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儒家仁学的视角出发,解读了儒家仁学与传统武术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儒家仁学精神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儒家文化中,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总纲,是规范人行为的灵魂,仁就是爱人,是一种道德观念和品质,既包含有多方面的情感原则,又构成人们复杂的心理要素,是处理一切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的总则和根本要求。从政治作用来看,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仁礼一体;从修养的主体上看,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从宗法血缘关系上看,孝悌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上看忠恕是为仁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经留下过他们或深或浅的足迹,都曾回响着他们或铿锵或低沉的声音,是他们让厚重的历史精彩,让后世景仰。毛泽东同志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是我们民族长河中的珍贵品。  相似文献   

4.
把握爱国主义内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突出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澄清关于爱国主义问题上的思想是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含有十分丰富的价值论资源,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仁学思想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以及对人的德性发展的思考,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小康及“中和”思想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思想资源;整体主义、大同思想、生命精神等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内核: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儒家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儒学作为中华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深刻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民族性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由来。百年大计,教育第一,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孔子、研究儒学,对于开辟当代大学生思想精神新境界,提升高校道德教育水平意义重大。“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其中包含了对“人”的认识,无“仁”不人,“仁”是人的一种固有的本质,“爱人”的行为是“人”本性的外化,“行仁”“成仁”则完美诠释了生命价值。儒家“仁学”深邃的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人民十四年抗日斗争中,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气节精神、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张蔚华才毅然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并在抗日斗争的危急时刻抛妻弃子、舍生取义。我们今天学习张蔚华,就是要学习他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经留下过他们或深或浅的足迹,都曾回响着他们或铿锵或低沉的声音,是他们让厚重的历史精彩,让后世景仰。毛泽东同志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是我们民族长河中的珍贵品。  相似文献   

9.
论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下逐渐萌芽发展生成的。农业文明背景下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频繁的自然灾害、合力治水、艰险的周边环境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渊源。与此相应,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了独特的特点,她是无声的、深沉的、包容的、推己及人的、博大的、执著的、持久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剖析了儒家的五个重要悖论,它们分别是:讳与谏、法先王与法后王、理学讲理与理学不讲理、尚清流与杀清流、仁爱与争斗。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些悖论的原因与对儒学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现世价值一直为许多学者关注,儒家与自由主义有很强的通约性,它的许多资源可以古为今用。文章试图通过对儒家和自由主义的关系来更深一步地阐发儒家的现实意义,并从两个方面即“我选择,我自由”与“仁者爱人”、中庸与妥协来分析二者的通约性。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学语作为高职公共课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体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文化身份包蕴着固有“特征”和理论上“建构”的双重含义。个体取得他所处的族群或社区承认的标志是获取文化身份的“同一性”,即“身份认同”。从身份意识的路径进行解读,《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从一个本色农民过渡到白鹿原民众“精神领袖”的过程,是他从对儒家“仁义”的企慕叹赏到对自己儒家文化身份的寻找、确认与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仁"和"礼"的基础上,提出"德主刑辅",主张以"德政"为手段,恢复"礼治"秩序,董仲舒从"天道"出发,以"三纲五常"论为基础,提出"阳德阴刑"的思想,继承并发展了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儒家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借助儒家“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正确处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7.
黄华 《天津教育》2021,(7):107-109
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学科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文化传承、行为引导、价值塑造等教育职能的实现来看,语文课堂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在语文学科教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看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加强爱国情的熏陶与启迪,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教师要从各类诗词歌赋文章,或者散文、杂文等课文中生发出爱国主义的主题,从生活化教学中生发出爱国情,围绕爱国主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灵活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把爱国主义深埋到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美德的善端与图书馆的社会包容性有诸多相似之处。用儒家思想去解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图书馆社会包容性,不但使图书馆的社会包容性在儒家思想中能够找到历史性的理论依据和渊潦,也对图书馆的社会包容性给予了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将他们切实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避免图书馆社会排斥现象的发生,以传统的文化优势叙写现代管理理念,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合理价值内核及最终的理想境界是没有分别的,他们真正的区别在于:“仁”的包容性大于“爱”;墨家主张爱无差等,儒家主张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20.
家国情怀是人们基于对家、国的归属意识和热爱的情感而生成的使命与责任,是儒家文化中不容忽视的精神命脉。儒家文化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社会政治伦理基础,以“忠孝一体”为核心内容,以“修身济世”为实践方式,并随着时代发展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家国情怀教育是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者唤醒、激发、引导和培育学习者主体性、感恩心、公共性、国家认同、民胞物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情感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不仅要充分挖掘儒家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思想并对其进行现代转换,要结合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具有侧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情感奠基作用,还要将家国情怀教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着力增强家国情怀教育的多元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