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宪 《学语文》2005,(2):7-37
我们注意到,文学中经常出现“无言”的字样。比如自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李煜《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秦观《江城子》中的“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苏轼《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里,不论是“无言”,还是“不言”,都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东船西舫为什么悄无言?是因为听众已沉浸在美妙的乐音之中,  相似文献   

2.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从皇帝沦为阶下囚,李煜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哀伤与孤独。在这首《相见欢》中,他就真切地写出了这种感受。词的开头就是“无言独上西楼”,既已“无言”,且又“独上”,词人的悲伤寂寥之情可见一斑,况且,说了又何用?又有谁能够理解他呢?辗转之间,愁情满怀。正如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说:“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然而登楼之后,残月如钩。俗话说,月圆两相依,月缺人离散。此时的李煜国破家亡,如雨中浮萍,风中飘絮,这样的残月又怎能不让他黯…  相似文献   

3.
相见欢     
<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赏析】词牌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相似文献   

4.
近读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深味了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流露出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难奈心绪,月有圆缺,人有离合,看来,此事真是“古难全”。又读李清照的《一剪梅》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故地重游,同是“西楼”,同一个“月”;一个“如钩”,一个“满”,景因人异,情随景迁。无言的月亮从南唐的夜空驶向了北宋、南宋,朴素的月亮成了词人们再现心事的窗棂,而那让人揣想的“西楼”,又是如何装载得下那许  相似文献   

5.
月光是月亮的天使,托着青丝垂直到人的窗前,撩拨着人的心绪与情思。青丝缥缥缈缈,飘过了多少春秋,聆听了多少低吟。月饱满情怀的青丝化作一弯钩,清辉照在“无言独上西楼”的亡国之君的窗台,李煜望着欲坠的弯钩,低吟着“小楼昨夜又东风”“雕栏  相似文献   

6.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我叫无言,自我记事起,就投在江湖中武功最高、也最黑的"独上"门下。由于比"西"和"楼"两人都晚一年拜师,自然成了他们的师弟。我渐渐长大,跟随师傅与师兄在江湖闯荡多年。虽然我是杀手,但我却不愿杀  相似文献   

7.
西楼:积淀丰厚文化内蕴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楼”一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多次出现.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大凡喜爱古典诗词的人都知道,在唐宋诗词中,“西楼”是个高频率的经典意象.譬如:  相似文献   

8.
大美无言     
捧读宋词,常常陶醉于其中的无言之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柳永的无言之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李煜的无言之境。这些句子一读起来,就让人鼻子酸了,心也酸了。尤其是前者,其情境实在凄美:京城之外设帐饯行,一场急骤的秋雨刚刚停了下来,如血的残阳映照着长亭,一对恋人在寒蝉凄切的鸣叫声里,默默无言两眼泪,即将分别而去。送行的兰舟停放在一边,无情的老艄公在一遍遍催促启程。可怜此时一别,不知何年能够再相见,胸中纵有万语千言,此时都已无法倾诉。两个人泪眼对着泪眼,正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  相似文献   

9.
相见欢     
轻轻地往前走,伸出的手悬在空中,有些许的犹豫,可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轻轻地推开了那扇虚掩着的门。 我听见一个深沉的声音在低吟着“无言独上西楼”,他迈开脚步,拖着沉重的步伐沿着台阶向上走。  相似文献   

10.
“西楼“一词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晏几道《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眼偷匀“,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足见诗家对西楼的钟情.可是“西楼“毕竟不是“岳阳楼“或者“黄鹤楼“那样的名楼,我们从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所在.但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遭遇的人,都会选择“西楼“,而不是“东楼““北楼“呢?“西楼“是指西边的楼吗?所有词句中的“西楼“含义相同吗?……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词曲中,“楼”的意象不乏其见。这一意象往往给词曲增添浓浓的抒情意味。而抒情的向度常常沿着惆怅忧伤的层面而展开。李煜在《相见欢》中写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朝夕以泪洗面的凄凉之日。《相见欢》写出了这种幽居生活的愁苦滋味。“无言独上西楼”一句仿佛使人看到那个孤独憔悴的身影。登楼望月,夜已…  相似文献   

12.
无言之美     
读宋词,常常陶醉于其中的无言之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柳永;“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李煜。这些句子,一读就让人鼻酸了,心醉了。尤其是前者,其情境实在凄美:京城之外,设帐饯行,一场急骤的秋雨刚刚停了下来,一抹如血残阳映照着长亭,一对恋人在寒蝉凄惨的鸣叫声里,默默无言两眼泪,就要分别而去。即将远行的兰舟停放在一边,无情的老艄公在一遍遍催促。可怜此时一别,不知何年相见,胸中纵有万语千言,此时竟是片言难发。两个人就这样,泪眼对着泪眼,正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是历经之后的深沉,无言是…  相似文献   

13.
李煜《相见欢》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赵翼《题遗山诗》句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用以概括李煜词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也甚恰切。 李煜,即史上所谓的南唐后主。世人,特别是作家、学者们多称其为李后主。  相似文献   

14.
站在高处     
李炯 《高中生》2012,(10):54-54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题记. 曾以为,古代文人的一生都是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殊不知,在他们文学光环的背后,竟隐藏了那么多的愁苦与无奈。这无边的愁苦与无奈,只因他们站在高处,看得太多。  相似文献   

15.
独上西楼     
唐后主李煜曾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易安居士亦有词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好一个“寂寞梧桐”、“雁回月满”,纵然是惆怅的时候也只能“独自向黄昏”、“把酒无由醉”。也许文人都必须能够忍受寂寞,抑或这本不该称为“寂寞”,而应称作“清高”。追溯至上千年前,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沉江。楚君死,国亦亡。迁谪途中的屈原从此失去了一切,他以自己仅存的尊严和骨气说服自己投江以报国。“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他没有“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留下《楚辞》和《离骚》,屈原死而无憾。太…  相似文献   

16.
一、生死相许的爱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已年届不惑,正月二十夜里,他梦见了先妻王弗,便写下了一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字里行间流溢的哀伤之情,使人无法想象一个豪放派大家竟然有如此婉伤的一面。每每读起,为之潸然。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但生死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生死相许的感情深深地根植于眉山故土,是l9岁的苏轼与l6岁的王弗缔结…  相似文献   

17.
【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下课外古诗词第8首【教学设想】《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李煜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之后,昔日的皇帝如今已沦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亡国之音哀以思,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  相似文献   

18.
"西楼"一词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晏几道《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眼偷匀",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足见诗家对西楼的钟情。可是"西楼"毕竟不是"岳阳楼"  相似文献   

19.
有一道试题,要求辨别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这首词的下阕的三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了什么修辞格。 我认为这三句用的修辞格是拟物。 有人认为我的答案“不标准”,不是拟物,是暗喻。其理由是:这一个句子中,“是”字是暗喻的标志,该句有喻体——  相似文献   

20.
月光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一切静谧无声。我喜欢夜,夜让人恬静,我也喜欢月,月光令人心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数语却清冷地勾画出朦胧意境,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心绪填在月色之中。无奈,无奈,当他再次登上那孤傲的高楼,丝丝飘发寂静地荡在眼前,只觉那尖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