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范围,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也跟着相应地发生改变。一、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纬度分布的影响(“”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表示昼长,下同)1.黄赤交角为23°26′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在不同日期的纬度分布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1)北半球夏至日(2)北半球春分、秋分日(3)北半球冬至日(4)当太阳直射在北纬α度时(0°<α<23°26′)由此可见,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除极夜区外);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  相似文献   

2.
在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中,有时会遇到有关某地年昼长最大差值和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问题的考查。多数学生感到此类问题艰涩难懂,找不到突破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系统整理,与广大的地理教学界的同仁交流。一、年昼长最大差值的解析及应用我们知道,北半球各纬度,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问题.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其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角,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两侧呈递减趋势.太阳高度角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向两侧呈递减趋势,白天大于零,晨昏线上等于零,晚上小于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在高中地理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在进行计算中,我们需要两个已知条件:所求地区当地纬度和直射点所在纬度.对于任意时刻太阳高度的计算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做要求,但是极昼地区,存在最大太阳高度角和最小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樊天才 《甘肃教育》2014,(10):86-86
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人教版最近两个版本的教材都仅通过图片来显示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省去了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过程。但这两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却屡有涉及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及相关内容,在高考备考中轻松地应战,笔者摸索出一个比较简便易行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下面,笔者对这种计算方法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周涛 《地理教育》2011,(7):30-31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什么叫正午?从时刻上看即一天中自昼的中间时刻,即昼半球中央经线的时刻,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其地方时为12点。从位置上看则一定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昼弧的中点、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有固定的位置。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  相似文献   

6.
武慧 《地理教育》2015,(Z2):46-4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难点。其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因其时空跨度较大、知识较为抽象而成为本节教学难点之一。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活动建议:运用教具、学具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教材也提供"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如何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什么叫正午?从时刻上看即一天中自昼的中间时刻,即昼半球中央经线的时刻,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其地方时为12点.从位置上看则一定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昼弧的中点、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有固定的位置.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故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某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即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如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全球有且只有120°E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表现如图1.  相似文献   

8.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9.
邓继明  杨友之 《数学教学》2004,(5):42-42,41
由于“求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依赖于天文三角形”,以至高中地理课本只能给出正午太阳高度(阳光与地面所成的角)及昼长的定性分析.其实,用向量的内积来计算任一时刻的太阳高度或某一纬度昼弧的大小是件很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0.
一题一议     
【题目一】 在昼半球上各地太阳高度角为正值,在夜半球上为负值,图1中H1为正午太阳高度,H2为午夜太阳高度。图2为某纬线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此纬线上各地正午直立地表物体日影朝北,则此纬线的度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一题一议     
图1是北半球夏至日伦敦时间10时全球太阳高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一直是地球运动中的重点和难点,考生遇到此类问题时常难以应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掌握以下公式,有利于快速解题。1.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点的纬度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的同侧取"-"号,在赤道的异侧取"+"号)  相似文献   

13.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与应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常常是考试的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运用它解决生产和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应用 【命题趋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实际应用,越来越得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2008年和2007年江苏高考题都涉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一、激励学生在学习文本过程中,自主总结规律性知识1.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自太阳直射点(90°)向南、北递减。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日出时0°,正午时增至最大值(不一定为90°),日落时降至0°。3.日出日落方向的年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极昼、极夜区以外的各地皆日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12,(12):39
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23日),太阳黄经达27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杆长,影长与太阳高度角的几何关系以及天体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公式,在已知拍摄日期,杆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杆长的条件下,求出某时刻影子长度.然后每隔15 min求一个影长,最后利用matlab软件画出每个时刻对应影长的图像,即为影长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8.
一题一议     
【题目一】 图1是冬至日某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相似文献   

19.
宫素平 《新高考》2007,(9):60-62
一、易错点分析1.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问题计算公式为H=90°-|太阳直射点所在地方与所求地方的纬度间隔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20.
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太阳直射的移动而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纬度有怎样的关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有什么特点?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