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植善念     
过去,西藏有一位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辨识善念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取黑石子。佛法中的善念是利于大众,恶念则不简单指杀人越货。在脑中转瞬即逝的享乐之念以及贪慕、嫉妒、嗔恼等都可称之为恶念,而欺诈偷盗已是罪不容赦了。以现今的角度阐述,善念即仁爱,而恶念不过是欲望。欲望是什么?"是我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卢梭语)由于欲望的指引,人生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满足。"因  相似文献   

2.
培植善念     
原野 《现代语文》2005,(5):12-12
过去,西藏有一位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辨识善念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石子。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有的同学面对作文题,常不知如何下笔,既费了许多时间,又阻滞了思路。开头顺了,行文才能顺畅。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议论文的开头也不例外。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易于掌握和实用的开头方式。一、解释说明式通过对题目或题目的概念的含义进行阐释说明,点明题意提出论点。适用于内在含义比较含蓄、深刻或概念比较抽象的题目。例如《常存善念》的开头: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念头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恶之分。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至高点;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滑入罪恶的深渊。常存善念,…  相似文献   

4.
培植善念     
过去,西藏有一位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时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边;恶念出现时,即取一颗黑石子。  相似文献   

5.
微哲学     
《高中生之友》2013,(9):50-50
“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狱,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贤圣。”人的行为在于一心,从而有相应的果报,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天堂”“地狱”一念问。因此说,自己并非“两个人”,自己的内心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因为“心能地狱,心能天堂”,善念天堂。恶念地狱。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是一部"遄飞逸兴"、"永托旷怀"之书,其鬼魅精怪的形象,包含着作者对于人之性情的见解和体悟。以出现最多的狐精为例,往往具有洞鉴人生的智慧、超越世俗的胆量、美人的外表,她们身上体现出被礼教所压制的人性本真。可以说狐性是人性中的狐性,人性是狐性(动物性)中的人性,二者交织互补。从中可见人性中恶念与善缘的发生。而人性与狐性的交织终究落在弃恶扬善的基调上,实际上是以"志异"的方式对人性地剖析,对传统道德与人格理想的张扬。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是一部“遄飞逸兴”、“永托旷怀”之书,其鬼魅精怪的形象,包含着作者对于人之性情的见解和体悟.以出现最多的狐精为例,往往具有洞鉴人生的智慧、超越世俗的胆量、美人的外表,她们身上体现出被礼教所压制的人性本真.可以说狐性是人性中的狐性,人性是狐性(动物性)中的人性,二者交织互补.从中可见人性中恶念与善缘的发生.而人性与狐性的交织终究落在弃恶扬善的基调上,实际上是以“志异”的方式对人性地剖析,对传统道德与人格理想的张扬.  相似文献   

8.
微话教育     
<正>@李政涛呵护教育美的首要责任者是教育者。要想激发、创生并呵护教育之美,教育者首先要成为美的教育者。而能否成为美的教育者,取决于教育者对待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最美的教育者,是能呵护人性,尊重人性,并善于挖掘、转化人性的教育者,是对人的生命最具悲悯、仁慈和爱心的教育者。这种对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构成了教育美的温床。教育之美绝不止于操作和活动等外显之美,它始终与人性、与灵魂等与人之为人的内在品质有所关联。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成人之美",成就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9.
张载是关中理学的创始者,其美学思想既具有传统儒家美善合一的伦理美学观念,又将内心修养的趋于完美与亲身实践美政理想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天理之美、人性之美和名行之美三个方面。天理之美广布周遍而清湛明净,是宇宙间的至美;人性之美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个层面,天地之性作为气的普遍本质构成人与天地万物的本性,而气质之性则体现出人作为个体的特殊气质;名行之美是天理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实践表现,在内完成持中敦厚的自我完美,在外实现匡时济世的“四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美能磨练人性。”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多么重要。《“九义”初中语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无名 《成才之路》2012,(36):3-I0001
正人性中有许多美,常常滋养着我们,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人性之美犹如一盏明灯,照彻了人性的天空;也如一叶碧舟,载着我们驶向人生和成功的彼岸。正像飞鸟需要天空,游鱼需要江河一样,人性中不能缺少这种美。在经历过人生的风霜雨雪之后,我更加感到,有一种人性之美必须具备。这种美,就叫克制。克制是一种意志,一种历练,是一种节制的美,忍耐的美。大凡有所作为,获取更大的成功者,一定是个有  相似文献   

12.
<正>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美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质,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拥有人性之美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写作时,遇到“人性之美”主题,其实就是要具体讴歌爱国、感恩、坚强、宽容、奉献、担当、实干、敬业等优秀的个人品质。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它生存于人的善念,毁于恶念。人,应当具有宽容之心。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力作,作者在力与美的展示中,立体雕刻了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这一文学史上典型的"硬汉"形象。整部小说像一曲宏大的交响乐,处处回荡着沧桑而坚韧的精神之美、自然界的宏大之美、温和柔软的人性之美的旋律,巨大的混响中,生命之美、精神之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被提升到令人仰视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孟浩然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诗人,在孟浩然笔下,可以领略到襄阳的自然山水之美、历史人文之美、人情之美与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6.
小说的审美理想是时间与空间的融合,是节奏美和境界美的水乳交融。对人性之情、欲、理相爱相杀关系的深入挖掘,是《金锁记》境界美之所在;其叙述节奏疾徐相间、快慢结合,让读者于紧张中得以舒缓,于冗长中得以振奋。  相似文献   

17.
叶嘉莹教授(号迦陵)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古代文学教研工作,足迹遍及大洋两岸。在其古代诗词讲授生涯中,她又以“基督、释迦”的担荷精神,深刻地为中华古典文化忧虑而奔走于大洋两岸,成为中华古典诗词的传道者。叶嘉莹教授之独特魅力还在于她用心灵去感悟、解读中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生生不已、固执择善的精神品质,涵养她诗意之人生。其“兴发感动”及词之“弱德之美”审美特质的提出,更是超越于传统道德意识,表现出了对人性之“真”与“善”之品质的体认。“诗词即人生”,是“生命之感发”。这既是叶嘉莹教授对古人诗词的体会,也是她之人生境界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美能磨练人性.“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多么重要.&lt;“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gt;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封三娘》是《聊斋志异》中为数不多的描写女性间同性爱的故事,尽管涉及禁忌,作者的笔墨却丝毫不涉淫邪,反而纯美深情,因为这故事在作者笔下,呈现出三种别样的美:纯情之美、无私之美、爱美之美。作者不单是在写同性之爱,更是在写爱本身、人性本身,透过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人性中深沉的爱和动人的美。  相似文献   

20.
羊脂球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小说《羊脂球》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妇女,在出逃路上内心经历了四次抉择。四次抉择,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她的人性美,分别为自尊之美、奉献之美、爱国之美和信仰之美。她的人性之美在那些所谓社会名流的人性之丑强烈对比下,更加凸显,体现了较高的人生境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