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名师",特指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智慧型教师,他们或是某种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者,或为某种独特的教育理念的追求者和探索者。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本文提出的"十大名师",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或创立了特色语文,自成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特点。一、名师教学艺术个性化的基本特征个性是名师教学思想的体现,个性即名师的教学风格,它延续着名师的教学生命。个性是名师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是他们高水平的教学艺术的必然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正>在写此文之前,我纠结一个问题:苏派名师或者苏派教育是否真的存在?"派"就是水流成"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名师或教育以"苏派"为名,它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并成为一个群体或流派。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开始翻阅国内的一些教育类刊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从2003年开始,《人民教育》开设了一个栏目"名师人生",专门介绍国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3.
<正>徐梦吟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镇江市十佳教师2010年,乘着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努力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品牌"的东风,"徐梦吟名师工作室"扬帆起航了。导师徐梦吟是长期担任班主任和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均来自教学一线,这是典型的草根名师工作室。"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他们有坚实的课堂土壤,有"孩子第一"的教  相似文献   

4.
时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提出了打造"名师工程"的响亮口号。为使工程得以具体落实,有些教育主管部门为一些特级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还把工程的具体任务"承包"给有关部门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着意打造名师工程,其出发点是好的,教师确实需要培养,一个区域的教育教学也确实需要一批名师来带动。但遗憾的是,一些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名师的"加工厂",有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为了扩大区域教育的知名度,增强区域教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教育的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传播离不开语文的发展,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然而纵观当今的语文教学却存在着教学目标功利化、课堂教学程序化、教学盲目化等问题,针对严峻的教学问题,要求教师转变他们"一切以分数为重"的观念,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学步骤",理性对待名师,消除盲目崇拜心理,还语文教学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6.
最近《江苏教育研究》,搞了一个有意思专题:"语文树旗"。征稿启事中说,近年来,很多语文名师都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树起了"诗化语文"、"情智语文"、"本色语文"等大旗。关于此,语文界看法不一,有些人认为这些主张彰显了语文名师的教学追求和教学风格,有利于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人认为这些主张形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眩目景象,反而使语文面目模糊。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学会用教育理想观照教学行为,不断完善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名师之所以成名,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经过若干年的教学研究和积累,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如于永正善言语交际,李吉林擅长"情境教学",王崧舟崇尚"诗意的语文",窦桂梅则喜欢从文字里抠感情.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要把学生塑造成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即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志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就必须而且应当谋求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回归"本色语文",崇尚"简约语文",构建"和谐语文",追求"诗意语文",呼唤"生态语文"。1.回归"本色语文"。本色语文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摒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是我国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第一代名师蔡澄清在前人启发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语文点拨法",首次将"点拨"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引入了语文教育中。点拨教学具有方法和思想有机统一的特点,具有统管语文各方面的整体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多向交流的特点。~((1))该法在理论建构与实践运用中都有独特的巧妙之处。  相似文献   

10.
顾燕文 《中国教师》2011,(23):47-48
<正>我是一名从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起来的区级学科教研员。面对着语文试题筑就的厚厚的"应试墙",我曾经迷惘过,甚至产生了逃离语文教育的念头。然而十分有幸的是,在我感到最无奈的2006年,我进入了上海市"于漪语文名师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1.
"学校语文教育"究竟应该教"什么样的语文",培养具有"何种言语态度和言语能力"的人,实现"什么价值",是语文教育的本原问题。本原问题不清,是现代语文教育始终处于争议、摇摆之中的根本原因。近十余年来,一些语文教育研究者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思想方法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年来,语文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致使语文教育正在失去"信度"。澄清语文教育的本原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立定宗旨,逐步形成教学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2.
唐海燕 《江苏教育》2012,(26):50-51
教师是一个教人成长的职业,因而,教师自身的成长就特别重要。今天,我们来讨论"教师成长需要哪些经历和体验",实际上是有某种预设的。首先,它的潜台词是: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哪些经历和体验;其次,在课改十年的背景下,在新的教育情境中,优秀教师的成长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和思考。要实现这种思考和探求,路径有二:一是向优秀的教师去寻找,研究名师、特级教师从普通走向卓越的过程,透过他们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对他们经历的某种演绎,来梳理、提炼教师成长的典型经验,从而"普度众生",实现教师队伍的某种整体优化。二是结合教师职业的特定性、新课改的要求及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去思考。优秀教师的成长固然有普遍的规律性,但"这一个"的自觉思考和个性实践,更可贵。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与山东潍坊小学语文界高手云集,名师辈出,一茬更比一茬强,形成了令外地同行羡煞的"潍坊小语名师群"现象。能"自立门派"成一家之言的潍坊小学语文教师可达四五十人,他们不仅带动了本市语文教学改革创新,而且也知名省内、影响全国,甚至还把课讲到了境外。他们的成功带动了潍坊市小学语文的变革,带来语文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14.
展示语文教学最新成果推举语文教育名师新锐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竟赛是我国语文界规模最盛大的赛事,在全国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出了一大批语文教学名师和众多的教学骨干,使很多青年教师从中脱颖而出,也对全国各地市  相似文献   

15.
教学名师专业持续成长要求教学名师实现"二次成长",通过深化对教学名师的认知更好地分析其"二次成长",可以推动教学名师队伍建设。采用质性研究法剖析某重点学校教学名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二次成长"困境及其解决策略,并将其行为背后的"二次成长"与教育生活进行了联系。重点归纳一名教学名师突破"二次成长"困境的策略,即自我统整、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研究发现,教学名师的"二次成长"与其教育生活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正朱爱朝小学语文工作室作为2009年长沙市首批7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小学各科中唯一的名师工作室,朱爱朝小学语文工作室聚集着一群热爱母语教育的教师,他们在"同声相应"的氛围中不断被点燃,被唤醒。首席名师朱爱朝获《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是湖南获此殊荣的第二人。在她的引领下,工作室致力于儿童阅读的推广。从2009到2014年,工作室开展研讨活动40余次,足迹遍及长沙市十个区县,每年面向长沙市千余名教师开展公益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名师"阅读创意教学"是名师针对令人不满的教学现状,依据其教育理念创设出的、与原本阅读教学(或称传统阅读教学)所不同的、富于新意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极具学习价值。部分一线教师对名师理念和教学没有真正理解就匆忙上阵,他们不顾实际地照搬名师理念和模式,进行符号化和标签化的模仿。因此有人以反对语文教学虚化和高蹈化为由拒绝学习名师课堂。本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研究》2021,(6):114-120
"浙江一师"国文名师是指从1913到1923年期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事及参与国文教学工作且具有很高知名度和重大影响力的国文教师群体。"五四"时期,以夏丏尊、陈望道、刘大白、朱自清、叶圣陶等为代表的教师群体相聚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积极从事教材编写、文学写作以及课堂教学的工作,成为国文教育改革的中流砥柱。他们凭借着对教育的一片赤诚之心,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高尚的人格风范、卓越的文学才华以及求真求美的教学精神,在民国教师队伍的发展史中留下了清晰的历史影像,尽显"国文名师"的本色化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也为当下语文教育深化改革时期探索语文教师的时代新形象和专业化发展提供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名师通常是指在某一教育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他们一般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般拥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家等称号。名师工作室往往由学校或教育主管单位牵头组建,以名师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小学名师的领衔、激励、凝聚作用,促进学校或某一地区教师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种种弊病,福建省刘菊春名师工作室在领衔人刘菊春老师的引领下,高举闽派语文"求实""去蔽"之旗帜,以团队"冲锋"的形式,牢牢立足于语文教学主阵地,从课中来,回到课中去,"以言语形式为鹄的""从课例采样立专题",向着语文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漫溯",成绩显著,为名师工作建设提供了范本,也让闽派语文"求实,去蔽,创新,兼容"教学原则生出了根、开出了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