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则徐、魏源对西方图书馆的译介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在<四洲志>、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于<海国图志>中译介、宣传了西方图书馆,使中国学人以浓厚兴趣考察、宣传西方图书馆,同时,<海国图志>传入日本,使日本舍"文库"(图书馆)而用"书馆",再用"书籍馆",最后用"图书馆"一词.于清末流入中国,形成创建省图书馆的浪潮.  相似文献   

2.
《海国图志》的重要思想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邵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有不少的风流才俊,志士仁人从这片古老的土地走出,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作出理性的思考、改写和推进了历史的进程.魏源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作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魏源提出了经世致用、与时俱变、"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主张.他的<海国图志>,"创榛辟莽、前驱先路",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魏源思想形成了湖湘文化的内核,至今仍是我们变革图强所必须遵循的思想文化成果.传承魏源文化,就要思考魏源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力<汉语史稿>认为<海国图志>前六十卷成书于1842年.据现有研究成果,<海国图志>六十卷的成书时间应为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是<海国图志>五十卷的成书时间.<汉语史稿>把<海国图志>中"千斤称"当成"起重机",似不妥,"千斤称"就是"千斤顶".  相似文献   

5.
关于魏源对外思想的研究,多数学者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维出发,对其评价难免有拔高之嫌.实际上,魏源的涉外思想中传统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并未跳出旧有的藩篱.文章以<海国图志>为基本资料,对其对外思想给予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6.
张善存 《语文天地》2011,(18):61-62
【原文】近代中国错过了《海国图志》苗晓雨《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这一年对中国意义深远: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门洞开。进士出身的魏源很早就产生了改革内政的经世思想,鸦片战争的溃败,更使他深刻认识到了解西方的紧迫性,于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经世目标,转而走上了"师夷"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大型世界政治历史地理著作。这部著作不仅开辟了中国近代认识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时代新风,同时也通过交流传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海国图志》于1851年初传入日本,其后在日本知识界广为传播,其翻刻版本多达二十多种,其中有《海国图志夷情备采》、《海国图志国地总论》、《海国图志筹海篇译解》、《翻刻海国图志英吉利国》、《翻刻海国图志普鲁士国》、《海国图志佛兰西总记》、《海国图志俄罗斯总记》、《美利哥总记和解》等。日本属于东亚岛国,在交通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日本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渠道十分狭窄。中英鸦片战争以后,日本幕府自身已感受到唇亡齿寒的冲击,美、苏、俄、波等西方列强的炮舰强行打开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史学进入近代的范围.无论是著史的宗旨或是史书的内容都跟以往有着显著不同.魏源这一时期奋力完成的《海国图志》,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强烈地表现出御侮图强的著述旨趣;魏源处在亘古未变的时代变局中,意识到历史编撰应当因时变革与创新.他的《海国图志》在吸收了传统典志体优点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形成志、表、论、图相结合的著述新体系,成为近代第一部用典志体系统记载外国史地的名著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目光投向西方。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魏源的《海国图志》应运而生。魏源也因此书的编著而成为当时域外史志研究的集大成者。本文从完整的世界、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商业文明、民主体制四个方面剖析《海国图志》中所反映出来的魏源的对外观念,从而揭示魏源能首先得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的缘由,并对其对外观念的局限性作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基于与西方人打交道的经历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将林则徐的思想主张概括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是对林则徐积极购置西式枪炮以抗击西方侵略思想主张的提炼和升华。其后,魏源又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近代知识分子自觉的思想观念和行动旗帜。  相似文献   

11.
清末中国音乐教育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的大炮打开了清王朝闭锁的国门,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危机,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与反抗,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抵御外侮、进行变革、力图自强的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普遍高涨,如龚自珍提出改革八股取士制度,林则徐组织翻译有关西方的史地、政治材料,后由魏源扩编为〈海国图志〉等,西学开始在中国兴起。  相似文献   

12.
魏源(1794-1857)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魏源在他的巨著<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实际上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理论基础.魏源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向西方学习,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的对外开放,这其中经历十分曲折合十分复杂的过程.可以说,探讨魏源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对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国图志》是近代史学史上系统地研究外国历史地理的一部名著,作者魏源在声明自己撰述旨趣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抵御外侮的战略思想:"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①其中,"以夷攻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白易解,"以夷款夷"则因"款"字义多、用法特殊而费解,因此误解者众,争议亦多.笔者以为,争议两造皆误,故为此正解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 10页录用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中的一句话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段为人们所熟悉并经常引用的材料是何意 ?从史学界很多研究魏源的文章来看 ,大家较多地重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并一致认为这是魏源的核心思想 ,那么“以夷款夷”作何解释呢 ?课本同页下的注释是“以夷款夷 ,指用外国的礼仪接待外国”。此解释 ,我认为值得仔细商榷。第一 ,从上下文内容来看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三个目的中 ,第一个“以夷攻夷”和第三个“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是打击外国侵略者 ,抵…  相似文献   

15.
论魏源的反侵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地主阶级爱国思想家。曾亲历鸦片战争的魏源在战后研究总结了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教训,提出了独特的反侵略思想,那就是加强战备、整军经武和防英夷之术,对中国传统的反侵略思想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讲授中国近代史后,将近代学习外国的各种派别加以概括和总结,这对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是有益的.下面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成《四州志》、《华事夷言》等书,这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史地知识的最初书籍.他是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先驱,是中国近代史上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观点.他所说的“长技”是坚船利炮和科学技术,学习的目的是驾驭外国人,以维护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曾经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鸦片战争前后,清王朝的危机日趋深重.在农民起义和人民群众反侵略斗争的推动和影响下,以魏源、龚自珍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力图挽救濒临灭亡的清王朝,批判腐朽的封建政治法律制度,倡导"更法改图",宣传"变法图强".作为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的魏源,在总结鸦片战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率先摆脱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妄自尊大、闭关自守思想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其思想博大精深,在法治思想方面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魄源:《海国图志》序转引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第一章《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19.
近代初期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设想 ,可分四个方面内容 :1.在虎门外建西式造船厂、火器局 ,仿造洋式舰炮 ;2 .组建用洋式舰炮装备的新式水师 ;3.仿西洋养兵练兵之法 ,整饬水师 ;4.鼓励沿海商民设厂造船械及其它民用工业品。“师夷长技以制夷”暗合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两大主题——反抗外来侵略(“制夷”)、实现现代化 (“师夷长技”) ,因而也就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救国方案、第一个现代化方案。本文肯定了魏源可贵的探索精神 ,同时指出了其设想因时代局限性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海国图志》与西学东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强大让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魏源编辑了《海国图志》一书,为新一轮的西学东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当时以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