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让学生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或凭主观想像,信手拈来个题目;或照搬课后练习题;或照抄报刊上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生源高中,平时作文教学时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是"眼对题目心生怨,手托下巴想半天,时间过了一大半,只写两语和三言"。搜肠刮肚勉强写好的作文,语言相当幼稚,内容非常单一,或言之无物,或言之无序。要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就要让学生喜爱作文,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产生写作欲望,积累了写作的张力和能量,在某种特殊的情境下,他的潜能就可能被激发出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原动力。训练学生写作,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以题激发作文命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质量。命题恰当,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写作热情;命题不当,就会增加写作难度,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作文命题首先要明确、具体,使学生看到后就知道应该写什么;其次,作文题目还要新颖;再次,题目所涉及的范围要合适。题目大而空,学生就不知道从何处下笔,不容易写得  相似文献   

4.
汤在兰 《考试周刊》2011,(57):65-66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快乐写作、写出自信,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使学生由“厌写”到“爱写”最后“乐写”。结合教学实践,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激发写作的兴趣,重树写作自信;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热情;写作题材要源于生活,从而让学生体会写作之乐。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兴趣,让学生在内心产生心灵的震动,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从写作中感受到作文苦中有乐,乐中有甜,其乐无穷,进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呢?一、勤于观察,激发写作兴趣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海洋,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中学生越来越感到作文困难,拿到一个题目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不前,教师怕教作文,面对学生东拼西凑的作文,教师束手无策,如何使他们善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抒发出来,我进行了如下尝试: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创设"良好、宽松、民主"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敢写、愿写,直抒胸臆地写,文思  相似文献   

7.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新课标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第一要素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么如何知道他们想写什么呢?答案就是让学生画图。  相似文献   

8.
在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利用兴趣这种神奇的力量,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新的训练内容、新的训练方式,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我们可以出新题目、用新材料,鼓励学生表达新想法,描写新事物,让学生耳目一新,想写、爱写.  相似文献   

9.
一、作文教学方面1.培养兴趣,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主要的内驱力。所以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培养其兴趣,激发写作欲望,活跃写作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对作文的命题、体裁、立意等方面放宽要求,可让学生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区,真正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学生自然会乐于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手写我口,我笔录我心”。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不应束缚学生手脚,而应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出发,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体裁就写什么体裁,想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应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走进写作课的百花园。作文不仅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子,也会让人一生受益无穷,素质教育意义犹在于此。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学生是整个写作行为的执行者和完成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鼓励、启发、示范,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只有学生的写作是自我才能的展现,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训练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振宁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教师从"观察""积累"有机结合、"阅读""仿写"有机结合、"指导""讲评"有机结合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并积累素材,学会借鉴优秀文章中的精华,学会修改作文,从而爱上写作,并写出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课上,学生面对老师黑板上的题目,只感到一筹莫展,最后只能凑足字数,应付了事,拿不出高质量的文章。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之由“厌写”变成“乐写”,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来呢?我认为,指导学生作文首先从培养兴趣为切入点,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小学生都害怕英语写作,作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拦路虎。写作教学难,写作教学的效果欠佳,这除了作文本身的困难因素外,还有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指导,忽略或者轻视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本文试从激发写作兴趣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兴趣是写作教学的敲门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写作教学要取得成效,仅靠教师传授写作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用心去写,用真情去写,才会写出好作文。  相似文献   

15.
学生往往怕写作文,对作文没有兴趣,甚至反感。作者采用了许多正面激励学生写作的途径和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他们肯写、乐写、会写、写好。  相似文献   

16.
施美娜 《成才之路》2014,(20):65-65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写作的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写作 “兴趣”是指一种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一种内在动机,属于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引导学生写作的起点,如果学生对写作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想写和爱写作文。教师在出作文题目的时候,宜新不宜旧。旧的作文题目会使他们对作文产生讨厌的情绪。而有特色的作文题目,会使学生一看到题目就产生兴趣,思维会活跃,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就会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来。比如当学生为班级参加唱歌比赛获得第一名的时候欢呼雀跃,我就及时布置学生课后写一篇《我们班级获奖了》的作文,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写出了我们班级因为大家一起努力而获奖的高兴心情,从而增强了写作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认识事物都是由直观再到抽象,由感性再到理性,他们对于比较直观的形象或者鲜明的事物就会很感兴趣。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枯燥的文字资料变为生动的、具体的彩色图画,通过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小学生心中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地写作,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写作兴趣。变“怕写”为“要写”、“乐写”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不要在题目某方面提出要求,给予限制。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肖文历一、情境激发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学生看到《最开心的一件事》这个题目时,都说这个题目不好写。对此,我并没急于要学生动笔,而是先让他们静思十来分钟,想想生活中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好写作,必须先激发他们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写作中来。树立正确的"作文观",使学生"喜说乐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作文命题要开放、灵活;学生自改互改,教师点评,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自然表现欲,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0.
杜俊荣 《考试周刊》2011,(32):74-75
作文是小学生比较惧怕的难题,作者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谈了四点体会:从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文章题目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采用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