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重技术轻人文、重成器轻成人、重理论轻实践、重专识轻通识、重能力轻素质的“五重五羟”现象。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定位观由“教育层次”转向“教育类型”,目标观由“技术工具”转向”技术人文”,教学观由”工学分离”转向“工学结合”,人才观由“能力本位”转向“素质本位”,生存观由“竞争发展”转向“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转型期。这种转型主要表现为:在理念上,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培养类型上,由以学术型为主向学术型和专业型并举转变;在培养模式上,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升;在评价方式上,由政府主导向强化第三方评估转变。为适应转型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应做到:树立“质量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以提升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同时还要积极推进监测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更正通知     
近年来,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这种改革的方向是从“以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外延性发展模式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型发展模式转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正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途径进行着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型反映了其内在文化印痕的分娩。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课程建设出现了本土化意义上的缺失与无序,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本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冲突上。课程研究为了实现其内在文化由“虚无”向“实体”的转向,着力于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探寻自身内在生长点,以求在民族特色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由此,肇始于过去,融适于现在,指向于将来的文化本土性建构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5.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师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校园文化的主线;构建完整严密的制度体系,以制度文化规范和引导校园文化的积淀和发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形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进而与企业文化对接,推动校企文化对接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型反映了其内在文化印痕的分娩。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课程建设出现了本土化意义上的缺失与无序,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本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冲突上。课程研究为了实现其内在文化由“虚无”向“实体”的转向,着力于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探寻自身内在生长点,以求在民族特色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由此,肇始于过去,融适于现在,指向于将来的文化本土性建构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7.
如同世界教育一样,中国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主导了整个20世纪,在其具体形态上,它表现为由“教育救国”向“科教兴国”的转变,它以文化民族向政治民族的转型及生产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剖析了“‘教育救国”论的主观妄及“科教兴国”论的客观合理,宏观地展示了这一嬗变的进程,从理论上对这一嬗变给予了必要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全力推进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校正在做出深刻的变革以适应融合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变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文化做支撑。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正经历从“技术取向”向“文化取向”的理念嬗变,在共生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照下,融合教育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课程观。可通过培育教师“适异成长”的教育信念、制定全面且个性化的教育目标、设置学生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采取全体学生受益的教育措施、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来建构“适异而育”的融合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9.
厘清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实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本前提,也是技术时代讲好教育故事的必然选择。历史地看,技术与教育的双向互动,呈现出“傲慢”与“偏见”的相互博弈,技术对教育大致经历了从“沉睡”到“觉醒”再到“扩张”的阶段性旅程,教育对技术则进行了从“无视”到“接纳”再到“迷失”的即时性回应。基于此,文章从场域冲突的视角,分析了技术“傲慢”与教育“偏见”的成因:“技术意向性”与“教育对象性”的结构冲突、“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之道”的惯习冲突、“技术成事”与“教育成人”的权力冲突。由此,造成了主体性消解、创新性束缚、生命性遮蔽等问题。为更好促成两者的深度融合,需要在“载道于器”层面上把握技术辅助教育的功能定位,在“以道御器”层面上把握教育主导技术的育人核心,在“道器相长”层面上把握教育协同技术的相向而行。  相似文献   

10.
“男女都一样”和“女人味”是新中国诞生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历史节点上应运而生的时代语言,集中体现了这两个时期的性别文化特点。这两种文化价值导向上的分歧在教育领域中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冲突:既表现于学校教育目标与社会、家庭教育目标相矛盾,也表现于学校教育目标中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对女性造成的负面影响潜伏于“无性别”的幼儿至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会明朗化,造成女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其成才进程出现徘徊、停滞甚至逆转。为促进女大学生成才,性别文化视角下的学校教育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中性教育和性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两性视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地区文化复杂多样,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突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性,又各有特殊性。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标准,整合了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研究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同时从开发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文化品牌推广及国际交流和展演的角度探寻东南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试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前的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地处两大化区的交界地带,其化特征既受到东北化区的影响,又受到海岱化区的影响,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化面貌。相对来说,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山东半岛的联系更为密切,两地从公元前4500年左右就开始了化上的交流。这种化上的交流随着化的演化不断加强,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已成为海岱化区的一个化小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山东半岛地区的化交流不仅促进了该地史前化的形成,而且对历史时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环钦州湾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钦州湾地区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须遵循以挖掘文化内涵为主脉,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开发、保护为主的原则,进行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建设具有鲜明的钦州湾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以实现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黄石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它既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着秀丽的山水园林特质,而今更洋溢着现代都市的鲜活气息。矿冶文化是黄石的根,更是黄石城市的魂。在黄石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矿冶文化特色,不断挖掘矿冶文化资源,增加城市文化的新亮点,发挥其在繁荣经济、美化家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中的综合文化效应,不断以矿冶文化引领黄石走向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从南通城建看城市文化特色与城市建筑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之所在。要在深入挖掘、研究、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观照和规范城市建筑的宏观导向,使城市文化载体的建筑既传承优秀的历史文脉,又充分展示地方特色,更具民族性、现代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湖州地处三吴之地,是中国的一座优秀的魅力旅游城市。目前,湖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门类齐全、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层次多样的框架结构。湖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注意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不同特点,又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湖州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应注意加强文化旅游的规划与研究,保持湖州固有的水乡风貌,发掘、整理传统的民间文艺活动项目,展销民间工艺制作,提高文化旅游服务人员、旅游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突出景点建设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末至 1 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文化淡化政治、强烈的文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校的文化本质视角,研究校园体育文化之价值。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以其自身的实践性特点呈现出营造文化校园气息、构建文化认同与文化创新、践行素质教育等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确立后,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以前的政治、文化相比较具有了不同的特征和新的变化,本文从当前的文化特征出发,分析文化特征出现的原因,对于今后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塑造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也是一项过程复杂、内涵十分丰富的创造活动。在翻译实践中,汉语文化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其英译充满挑战。本文从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来具体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汉语文化词语的英译,从而更好地体现汉语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