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民族学校教育是云南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云南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云南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现状,剖析了云南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五大困境。从云南民族教育发展的整个大背景,如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和交通状况、语言交流、民族传统文化、就业形式、当地民族学校教育效果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制约云南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云南汉语方言语法作较为系统的介绍,反映它的主要特点。全文分四个部分:词的结构和变化、常用句式中的特殊词语、句子结构、语音手段在表义中的运用。在第一部分中,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云南方言的形容词具有类似“级”的语法范畴这一观点,并列举了各种“级”的结构形态及其用途,还对动词的时态作了描述;在第二部分,介绍了一批反映云南方言特色的实词和虚词,如通行的疑问语气助词“(?)、(?)”和介词“挨”等;第三部分重点介绍特殊补语和疑问句,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第四部分则选择与语法、修辞关系较为密切的语音变化现象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区种茶、饮茶和制茶的情形,古代的不同时期有明显变化。秦汉至宋代云南有种茶和饮茶的若干记载。元代云南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提及云南饮茶、制茶的记载甚少。明代记载云南地区饮茶、制茶的文字虽然增多,仍未能与产茶大省比肩。清代滇南的普洱茶如异军突起,种植、加工和销售均扩至相当的规模。普洱茶在清代的繁荣,与历史机遇、时代背景与社会习尚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明代云南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是知识分子士绅阶层的勃兴与形成,从而改变了原来土酋与土民,或部落首领与部民为主的社会结构,促使云南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内地基本趋于一致。云南士绅阶层兴起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在云南广泛建立各类儒学,实行科举考试和大规模移民等,从而促使云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移民的部分子弟在接受了儒学教育的同时,逐渐改变原来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跻身于“士绅”阶层和社会群体的行列,成为云南社会中新兴的独立阶层,发挥着引领云南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云南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成为明代云南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明清以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重要驱动力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5,(8):70-75
从GenBank下载72条原鸡属线粒体全基因序列,分别利用线粒体D-loop、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揭示五华三黄鸡的分子进化.结果显示,基于D-loop的邻接树、蛋白质编码基因及其氨基酸的最大简约树的拓扑结构高度一致,五华三黄鸡与中国云南及缅甸分布的家鸡与红原鸡亚种聚为一枝,而与周边省份如江西省、湖南省、海南省几个鸡种的亲缘关系则较远,表明五华三黄鸡最有可能来源于中国云南.  相似文献   

6.
改编《云南民歌》钢琴曲主要是以云南流传非常广泛的民歌为首要题材,然后作曲家再通过发挥聪明才智将这些民歌改编成钢琴曲。这些钢琴曲一般都具有短小、精细、清新和典雅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出云南人们的生活情景。本文主要通过写五首经过改编之后的云南民歌的曲式结构,提高听众对钢琴曲曲式结构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全面描述云南方言"掉"的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方言"掉"与动词、形容词的组合能力在四个方面强于普通话。云南方言中存在"VC掉O"格式,为云南方言"掉"的语法化补充了新的结构类型。在关注该结构中"了"的语法性质的前提下,讨论了云南方言中的"掉"在不同结构中的语法性质,认为"掉"处在语法化的过程中,但是尚未完全虚化为体标记,存在完成体助词"掉"、唯补词"掉"以及羡余成分"掉"。  相似文献   

8.
云南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初,中国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升了云南旅游业在云南经济中的地位。本分析了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研究并提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对推动云南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云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的魅力,在于多样性。如今,云南的许多地方游人如织,可以说,人们去云南就是为了看多样性。就植物而言,如果你想领略一下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到极地的植物群落和类型,在平地上你需要从赤道出发一直到南极、北极;但在云南你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个宏愿。云南的一些大山,如:高黎贡山、梅里雪山等,以其数千米的植物垂直分布囊括了在平地  相似文献   

10.
在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发展历程中,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以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研究、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演进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传承与保护的思路和途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纳入到村落发展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复杂的历史原因,云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沿海和内地相比,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状况。但19世纪下半叶后由于滇越铁路的通车以及社会秩序稳定等因素,抗战前云南商业得以初步繁荣。商号增加、新兴行业出现、商人结构发生变化,并出现了近代化的商业城市,从而促进了云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云南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蒙自开关与近代云南市场结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云南传统市场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迤东、迤西、迤南三大市场。1889年蒙自关和滇越铁路的开通,云南对外贸易日趋繁荣。大锡的出口和外来商品的涌入,西方金融业的开办,云南传统市场结构出现转型。由此,云南与内地一道迈入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探析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云南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地缘和体育资源特点,构建了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综合及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如“体育+旅游”、“旅游+体育”、“体育+旅游+扶贫”等,强调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是云南省体育旅游管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清代云南科举从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止,共开97科乡试,产生了97位解元。清代云南解元群体存在着自身的特性:首先是云南解元群体分布的地域集中性和中试时段的时间集中性,其次是解元群体仕途差异性,最后是解元群体呈现科举家族特性。这些特性使云南解元群体有别于其他省份。有清一代,云南产生了如萨纶锡、谷际岐、窦垿和周钟岳等著名解元。  相似文献   

15.
疑义相与析     
本文对一些滇版书籍,如《云南史料丛刊》、《云南辞典》、《永昌府文征校注》、《滇志》、《鸡足山志》、《云南历代诗词选》等所存在的注释、校勘、断句等问题,提出了商榷性意见,有助于对古籍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华神话体系的重要构成,云南彝族神话从内容看,是古代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具有文学审美、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等话语意蕴;从结构看,神、毕摩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云南彝族神话的多元结构;从叙述目的看,云南彝族神话植根于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的民间信仰土壤,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规范人类道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下,云南彝族神话的文学、文化和社会价值愈加凸显,共同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云南的歌舞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如湘西、云南、广西、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8.
云南石林     
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会昆明东南80余公里处,石林以喀斯特地貌为典型特征,石林景区集"雄、奇、秀、幽"为一体,石林景区范围广袤。从远处看去,如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近30年云南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样本,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云南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云南省职业教育政策及策略的制定,促进云南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可以看到中国和发达国家、云南和东部省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从而认识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必须加大,速度必须加快,结构必须更高,这样才能与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步,缩小差距,为云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人才支持,从而实现“科教兴滇”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