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绘景叙事,取法"百草园"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美艳、神秘,具有无限趣味. [鲁迅这样绘景] 形色声味俱全:石井栏是光滑的,皂荚树是高大的,黄蜂是肥胖的;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鹅黄的菜花;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斑蝥发出"啪"的声音;甜的桑椹,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春夏秋景皆备:春之碧绿菜畦,紫红桑葚;夏之鸣蝉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秋之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相似文献   

2.
初一的时候,听老师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老师讲得很生动。那“百草园”的乐趣,确也曾撩动过我童年的心弦。课文中的有些语句,至今也还能记得:“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那时,我在向往之余,也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的世界。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在那里,孩子无拘无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活泼好动、天真好奇的天性,可以增进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鲁迅的回忆把我们带到了最初的生命、有生命力的爱梦想的童年。  相似文献   

4.
朋友们,请读一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这篇文章描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三味书屋是禁锢儿童的牢笼,而百草园则是孩子的天堂;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在那里,孩子无拘无束,可...  相似文献   

5.
校园的呼唤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栏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穴云雀雪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跟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每当读到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这一段描述时,我就在想,这真是个读书、娱乐的好地方。如果我们的校园也能这样生机盎然,无限趣味,那该有多好啊选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选那嫩生生的草丛,那亮晶晶的绿叶,静静地伫立在校园中,那不是一种单纯的存在,而是一种精…  相似文献   

6.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确凿·()菜畦·()脑髓·()·塑雪罗汉()2.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_(体裁),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3.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②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  相似文献   

7.
河水会笑吗?虫子会唱吗?文学家说会的。例如:“高山顶上修条河,河水哗哗笑山坡。昔日从你脚下走,今日从你头上过。”(湖南民歌《高山顶上修条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种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作,使之人格化的写法,从修辞学的角度说,叫作“拟人”。  相似文献   

8.
夏俊山 《初中生》2005,(21):59-60
河水会笑吗?虫子会唱吗?文学家说会的.例如:"高山顶上修条河,河水哗哗笑山坡.昔日从你脚下走,今日从你头上过."(湖南民歌<高山顶上修条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种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作,使之人格化的写法,从修辞学的角度说,叫作"拟人".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一方儿童们梦寐以求的乐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酸酸甜甜的覆盆子;还有长吟的鸣蝉,弹琴的蟋蟀,蹿入高空的云雀,喷烟的斑蝥;还有雪地里的鸟儿,以及美女蛇的故事。她盛满了儿童对大自然无尽的遐想和渴望。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我”的童年生活经历。在百草园,能看到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能看到木莲结出莲房一般的果实,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能听到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能遇见蜈蚣,玩弄斑蝥,品尝覆盆子。能寻觅长成人形的何首乌的根,想象装成美女的吃人的蛇,检验闰土父亲教的捕鸟的方法……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在三味书屋,不许问“‘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不许到后园去玩耍……那儿惟有落俗的陈设、狭小的范围、烦琐的礼节和严肃的气氛。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都清晰地记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是一方儿童的晴空。这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酸酸甜甜的覆盆子;还有长吟的鸣蝉、弹琴的蟋蟀、蹿入高空的云雀,喷烟的斑蝥;还有雪地里的侯鸟,以及美女蛇的故事。这一方儿童的乐园,她盛满了儿童对大自然无尽的遐想和渴望。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方精神的乐园,都希望开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一些课,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整堂语文课,黑板上没有一个汉字。多媒体课件做得十分漂亮,一幅幅更替,比几十年前的拉洋片不知要精美多少倍,学生享受着声、光、形、色的浸染。还有一种情况是“茶馆店”,从学生质疑中挑一个或几个有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怎么低唱?怎么弹琴?蟋蟀怎么斗才有劲?”  相似文献   

13.
拟人,移就和拈连这三种辞格有时很难分辨。请比较下面两例:(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如果按着拟人的定义:“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一种比拟”,那么这两例都是拟人。因为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笔者认为,文章的内容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景物美景物美主要表现在对“百花园”的描写上:“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  相似文献   

15.
正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探寻这里的美景,感受鲁迅先生童年的诗情画意。【投影展示】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  相似文献   

16.
千万不能冷落文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听了一些课,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整堂语文课,黑板上没有一个汉字。多媒体课件做得十分漂亮,一幅幅更替,比几十年前的拉洋片不知要精美多少倍,学生享受着声、光、形、色的浸染。还有一种情况是“茶馆店”,从学生质疑中挑一个或几个有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怎么低唱?怎么弹琴?蟋蟀怎么斗才有劲?”我愕然了,这就是语文课?而且美其名曰改革的课?语文就是语文,语文课就是要尽心尽力与语言文字打交道。一篇篇课文是用书画同体的汉字组成,其中倾吐着作者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思想、情感、智慧,文质兼…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观察? 我们先复习分析一段课文: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  相似文献   

18.
“叫蝉”是一种用竹木制作的民间玩具,由鸣蝉(发音体)、细线和木棒构成(图1)。转动木棒,使细线带动鸣蝉做圆周运动,此时将会听到音调起伏变化的呜叫声(类似蝉鸣)。运用“叫蝉”作为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音调变化的规律,从而引出多普勒效应,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比喻最常见,但它又常常与其它修辞方式相混淆。以下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一、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的“喻”是“说明”的意思,比喻着眼于“相似”,大多属于对喻体作静态的说明或描写,突出本体“像什么”。比拟的“拟”是“仿照”的意思,也就是直接把本体当作拟体来描写,大多是动作神情的描写,突出“做什么”。在句中,各种方式的比喻的喻体名称都是出现的,而比拟的拟体名称却是不出现的。例如(拟体动态用“———”标示):(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相似文献   

20.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内提升不必说(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 )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