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鼓灯承续道家生命哲学的乐生观念,艺术的道性特征非常鲜明,是较为充分地 凸显道家审美文化的汉民族民间艺术的典型.将花鼓灯艺术置于道家审美文化的视阀中进行 研究既是探索花鼓灯艺术特征、文化特质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深刻认识道家文化对消解当今"人类中心主义"主客体二元对立窘境所起积极作用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2.
在方东美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变的是一直推崇道家哲学,方东美认为,道家哲学接引了传入的外来佛学,并且帮助佛学在中国本土扎根。他虽然认为佛学理论同道家哲学接触之后,产生的是"交互作用",但是明确地反对学术界关于新道家哲学(魏晋玄学)受佛学影响的观点。他否定佛家思想对当时的道家哲学("新道家哲学")的影响意在表明新道家哲学在佛教传入中国时就已经产生,并非受了佛家思想的影响之后才产生。道家哲学与佛学结合的方式是"格义",导致的后果是印度佛学的"华化"。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理论内涵和哲学思维。文章主要探究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三个哲学向度,即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生态诉求的人学向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共哲学向度以及“两山”理论所蕴含的价值哲学向度。这三个哲学向度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高度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宋志明提出"五个向度"的构想,将现代新儒学研究从"述"的层面转向"论"的视阈。基于现代性向度、全球化向度、本体论向度、价值论向度、民族精神向度的深度考察,他从宏观上廓清了新儒学的理论特质和整体风貌。总的来说,"五个向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新儒学研究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5.
"本体"是熊十力哲学的最高范畴,他通过出佛原儒、会通中西的方式创立"新唯识论"体系,而其骨架是体用论。学界对于熊氏的研究多停留于静态、粗线条地研究其哲学思想,或者是单一从中西比较哲学的视角来思考熊十力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很少深入探索其历程,且对其"新唯识论"的理论突破和创造之研究仍需深化。鉴于熊十力"新唯识论"本体论的问题意识及其思想体系的基本历程和内容,进而来窥探熊十力在回应中西学术论争和存在形上迷失的哲学特色和体系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哲学内容和哲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教育管理学界,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是一种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思想,而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是道德领导思想最主要的理论根源之一.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的反理性主义立场是道德领导思想的认识论基础.道德领导主张"以价值为核心",这具有人文哲学反理性主义的思想倾向,反理性主义的方法论激发了萨乔万尼建立"邋遢派"的研究观,反理性主义的直觉观也在道德领导那里得到延续.道德领导秉承了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教育管理学界,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是一种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思想,而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是道德领导思想最主要的理论根源之一.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的反理性主义立场是道德领导思想的认识论基础.道德领导主张"以价值为核心",这具有人文哲学反理性主义的思想倾向,反理性主义的方法论激发了萨乔万尼建立"邋遢派"的研究观,反理性主义的直觉观也在道德领导那里得到延续.道德领导秉承了现代西方人文哲学思潮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8.
弄清本体论问题对于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体理论具有前提性意义.学界有关本体论的不同理解,是因为混淆了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即"本体论问题本身"和不同哲学家或流派"对本体论问题按不同思路和方法所作的不同解答".本体论问题表征着人对自身生存根据或矛盾的逻辑自觉和文化反省.在把握了人和对象世界之间在事实和价值两个向度上的统一性问题之后,还有更高层面即真理和价值、规律性和目的性之间的统一性问题需要进行哲学的反思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分析教育哲学兴衰原因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教育哲学曾经一度是西方教育哲学中的主流哲学,然而到上世纪80年代却声势日下。内在的理性困境、对实践的脱离和外在的理论批判是分析教育哲学衰落的主要原因。研究分析教育哲学由兴到衰的原因,对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内西方"马克思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对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的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早中期,第二阶段从1989年前后直至9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则从2000年至今.各个阶段都涌现了许多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每一阶段独特的理论特征,在更深层面上也表明了国内西方马克思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式、历史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塞尔心智哲学的认知发展历程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萌芽和孕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形成和发展两个重要阶段。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开启了心智哲学的研究,被认为是其心智哲学的萌芽和孕育;而"意向性理论"和"中文房间论证"是他在心智哲学领域研究的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其心智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塞尔心智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前景广阔,为我们指明了新的认识世界、探索心智的研究方向,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语言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重写文学史"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两个方向上展开:其一,将该思潮置于学科史层面予以探讨和学术定位;其二是将之置于80年代"思想解放"和"新启蒙"的历史语境中作考察,并与80年代现代化文学叙事和现代化意识形态建构的社会文化思潮相参照。这样的视角对个案的复杂性有所忽略。对"重写文学史"研究,应以深度影响当下文学史写作的"观念"为单元,考证一系列新时期文学学术思潮个案,探索各个文本之间的相应或对照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批评标准、理论导向和价值关怀作出评判。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道家哲学的视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宝庆  靳玉乐 《教育研究》2005,26(12):32-37
道家哲学是一种以“道”为本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课程改革的现代意义在于:“精神”为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布白”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度,“体悟”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无为”是课程管理的理想境界。从道家哲学探讨课程改革问题有助于深化关于课程本质、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认识,并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育评价具有三个向度,第Ⅰ向度是"关于教育的评价",追求价值判断的科学精准;第Ⅱ向度是"促进教育的评价",追求促成价值的目标实现;第Ⅲ向度是"作为教育的评价",追求价值创造的开放生产.运用教育评价向度分析方法对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发现,在教育评价的第Ⅰ向度、第Ⅱ向度、第Ⅲ向度都设计了相应的政策及配套措施,只是第Ⅲ向度的政策多属倡导性质,措施力度也相对较弱.高等学校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行动策略,因应"关于教育的评价",用好"促进教育的评价",落实"作为教育的评价".审核评估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探索,实施新一轮审核评估,还需在审核评估意愿、能力、组织,尤其是第Ⅲ向度"创生价值"上下功夫,高等学校也要主动适应新变化,开展新探索,做到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5.
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都认为"生生"之"道"是万物之源,是道德之本,均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但二者之间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儒家注重生命的人文性,而道家则更多的是关注生命的自然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具有三个向度,第Ⅰ向度是"关于教育的评价",追求价值判断的科学精准;第Ⅱ向度是"促进教育的评价",追求促成价值的目标实现;第Ⅲ向度是"作为教育的评价",追求价值创造的开放生产.运用教育评价向度分析方法对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发现,在教育评价的第Ⅰ向度、第Ⅱ向度、第Ⅲ向度都设计了相应的政策及配套措施,只是第Ⅲ向度的政策多属倡导性质,措施力度也相对较弱.高等学校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行动策略,因应"关于教育的评价",用好"促进教育的评价",落实"作为教育的评价".审核评估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探索,实施新一轮审核评估,还需在审核评估意愿、能力、组织,尤其是第Ⅲ向度"创生价值"上下功夫,高等学校也要主动适应新变化,开展新探索,做到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7.
当前,苏联哲学界和自然科学界正在遵循列宁的遗训,结成巩固的联盟。60年代以来,苏联哲学界一直对曾经粗暴地干涉自然科学的错误倾向进行检讨。自70年代以来,苏联学者对哲学和自然科学关系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一、哲学和专门科学的统一性哲学和专门科学统一的思想已成为苏联学者的主导思想。苏联科学院研究所伊利切夫在《哲学和科学进步》一书中对这一问题作了全面的评述,他认为,在我们时代,如果没有哲学,任何一门科学也不能得到发展。但科学需要的不是任  相似文献   

18.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价值向度,近二十年来我国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的发展历程、内涵、超越性、现实意义等方面,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和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继19世纪40年代对哲学、经济学进行初步探索后,其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部手稿中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脉络,阐述了三大社会形态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几种理解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国内学界在新历史主义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新旧历史主义简单的被理解成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在文学研究领域,对新历史主义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出现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理论源认识不一等。本文主要从新历史主义与旧历史主义的理论分野来分析新旧两种历史观;疏理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小说在理论渊源上的关系;另外,力图从新历史主义的方法论角度对建国后文革文学的研究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