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劄付的广泛使用,体现了元代选官的灵活性,因此探究委任劄付对考察元代选官制度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委任文书的劄付,承袭金代旧制,并有所发展。其体式经历了由内容极简到渐趋丰富的过程,其书写多用八思巴字,汉文译注。其颁授机构不限于中书省和行省,尚包括内外百司以及投下机构等。所受劄付者有军官总把、百户和奥鲁千户,地方巡检、杂职官员和高级吏员。部分路、县级行政官员使用劄付委任,多是非常时期的临时举措。劄付与宣命、敕牒、付身构成了元代官吏委任文书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大司农的财经支出来看,完全是为了“养活一大群国家官吏和主要地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 首先是官俸。官吏的薪俸是国家财政的主要开支之一。西汉“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而“汉定以来,百姓赋钱,一岁为四十余万万,吏奉用其半”,可见,每个官吏一年平均消耗国家财政收入16,600钱,平均月俸1380钱。  相似文献   

3.
职官考试是测试官吏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不断扩大考试范围,改进考试办法,是清代加强官吏宏观管理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清代职官考试的对象,是三品以下的官员和为数众多的吏员。这一考试主要由更部组织实施,考试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考试程序,依据考试成绩,划分等次,作为取舍,升降,将惩的依据。这一举措的实施,促进了官吏的新陈代谢,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澄清吏治,为后人提供了值得重视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汉代,"罢癃"的称呼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先天的侏儒和残疾或后天的残疾属于"罢癃",重症病人和受过宫刑的人亦称为"罢癃"。汉代对"罢癃"的管理有一些专门的规定:设专门官员严格编录"罢癃"户籍,地方吏员对"罢癃"人口申报不实要受到惩罚;"罢癃"一般情况下不具有到官府作证、举诉等权利;汉代"罢癃"在正常年景下要服更赋;"罢癃"要交假税、服刑,在特殊时候也要服兵役等等。汉代非常重视对"罢癃"的救抚,不但国家投入大量的钱物,而且宗族势力亦参与其中,体现了国家社会对"罢癃"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吏员制是通过考核甄选使吏员升转为官员的选官制度。这是明代从基层选拔人才和官员的一种方式,贯穿有明一代。明朝初期通过吏员制曾选拔出许多有才干的官员,促进了明王朝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明中期以后由于科举制的日臻完备、封建统治者对吏员的歧视等原因,吏员制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6.
国家产生,建立政权,组成各级政治机构.国家机器不断完善,官制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官制是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统治阶级行使统治的具体手段,官制的变化也反映出政治制度、阶级矛盾、生产关系的各种变化.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为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官僚制度.各级官吏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阶层,他们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君主是最大的官,大权独揽,“邦君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厥有常刑”.各级官吏隶属于君主,是君主的奴仆,“草民”的主人;是实施统治政策的直接操作者,他们代表君主统治管理人民,形成一个层层统治的网络,与各地土豪缙绅勾结,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金朝流外出职制度来源于北宋。流外人员中,中央政府吏员主要来源于承荫人、终场举人和地方政府吏员,地方政府吏员主要由推举产生;宫中诸局分承应人来源于承荫人和非承荫人。吏员出职一般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宫中诸局分承应人一般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吏员不能廉洁奉公的现象普遍存在,宫中诸局分承应人的素质随着皇帝的变化而变化,对这两种人出身的职官,不能给予太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秦奉法家之“明主治吏而后治民”为圭臬,通过严密的秦律规定,突出官吏的各项行政职能,明确官吏的种种行政责任,同时赋予官吏准确而严肃的行政权力范围,构成了有秦一代自成体系的官吏岗位责任制度,对后世影响亦是深远。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期吏与官相通,吏员可通过各种途径升迁为国家正式官员,使汉代官员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与较强施政的能力,确保了官员的高素质;吏员在汉代行政信息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行政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代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保障.汉代吏员由各级行政长官自行辟除,分曹治事,使各级政府组成一个较为严密的行政运作系统,对汉代地方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惩治官吏职务犯罪是汉代法律中的重要内容,汉律不仅沿用了秦律中官吏职务犯罪的罪名,而且又增加了许多新的罪名。汉律中的官吏职务犯罪可以分为一般职务犯罪和特殊职务犯罪两大类,一般职务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失职)、越权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特殊职务犯罪包括司法和军事领域的职务犯罪。汉律中的官吏职务犯罪的罪名大部分被《唐律》所沿用。  相似文献   

11.
汉代吏员的管理由各级行政长官具体负责,中央政府对吏员的管理主要是在宏观方面的指导与控制,若长吏在辟署时,违反了国家法令或规定,会受到责罚。长吏对吏员管辖权限极大,具体管理由功曹负责,考勤和考功是管理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金代文化"上掩辽而下轶元",女真皇族成员在文学艺术上所做出的贡献往往被忽视。金朝皇族作为一个特殊阶层,在文学、书法和绘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皇族成员对金代文化的贡献很值得我们关注。这样的成就不仅要归功于皇族成员个人的好学上进,更主要是金朝统治者对文化学习的提倡,此外,汉族优秀的诗词创作巨人对皇族文化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幽冥小说中出现的冥间官吏形象是一个较为冷僻、但又有特殊研究价值的研究对象。冥间官吏的产生与演变是在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原本土文化的共同作用下而发轫的。文章旨在通过对六朝小说中"沙门"形象,以及职业冥吏逐步成型的研究,探究冥间官吏的产生与演变,以及从它身上所折射出的西域宗教与中土民间文化的碰撞之下地狱观对中土文化的改造及当时的深层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秦朝与元朝,尽管相隔年代久远,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比如说对于武力的崇尚与迷信,对于儒家所代表的文治的轻鄙。这两个朝代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于吏员制度的重视。元朝在中国官僚制度史上首先实行了由吏入官的"吏员出职"制度,秦朝则倡导"以吏为师",元人许廉更是认为吏员出职制度是对"周汉之制"的继承,而秦制正是上承周制,下启汉制。本文试从比较秦朝与元朝吏制的异同点入手,分析这两个朝代重视吏制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他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他作为一名押司使得他在朝廷和江湖之间摇摆不定,进而造成他社会身份的模糊。宋江一系列行为就是一种试图使自我身份明晰的认证过程;宋江与江湖的瓜葛反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吏员的现实,他在朝廷和江湖身份上的模糊也是封建社会官府中吏员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皇统党狱冤案,有宰相之才的四珏等被杀、被逐的汉官达40余人,历时半个世纪才昭雪,是金代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金初韩企先入相两朝,到熙宗初年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德才兼备的汉人文官集团。但是韩卒以后,都元帅宗弼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蔡松年,为达独断专权目的,造成此案,致使其后人才缺乏,汉官对政务缄默,损失颇大。皇统年间,熙宗固执多疑也有责任。海陵王在位时,任用蔡松年等为一失误。到世宗时始复用冤案幸存者。章宗即位才最后追复死者官爵,抚恤其子孙,反响强烈,章宗初年的繁荣与朝廷广大汉族官吏的支持和辅政息息相关。遗憾未久佞臣勾结李妃把持朝政,又致一系列冤案。  相似文献   

17.
金代是女真族于中古时期,在我国北方继辽而起建立的又一个王朝,雄据祖国半壁河山,和南宋对峙长达一百多年.在此时期中,金代陶瓷的发展,取得很大进步,颇有成就.本文就对金代瓷器进行了研究,以此让我们清楚的认识金代陶瓷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金代状元陈载是高平市唐安人,中状元后曾积极进言,陈氏家族留有宏伟宅第,陈载的祖上为颍川望族,其后人崇尚教育,亦有彰显者。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小说中,亦处处可见冥间官吏不公、徇情枉法之事,这是民众对冥界的最普遍的世俗化理解。文章通过一些经过梳理的唐代幽冥小说中"冥间官吏徇情"文本的分析,以图探究从它身上所折射出的当时甚至直至现今的社会现象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汉代农村社会中有"乡三老"和"里父老",它们虽非严格意义上的乡村吏员,但由于其身份特殊而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故不仅参与"议政",而且"掌教化",经常配合地方政府劝善除恶,组织生产、催征赋税等,对控制农村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