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十三五"时期实施的306个国家级规划为样本,通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与文献分析,采用TF—IDF系数和相关系数测度、向量空间模型、关联图谱等方法,对规划体系的架构与秩序进行量化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国家规划体系整体框架已初步构建,国家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定位相对明确,但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仍不...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意义,围绕规划编制和实施,从测绘地理信息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作用以及服务用途管制和实施监管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针对自然地理格局、大数据技术支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十九大”后的新态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立法为本、规划先行"是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能否合理规制国土空间、建设美丽家园是衡量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九大"后,我国空间治理体系和空间治理能力将加快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主体功能区的基础性地位将趋于增强,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扮演发展类规划和布局类规划旋转门的角色,主体功能区战略将成为指引我国国土空间有序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制度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制度的作用;覆盖全国国土的空间规划体系将基本建成,通过全国、省、县为中国基本空间规划单元,以跨省级行政区、跨地市、跨市县域的区域规划为补充的空间规划体系,规范国家和地方不同空间尺度的国土资源合理配置、空间结构合理组织、区域政策合理实施;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得以确立,实施增强空间管制能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扩大资源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增强市场作用力度等五大行动。  相似文献   

4.
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是规划行为科学展开、规划实施有序进行、规划管理规范有效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空间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逻辑,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框架。在立法定位上,国土空间规划法属于公法(行政法)范畴,具有公益性、强制性和行政性特征;在立法意旨上,应体现国家意志,促进永续利用,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在立法精神上,应注重规划行政与权力配置、空间正义与行政效率、规划引导与空间管制、以法治权与程序公正等要点。关于立法总体框架,可从规划体系、规划编制、规划审议、规划实施、规划监管等方面设计。根据立法时序与立法紧迫性,本文提出由易到难的进阶立法路径,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中的“双评价”方法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文章从"双评价"的科学内涵出发,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其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过程,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科学理解和正确使用"双评价"提供重要指引和参考。文章介绍了"双评价"在主体功能区工作中的首次应用,全面梳理了主体功能区工作中"双评价"的概念提出、体系构建、应用过程及核心作用。重点分析了"双评价"对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基础性作用,从认知国土空间、发现矛盾问题、助推高质量发展和保障规划科学编制等方面,说明了"双评价"在指导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机衔接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规划,以及动态监管规划实施中的核心作用;同时,还提出"双评价"在空间规划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因地制宜地使用技术方法。结合自然资源部2020年1月发布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分析了该指南的评价框架、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重点,总结了其主要特点和难点问题,并对下一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工作中"双评价"方法与应用的完善和深化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董祚继 《资源科学》2019,41(9):1589-1599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多规合一”改革的重要成果,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和转变国土空间治理方式的现实需要,其中有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重点讨论了十个基本关系问题。其中,规划与市场、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两大关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关系,处理好这两大关系,才能合理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的功能定位和职责边界,保证“多规合一”改革的正确走向;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国土、集聚开发与均衡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新城开发与城市更新四大关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主题和主要内容,处理好这四大关系,才能有效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三区”划分与“三线”划定、规范化与特色化、政策创新与技术创新、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四大关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处理好这四大关系,是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绿色技术为代表的创新要素跨城自由流动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意。基于2001—2020年绿色专利城际转让数据,文章分析了长三角绿色技术跨城流动演化特征,并从整体发展、绿色技术集聚和绿色技术扩散3个层面探讨了绿色技术跨城流动下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程度。文章发现,长三角绿色技术流动是由沪苏锡常镇宁城市带和环杭州湾城市群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为核心的承载空间,北京、天津和珠三角地区不仅是长三角绿色技术对外销售的主要承接地,也是长三角绿色技术对外需求的主要供应地;同时,绿色技术跨城流动下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在整体层面和绿色技术销售层面已经实现,但在绿色技术供应链上快速衰退。文章系统论述了要素流动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出加速长三角绿色技术流动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8.
田东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国土空间开发及其治理问题,有效传导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战略目标,更好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动态维护,做好规划实施监督工作。文章基于田东县资源本底,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操作导向三大评估原则,从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选取55项指标进行监测,对全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开展全面评估。通过与现有国土空间性规划主要目标的对比以及自身发展趋势的拟合度分析,全面刻画了田东县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特征,评估未来风险,分析问题成因并明确下一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重点。  相似文献   

9.
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我国耕地保护红线管控状态的有效、及时和准确监测成为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耕地管控监测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系统阐述了当前耕地保护红线管控监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包括监测对象体系的构建、遥感数据的可用性、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介绍大数据技术在耕地红线监测中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前景,提出耕地红线监测的创新技术方案;讨论了实现这一研究范式变革面临的挑战,并就耕地保护内涵、基本地块单元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构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海移动的现有网络租用业务、互联业务维护不便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应用光传送网TCM功能实现跨域故障定位及业务质量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Statistics have long shaped the field of visibility for the governance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introduction of big data has altered the field of visibility. Employing Dean's “analytics of government” framework, we analyze two cases—malaria tracking in Kenya and monitoring of food prices in Indonesia.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big data introduces a bias toward particular types of visualizations. What problems are being made visible through big data depends to some degree on how the underlying data is visualized and who is captured in the visualizations. It is also influenced by technical factors such as distance between mobile phone towers and the truth claims that gain legitimacy.  相似文献   

12.
解学梅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907-1920
 基于对都市圈协同创新概念和特征的解析,阐述了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的内涵与运行机制,构建了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模型,剖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的内在机理。研究指出,协同创新效应模型是由创新主体协同、资源要素协同、协同方式和空间协同四个维度通过维度间的协同互动和维度内的耦合关联构成,以“协同效应”最大化为目标,以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关系”为纽带,将不同的创新主体纳入到都市圈协同创新网络中。研究指出,都市圈协同创新效应的产生取决于圈内创新要素的耦合及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协同链接所产生的“外溢效率”,依赖于圈内技术扩散、知识溢出和信任承诺机制的有效性和圈内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区域政府要进行制度创新和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以提升整个区域以及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都市功能区块视角下的热岛影响因素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蓉蓉  谢苗苗  刘琦  李汉廷  郭强  李新宇 《资源科学》2020,42(12):2463-2474
针对以往热岛影响因素研究中缺乏因子综合作用及作用程度空间异质性分析的现状,本文以大都市北京为研究区,利用兴趣点(POI)数据划分承载不同人类活动的用地功能区块,结合地理探测器探究在市域整体及不同用地功能区块中植被、水体、不透水面及社会经济要素等多维因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单因子作用与因子交互作用)。结果表明:①各单因子、因子交互作用对于地表温度的影响程度在北京市14类用地功能区块中存在空间分异。单因子探测表明整体上植被对温度的影响力高达72.3%,其作用程度与社会经济因素作用程度的差距在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块显著缩小;②因子交互作用探测显示两因子交互作用对温度的影响远大于单因子作用效果,整体水平上植被与人口交互作用是控制温度分异的主导因子,解释力达到78.9%,而在包含商业服务或公共管理服务的区块植被与人口交互作用均为影响温度分异的主导因素,包含工业的区块则为不透水与经济水平、植被交互作用为主导,且50 %区块内因子交互作用存在非线性增强现象。③根据风险探测识别出不同功能区块高温风险区特征,商业服务区块、公共管理与商业服务混合(公-商)区块为城市高温风险较高的区域。基于用地功能区块的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地表温度空间分异的解释优于市域水平的全局模型,可以较好地量化各因素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为制定分区域有针对性的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战略为契机,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是在“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构造地理距离与经济距离权重,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9个军工上市企业2007-2017年的整合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军民融合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军民融合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但邻近地区间军民融合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应存在“空间竞争性”。(2)区域禀赋差异下,军民融合对创新绩效的带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在强军民融合区域深化军民融合能有效提升区域创新绩效。(3)区域禀赋差异影响军民融合的空间溢出效应发挥,促使强军民融合区域间更易通过“强强联合”实现整体创新绩效提升,而弱军民融合区域难以通过军民融合撬动空间创新绩效提升。因此,本文提出通过深化“放管服”,保障政策精准性,推进军民融合,提升区域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的视角,探讨聚焦如何培养数学类专业新理科人才。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变革,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探寻新时代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等与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努力构建数学类新理科专业人才培养协同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旨在应用专利大数据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选择提供事实性依据,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向性定位,为企业提供专利战略选择方向。[方法/过程]首先分析专利大数据及其分析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专利"象位"概念,然后以专利技术要素的不同组合为依据,确定企业的专利"象位"。[结果/结论]"技术为王型象位"适合选择巩固、填补、转型和提升等战略;"产品至上型象位"适合选择坚守、扩充、转向和攻坚等战略。"审慎应用型象位"适合采用全域、选择、解构和放弃等战略。  相似文献   

17.
城乡融合对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城乡融合作为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方法】本文采用中国2005—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在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城乡融合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研究发现:①总体上,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低碳技术效率,但对前沿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进而不利于改善农业碳排放效率。上述研究结论在空间溢出视角下仍然成立。②从城乡融合发展的不同维度来看,“人的融合”能够通过改善技术效率来有效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而“地的融合”和“资本的融合”虽然对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但由于受到技术进步的负向制约,最终阻碍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总体提升。③门槛计量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约束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碳排放效率关系的显著门槛变量,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迈过阈值后,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结论】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兼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构建以“人”为核心,统筹“地”和“资本”融合的城乡融合体系与机制,为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为契机来实现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赵威  薛领 《资源科学》2022,44(6):1252-1266
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化不仅受自然资源禀赋等先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集聚经济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战略通过改变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交通通达性、功能布局等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条件,重塑地区经济地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作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基础和参照,过于强调资源本底,仅仅评估现状,也缺乏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项目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产生的影响和变化的评估。因此,单纯依靠“双评价”对未来国土空间演化趋势和土地供需展开研判不够准确,对集聚经济的重视亦不足。本文首先构建一个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探讨和辨识国土空间演化过程的多种影响因素和机制,建立一个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国土空间演化模拟分析平台,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元胞自动机(CA)整合实现机器学习和演化模拟。其次,在对比分析与校正的基础上,设置5种未来区域发展战略情景,对云南省全域进行高分辨率模拟分析,并据此对“双评价”结果进行修正。研究表明:①包含集聚经济因素的模拟结果更能反映空间经济活动的规律,且有更高的模拟精度。②各种区域战略的实施均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其中综合统筹和农业优先两种情景更有利于地区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空间的开发工作。③基于综合统筹情景修正的“双评价”结果,进一步识别出了云南省国土空间适宜建设区、储备建设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在补充现有“双评价”结果的同时进一步对云南省现有国土空间格局进行优化。本文阐释了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的空间经济机理,为新时代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以及“双评价”的修正,提供科学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a neglected function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in Asian metropolitan regions. Although some kind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xist, these are mostly used for general administration and not for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which appear to impe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re the inability to define the information needs, lack of systematic and disaggregated data, reliance on secondary sources and administrative records, lack of effective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shortage of skilled personnel for data analysis, inadequate and defective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nd limited resources for the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y. Som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re increasingly committed to assisting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practical programmes and pilot demonstration projects gear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