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学校体育的法规不断完善,逐渐走上法制,这对于改善和提高学校体章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贯彻执行学校体育的法规中,有一个如何处理好各种规章制度的关系问题,其中特别是怎样认识和解决各种法规的交叉重叠的现象。例如开展《锻炼标准》与学校体育中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的关系,往往就有重叠的现象,于是就产生了“哪项工作更重要”的问题,甚至有人提出“谁管谁”或者能否相互“代替”等问题。比较普遍的是体育教师深感《锻炼标准》的测验与体育成绩考核、体育合格标准的评定、升学考试等关系不明确,且测验、登记、评分、计算等项工作,重复、烦琐,工作量很大。但有的体育教师也处理得比较好,并未增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的评分工作更加省时、简便,我对原评分表进行了改革,研制了一套转盘式评分表,现介绍如下: 一、转盘式评分表有三种,即: 小学评分表:适用于小学三~六年级; 初中评分表:适用于初中一~三年级; 高中、大学评分表:适用于高中一~三年级和大学(包括中专)。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提高《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时查表、评分的效率,我们借鉴游标尺的原理,研制了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分尺。评分尺的制作与使用: 选用防潮耐用的塑料材料或其它类似的材料,制成一个长30厘米、宽7厘米的两面版的长方形标尺,游卡长8厘米、宽5厘米套在尺上,也可按此比例适当放大或缩小。然后将项目、类别、组别及数据分别排列在评分尺上(见图)。尺子底色可为白色,文字为黑、深蓝色以示区别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标尺。  相似文献   

4.
一、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评分表怎样使用?答:新《标准》评分表各年级均从零到100分,共二十个分数段,根据受测者的各项成绩,从表中查出不同的得分,如果受测者的某项成绩处在上下两个分数段之间,那么计算成绩时,则应按低分数段为准计  相似文献   

5.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以下简称《体标》)中规定,“参加者必须按所属组别,从每类项目中各选择一项参加测验……”。现以大学男生组为例:《体标》测验项目表中,共有5类15个项目,也就是说受测学生最少要参加5个项目的测验,最多可能在15项次左右,但对教师来说其测验次数要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是因为学生对同一项目可以反复受测,也可以在同一类中任选几项,这样势必造成教师负担过重,影响其他工作,针对此问题笔者试用计算机设计一个《体标》测验实用程序,上述问题可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为什么要修改原来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在一九六四年制定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修订的,于一九七五年经国务院批准施行的。几年来,它对各类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和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我国的一项体育制度,它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一项具体措施。尤其在向文化科学技术进军的今天,更显得必要和突出。去年年初开学后,随着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狠抓了课堂教学和早操、课外体育活动,我担任的七八年级四个教学班,在大好形势的推动与鼓舞下,到一九七九年七月初,应参加达标锻炼的110名学生中,通过锻炼标准的有94名,占总人  相似文献   

8.
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标准”测验,可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标准”测验结果的可靠性,与测验方法很有关系,现将我校在测验中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一、立定跳远。该项目动作简单,但测验不能简单化,因为每一分数段只差3—4公分,同时,每人跳3次,如果一班五十人的话,也要一百五十次,平均三十秒一次,也要相当时间。我们在跑道上,订上一条起跳线,在线一端与皮尺的铜圈相联,拉直与起跳线成垂直,  相似文献   

9.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为一项国家体育法规,具有其权威性,它与学校体育工作密切结合,对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高校的实施,改变了体育成绩的考核只靠定性分析的办法。它利用了控制论的原理,使考核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分析,实际上是一次质的飞跃。这种考核办法对学生的体质、技术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定,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加强高校体育工作的一项极其有力的措施,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1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体育考核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单纯的技术考核,对一部分容易达到标准的同学,是没有什么压力的,会使他们不自觉地产生不努力的自满情绪。对不易达…  相似文献   

11.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出台背景、实施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出台的社会背景着手,论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情况、终结原因,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产生背景、意义及其理由,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关于修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本次修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为制订评分、评级标准,在1987年和1988年两次共对7万多名大、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10多个项目的测验,对所测验的数据,采用了多种统计运算方法,制定出各项目的评分标准和总的评级标准。此外,还调整了部分项目及改变了少数项目的测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于1982年8月27日公布施行,到现在已有6年多了.6年多来,在各体委和教委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对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深感现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不够完善,现就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接触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看法:1.名不副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我想可能旨在争取国务院批准作为国家的一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修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法等 ,探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项目设置、评分标准以及评分评级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提出修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思路与框架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制定本标准。第二条本标准在学校和部队全面施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可以根据条件施行。  相似文献   

16.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制定本标准。第二条本标准在学校和部队全面施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可以根据条件施行。  相似文献   

17.
<正> 《国家体意锻炼标准》自1954年在全国公布施行以来已经41年了,先后于1956年、1958年、1975年和1982年进行了4次修改。1987年初,国家体委根据1982年以来《锻炼标准》的施行情况,为使其更适合于中国青少年儿童现时体质的实际水平,提高它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决定再次进行研究和修改。 一、《锻炼标准》修改方案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省中小学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操动作采用的评判方法不一致。有人主张按照国际体操规则和体操才判方法进行评分;有人则主张采用观察考核方法进行评判。我个人认为前一种方法较为复杂不易推广,后一种简单易行,但不够确切。那么,采用什么方法较好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体育教师讨论、研究。现在,我根据1965年我国体操竞赛规则精神和中小学实际情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一、体操规定动作的特点是:稳定、准确、连贯、有节奏和优美。在测验时要全面  相似文献   

19.
中山师范学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连年提高。三年来的“达标”率均达100%。中山师范的“达标”率能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除了学校领导能按师范教育的特点,把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明确提出必须通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以达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之外。很重要的一条是体育科组通过学习,明确了“达标”的目的、意义,掌握了“达标”项目的各种要求并结合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锻炼的结  相似文献   

20.
<正> 天津市天津市共有4213所中小学,1982年,施行原《标准》的只有49.89%。新《标准》公布后,为了开创学校群体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推动“达标”工作的深入开展,市体委和市教育局密切配合,号召各级体委和各级教育部门,采取先骨干、后一般的方法,市、区(县)和公社层层举办新《标准》学习班,对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培训,有力地推动了该项工作的开展,目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