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商务最后一桶金,晚了只能羡慕别人数钱到抽筋”、“待业在家不用愁,开网站创业半年变富翁”、“全新加权营销,动动鼠标便有上万月薪”……不知不觉间,这样劲爆的字眼充斥在越来越多的网页上,这让不少渴望财富的人似乎看到了白手起家的捷径.难道在网络上致富如此简单?记者采访后却发现:在网络各种眼花缭乱的商机中,却潜伏着传销这只吸血鬼,而这一次它的伪装,  相似文献   

2.
有关外国幽默的书,近年来出了不少,这本《当代外国幽默精选》(兆丰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即其中之一,它从“近年散载于各种报刊杂志上的外国幽默中,按人际关系分类”而辑成(见该书“后记”)。对于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民族心态、生活习俗,增加生活乐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无裨益。然而,遗憾的是,在这本《当代外国幽默精选》中却夹杂了一些中国的幽默,虽无伤大雅,  相似文献   

3.
王梅 《新闻三昧》2008,(6):44-44
时下,“高科技”一语走俏得很,尤其是在涉农报道中使用的频率极高,凡有标新立异之举,也不问此举与科技是否挂边,统统委之以“高科技”的桂冠。于是,不少报刊杂志、影视广播,便出现了充目灌耳的“高科技”现象,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华夏大地陡然变成了一个人人都玩高难科技的强邦。可是,稍稍有点常识的人心里都清楚,什么这个“高科技”,那个“新发明”,不少是在赶时髦,图俏丽,搞“装潢”罢了,当领导的无非是要给自己脸上贴金捞政绩,搞经营的是在玩弄营销把戏而已。  相似文献   

4.
《新闻爱好者》1989年第12期在题为《“羡鱼”与“网”》一文中,有“报刊杂志”之说。其实“报刊杂志”之说系病语。因为“报刊”即指“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5.
“业内人士称,……”“XX部门某相关人士介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近几年,这种对消息来源有意或无意地隐匿成为不少媒体的时尚,而更突出的表现是,不少新闻作品连来源也是“匿名”,甚至通篇找不到一个确切的来源。“匿名信源”盛行有着怎样的现实背景?它对媒体的传播效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的倾向和潮流中,“特稿”在报纸新闻中的地位日渐彰显,它占据了报刊杂志的主要版面。因为它的故事性、可读性,它对问题触及的深度,它在表现手法上的文学元素,都凸显出它那独特的魅力,并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读者。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发现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刊杂志,“对……进行……”这种句式(姑且称为“进行式”)颇有滥用之嫌,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来,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作为一种比较固定的句型,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应用,正说明它有较强的生命力。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度就要发生质的变化而走向反面。“进行式”往往用于表述正式、严肃的行为,一  相似文献   

8.
眼下除了天热不受欢迎外,各行各业都是人心思热:广播电视纷纷开热线、报刊杂志追热门新闻、商家厂家乃至娱乐界的大腕小腕们急吼吼地“热炒热销”,还有广告热、炒股热、旅游热、购房热……一热高过一热。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寻求热点效应,也就是寻求制胜之道,谁都害怕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窘境。出版业也不能免俗,市场上一“热”方起,就有多家追逐。图书编辑更是闻“热”而动,一马当先,从选题策划到组稿拉作者,眼睛只盯着“热”字不放。热到昏头之时,许多尴尬和烦恼也会由此而生。 五、六年前,我社有一批“故事大观…  相似文献   

9.
2009年新年刚过,在许多城市公园的展练场上、在路上行驶的出租车里时常飘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中国之声”的收听提示,匆匆赶去上班或上学的年轻人,双耳塞上耳机,口袋里放有可以听广播的MP3,不少人锁定的频率也是“中国之亩”……  相似文献   

10.
《新周刊》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 州出版的《新周刊》封面上赫然印着“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 ,并以“敏锐、新颖、图文并重和第一手资讯”作为其风格。在渐火的中国周刊中 ,《新周刊》剑走偏锋 ,以“新锐”着眼 ,的确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在书摊一大堆杂志中 ,你能很容易发现它扎眼的封面。而文内泼辣的用笔、精美的选图、艺术的着色 ,不断地给读者传输着新鲜、惊诧、畅快……但同时也传输着含混、躁动……《新周刊》的新锐风格也许代表了一种潮流 ,但并不代表素养或权威。1996年8月18日 ,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新周刊》创刊 ,一个月后 ,该刊改…  相似文献   

11.
编余二题     
切记新闻要姓“新”新闻要姓“新”,这确实是老话重提,但又不能不提。在处理来稿时,经常可以见到导语中有诸如“去年以来……”、“三年来……”或“近几年来……”等字眼。有的甚至开头就翻十年来的总帐,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等等。不少消息发稿时已是四五月份,写的还是去年的事。这种“旧闻症”并非仅仅反映在通讯员的作品中,就是一些专业新闻工作者也常犯此病。报纸是新闻载体之一,如果一张报纸上刊登的  相似文献   

12.
每个出版社都有一个叫做“发行部”的部门,这个部门很重要,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出版社已出版的图书,通过发行渠道播发出去。图书出版业是这样,报刊杂志业也是这样。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出版业改革力度的日益加大,出版业与其他许多行业一样,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原有出版社的“发行部”,在其体制上和称谓上是否应该与国内市场接轨,是否可以将现有出版社习惯称之为“发行部”的  相似文献   

13.
无谓的同义重复是一种很讨厌的语病。经常遇到的是“报刊杂志”这种说法。例如,《人民日报》1981年11月6日第4版和第8版出现过3次,《光明日报》1981年12月2日第2版有篇文章,其标题是“订阅报刊杂志的苦恼”。此外,也有说“书刊杂志”(本刊1981年第3期第48页)和“杂志刊物”(《人民日报》1982年1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报道中,消息使用频率最高,它是新闻媒介传播各种信息、进行舆论宣传的一种基本形式。消息写作也被视为新闻报道中“常规武器”。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不少人把消息看作是“小儿科”,致使消息难在报纸上唱主角。近年来。尽管不少报纸做了一些“主攻消息”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消息至今在新闻报道中仍然是个弱项。我们认为,目前在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05,(3):50-50
八十年代是一个巨变的十年,它是突兀在历史阐口的坐标,它象征着光荣与梦想,抗争和奋斗!“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纪,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历史或进入正在叙述这个世纪的文学史。”让我们在“八十年代”这条线索上,展开对社会和人生纵向的再次感悟……  相似文献   

16.
《新闻知识》今年第7期,在《通讯员要有“编辑意识”》一文中写道:“……象猜谜一样……”;在《“明日黄花”绽新蕾》一文中写道:“……象田流这样的高手……”;在《人间都有真情在》一文中写道:“……象妈妈一样给小宝宝‘喂’牛奶……”。在同期其他五篇文章中也有此种用法。应当指出,以上列举的“象”都用错了,应该用“像”才正确。“像”简化为“象”曾经过30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实践中碰到不少麻烦,如“画象”就有  相似文献   

17.
惠永春 《记者摇篮》2006,(11):39-40
新闻,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新”字,这是新闻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是新闻赖以发展状大的惟一基础,难怪同行人都说:新闻姓“新”。那么,作为一名记者,不也应该姓“新”么!为了“新”,记者们跑得更勤了,乘坐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使用最先进的传播技术,争分夺秒,一比高低。报道形式上有了现场报道、连续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重点报道……表现方法上,大量借鉴其它文字尤其是文学的表现手段,在确保新闻真实的原则下,有散文表现法、小说描写法、戏剧对话法……在叙述方式上,不仅限于第三人称,也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不过,也有不少人不能冲破旧习…  相似文献   

18.
掀开各种报刊杂志,我们经常看见一个使用率很高的词,那就是“官员”。“官员”的使用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如“政府官员声明”、“行政官员说”、“外交官员说”、“高级官员指出”、“教育部官员透露”、“某重要官员出访”……唉,简直无处不在,甚是扎人的眼。互联网上则更多,简单一搜索就有1000多万条。然而大家应该知道,官员是封建社会旧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等级和阶层的一种划分与界定,古代常有“官场”、“清官”、“九品官”、“父母官”、“升官发财”的说法,在人们心中这些官要么是“青天大老爷”,要么是草菅人命、无恶不作的坏…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着图书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大图书馆学专业也“当春”而“生”, 它马上吸引了不少有志于图书馆事业的人。开课不久,在电大图书馆学专业的学员里,隐隐约约地听到这样的议论,电大易进难出;电大淘汰率很高, ……。在这些言词中充满着忧虑。这种种忧虑的产生,推测其原因:1、学员不适应电大听录音等教学方式。2、虽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许多报纸和杂志上出现“报刊杂志”之说。其实“报刊杂志”之说系病语。因为“报刊”即指“报纸杂志”。如果“报刊”后面再加上“杂志”二字就成了“报纸杂志杂志”。这岂非蛇足之笔!显然是不妥当的。正确的说法应为“报纸杂志”或“报章杂志”、“报纸刊物”,或干脆就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