篇撤销论文期刊分布、学科类型分布、对期刊评价影响、“撤销论文、被撤销论文、发表当年被撤销论文”年度分布、“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被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整体撤销论文和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的撤稿原因、撤销论文被引情况。【结果】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占比最高;撤销论文数量对期刊影响因子及被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情况没有非常显著的影响;2020年、2021年撤销论文数量远远大于被撤销论文数量,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在波动中缓慢增大,被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逐渐减小;在整体撤销论文和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中,学术不端撤稿原因占比最高;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后的2012—2021年的被撤销论文、学术不端撤稿原因记录数量比使用前的1997—2011年分别增加206篇、155条;在3个数据库中,中国知网的撤销论文可检篇次、被引篇次、被引频次最多,撤销后论文被引情况时有发生。【结论】要解决撤销论文问题,需对科研人员开展学术道德培训,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的现状,并探讨期刊类型与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相关性,为学者选择期刊宣传科研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2016年SCI收录的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提取论文的引用频次、发表国别、期刊影响因子、期刊类型等信息。【结果】 目前我国发表的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数量虽位居全球第一,但篇均被引频次最低。2011—2016年,开放性meta分析论文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的被引频次与期刊类型具有低相关性。肿瘤学meta分析的非开放性期刊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开放获取期刊论文,高被引论文的来源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比低被引论文高。【结论】 肿瘤学meta分析的开放获取期刊不存在引用优势,论文质量仍然是meta分析论文被引频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国内高被引论文在国外的被引情况与国外高被引论文在国内的被引情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以了解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医药大学学报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前5位的期刊,选取2008—2017年各期刊在CNKI中的高被引论文共512篇及WoS中高被引论文共486篇,统计分析所选文献的被引频次等相关指标。【结果】 5种期刊的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小,而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大;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远高于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除《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外,CNKI/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WoS/CNKI中的被引频次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5种国内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医药大学学报的国际影响力均较低,这些期刊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国外/内的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国内外对5种期刊的引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151-1155
【目的】研究中文文献数据库中撤销论文的分布规律,以期发现国内期刊撤销论文的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对撤销论文的撤销时间、撤销时滞、撤销原因、被引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撤销论文211篇,其中医药卫生类论文128篇。撤销原因主要是非正常手段获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擅自发表他人的研究成果、抄袭剽窃、重复发表等,占68.2%(144/211),且医药卫生类、非医药卫生类论文撤销原因排序与所有学科一致;平均撤销时滞13.6个月;仍有144篇撤销论文可被检索到,其中63篇论文撤销后被引次数在1次以上。【结论】 撤销论文有较长的时滞性,论文撤销后未被数据库删除或标记,仍可被引用,期刊编辑部和数据库应重视对撤销论文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封面论文和非封面论文在下载量、被引频次等上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4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2018年和2019年发表的450篇封面论文和821篇非封面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4种期刊的封面论文在下载量、总被引频次、被核心期刊引用频次、被非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引用频次等方面的表现均普遍显著优于非封面论文,下载量与各引用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封面论文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新闻传播学期刊应重视选择封面论文,增强封面整合设计,努力拓宽封面论文传播渠道,加大社交媒体传播力度,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以提升封面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种作物类期刊146篇入选F5000论文,以明确其文献计量学特征。【方法】 收集入选论文的相关信息及在万方和WoS中被引频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篇入选F5000论文在万方数据库中篇均被引41.3次;以栽培技术类论文数最多,占43.2%,且篇均被引频次较高,仅次于综述类论文。61篇论文(41.8%)在WoS中被引用,篇均被引3.4次;以综述和生物技术类论文为主。入选论文主要来自大学;最多一位作者有13篇论文,存在核心作者;89.0%的论文由国家项目资助。【结论】 入选F5000论文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但在WoS中影响力较小;作物类期刊应重视向大学组约稿,特别是高质量的方法类和研究热点论文及知名专家的综述,将有利于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PubMed数据库撤销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PubMed数据库撤销论文总体情况和学术影响,以期提高科研工作者对撤销论文现象的认识和警惕。【方法】提取PubMed中截至2015年5月12日所有被撤销论文的时间、第一作者国别、来源期刊等。【结果】检索到撤销论文3676篇,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印度。2013年较2000年全球撤销论文数增加约25倍,撤销率增长约12.5倍。我国2013年撤销论文数较2004年增长7倍多。论文撤销后仍会被引用,期刊影响因子主要介于1.0~3.0。【结论】虽然撤销论文具有一定时滞性,但越来越多的论文被撤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学术环境的净化需要研究者、编辑部、数据库出版商及相关科研部门等同仁的共同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不断推陈出新,但尚缺乏在论文被引离散度层面对作者影响力的评价,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Gm指数。【方法/过程】以2009年-2018年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最高的20名学者文献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确定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客观权重,计算作者的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进行对比,并从稳定性、区分性和相关性角度讨论Gm指数的评价效果。【结果/结论】结果表明: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呈显著相关,与h指数、g指数相比,Gm指数的数据稳定性良好、对作者区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2004~2008年我国情报专题研究高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004~2008年国内情报专题研究论文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2004~2008年情报专题研究被引论文共1 479篇,总被引频次为4 799次,篇均被引频次为3.24.利用普辅斯定律(N=0.749×√nmax)确定核心作者的方法确定高被引论文.论文最高被引频次为44次,nmax=44,确定被引频次≥5的论文为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共299篇,被引频次是2 687,其中被引用≥20次的论文共16篇.发表高被引论文最多的期刊依次为<情报杂志>(40篇)、<现代情报>(32篇)、<情报科学>(31篇)、<情报学报>(24篇)、<情报理论与实践>(24篇)等.对299篇的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分布、年代分布、地区分布、机构分布、主题分布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邓支青  吴任力 《情报杂志》2021,40(3):139-145
[目的/意义]研究学术文献被撤销的规律和特征对于客观认识撤稿现象、净化学术环境、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对于撤稿的研究集中于期刊论文,很少关注会议文献。[方法/过程]以撤稿观察数据库中7579篇被撤销会议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被撤销文献的时间、来源和学科分布特征以及被撤销原因和时滞。[结果/结论]会议文献撤稿与期刊论文撤稿在原因和时滞上存在重要差异,中国是会议文献撤稿的“重灾区”。研究认为,科研人员、审稿人、出版商、科研管理机构亟需共同努力,加强对于学术会议的质量控制,提高相关主体行为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讨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深化文献计量研究,对于学术期刊评价也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以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库,采用回归分析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论文质量差异是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差异的原因;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负相关;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之间呈U型曲线;条件成熟时可以将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作为期刊评价指标;对于其他学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985高校图书馆科研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 《情报科学》2012,(8):1227-1231,1241
通过对CNKI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选取了北京大学等10所985工程的高校图书馆作为统计源(统计时间2011年7月底),对这10所高校图书馆1981-2010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发文、基金论文发文、被引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量、H值分布、高产作者、高频被引论文和高频被引作者这10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应排名计算出相应的科研实力积分,从而揭示了我国10所985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宋惠兰 《现代情报》2017,37(11):163-170
[目的/意义]当前有关论文合著的研究大多以主题或学科为研究对象,很少从整个研究机构的角度去探讨各个机构之间的学术合著情况。[方法/过程]本研究选取2007-2016年在Web of Science发表的图书情报学方面的期刊文章,利用书目计量及社会网络分析两种工具,对其论文合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显示M大学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学术合著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同时论文合著活跃度分别与学术生产力和学术影响力轻度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机构分析学术研究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量化分析2011—2020年全球肿瘤领域论文的撤稿时滞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近年出现的新变化,使科研工作者和期刊工作者在日常实践中理性把握撤稿时滞的意义。【方法】 在撤稿观察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数据,以非参数检验和参数检验方法共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撤稿时滞的影响。【结果】 纳入肿瘤领域的撤稿1262篇,2011—2020年撤稿时滞呈两阶梯式下降(P<0.001),中位撤稿时滞为545.00天(约1.49年)。论文发表年代较近、临床研究、非合作论文均是显著缩短撤稿时滞的因素,但近年的数据或趋于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论文发表年代与撤稿时滞的缩短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501,P<0.001)。【结论】 2011—2020年全球肿瘤论文撤稿时滞呈阶梯式下降,论文发表年代与撤稿时滞的负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论文低被引情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低被引论文所占比例及分布情况出发考察期刊学术质量,呼吁编辑同行做引文分析时可适当关注低被引论文情况,以期全方位认识刊物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取零被引率、一次被引率、一次被引率减零被引率、二次被引率减一次被引率4种指标,定量考察光电类期刊、电子通信类期刊、工程技术综合类高校学报的载文低被引情况,同时将其和主流正向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排名并非一致。【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普遍存在低被引论文所占比例高的现象,收稿范围越大类别的期刊问题越突出,且反向考察期刊论文低被引情况能对正向指标表征的期刊评价信息予以补充。【结论】科技期刊编辑可从低被引论文所占比例、指标历年变化趋势、被引次数分布等几方面对期刊现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地终审会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效果。【方法】 2015年4-6月,在总结《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8年来异地终审会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既往文献,比较异地终审会与本地终审会的差异,以及异地终审会在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方面的优势。【结果】与本地终审会相比,异地终审会专家学科知识涵盖更全面,可减小审稿的地域局限性;减轻本地编委终审压力,调动异地编委审稿积极性;更加强了编辑部与编委的沟通和联系;扩大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高了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结论】异地终审会可以达到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医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的数据出版政策,为国内同类学术期刊制定数据出版政策和科研人员投稿和共享科研数据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中医学大类1区影响因子排名前50的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调研期刊网站的投稿指南等信息,从政策的强弱、数据的类型、数据存储的位置、数据引用的方式等方面对各个期刊的数据出版政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 94%的期刊发布了数据出版政策,但政策要求力度较弱,仅有部分期刊将数据出版作为论文发表的条件之一。不同类型数据存储位置不一样,数据可用性声明格式不统一,这增加了数据获取的难度。【结论】 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的数据出版政策发展进度不一,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揭示期刊声誉与高影响力论文的关联,探讨高影响力期刊作为学术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期刊科学地理解与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通过定义期刊影响力区间,分析一组大样本高被引论文及刊载期刊在不同影响力区间的分布情况,并比较期刊高被引论文刊载量/率区间差异和高被引论文引用层级区间差异。[结果/结论]高被引论文主要分布在高影响力区间期刊上,但无论论文引用层级如何,仍约有2%~3%的高被引论文刊载在影响力居后的50%期刊上;而高被引论文期刊仅占期刊总量的53%,其分布也呈现高影响力区间聚集效应,且刊载量或刊载率越大,高被引论文期刊聚集程度越高。最后提出在不同的评价情境下,辩证使用高影响力期刊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淑平 《现代情报》2018,38(4):71-76
机构h2指数能够定量的计算出机构所拥有的高水平科研人员规模,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机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具有简单、直观、可视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方法/过程]本文结合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对机构h2指数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首先,同机构科研人员合作署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构h2数值;其次,不同机构所拥有的高水平科研人员数量有可能相同,但被引次数和高被引文章数量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机构h2指数将拥有单篇高被引但发文少或个人h指数不高的作者排除在外,忽略了单篇高被引论文和作者对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贡献。[结果/结论]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h2指数进行修正,并进一步以机构h2n指数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一种机构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