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应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然而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往往流于形式,课堂上老师都是用固定的模式追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文章赞美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等,忽略了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无法让学生深入体会文字所表达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2.
3.
张元霞 《小学生》2010,(2):25-26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教学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爱读书,必须从小抓起,让学生尽早读,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教小学高年级,对学生的课外读书十分担忧,每年接手一个班,总尽自己的能力带学生们读书、积累……虽艰难,但在慢慢前行。  相似文献   

6.
7.
林彩红 《考试周刊》2011,(88):43-44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其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涉及多种能力的协调与提升。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大多依赖固定的教材,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讲解,而没有很好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应突出表现在主动地读书学习;教学的主导作用应在于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设计并组织多种方式的阅读训练,点拨、诱导,帮助克服阅读中的困难,即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其自主读书的能力,通过多读获得语感,提高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并在多读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其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说:“学生须自能读书,须自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迂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率,所以,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要求,但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敷衍了事,有的却收获不小。那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提高语文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是实现学生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双重需要,是摆脱教育功利主义的束缚,遵循语文学科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反映,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语文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涵义以及二者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朱亚青 《考试周刊》2011,(75):60-61
极具冲击力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感受乐趣、感悟文化,从而解放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读懂文本,而且是让学生学会读书,读出个性,进而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其中特别要求“读整本的书”。课标还要求高中阶段“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课外练笔就是自由写作,正如老舍先生告诫初学写作者“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把阅读与练笔紧密结合起来。读书练笔,是指学生以所读的书为话题自由写作。只要与书中内容有关的都可作为写作内容。如对某个词的用法分析;对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看法;对文本写作技法运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分两条主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由于“阅读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写作是自内而外的思想表达”(朱作仁《习作心理学》),因此,阅读教学制约着作文教学。因为,若无吸收,何来积累?若无积累,何来表达?由此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得扎实搞好阅读教学。而让学生学会读书是减轻语文教学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通过自主读书与文本及作者对话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心灵碰撞,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感召与影响,最终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交际经验。其次,学生还要通过合作学习与同学、老师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7.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体悟。它具有亲历性、独特性等特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不难看出,“体验”一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共有16处,最多出现的词组是“情感体验”、“真切体验”、“审美体验”等。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一词情有独钟呢﹖原因是其价值取向主要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发现、活化语感,即通过朗读、游戏、表演等感性的、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进入”文本的情境,“触摸”作者的心灵,与文本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情绪感受、意义体悟、价值判断等。如果没有个性…  相似文献   

18.
我是小学语文教师,一次,我对孩子们说:“读书好,好好读书。”孩子们睁着天真的眼认真地问:“为什么呢?”我振振有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孩子们疑惑地捧起了手中的《字词句篇》、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率,所以,许多语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要求,但学生的完  相似文献   

20.
王神箭 《湖南教育》2003,(18):53-53
勤观察,善思考。俗语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就是:没有米下锅,再能干的巧媳妇,也无法做出香喷喷的米饭来。学生的写作也是这样,要写好作文首先得有写作应具备的“米”,这个“米”指的是写好作文的材料。那么,“米”从哪里来?应从现实生活中来,生活是作文材料的“储备库”。因此,学生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