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探寻“氏”字起源,感受氏族文化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结合字源理解“氏”:从战国时期的文字看,“氏”像一根木杆,上面有样子怪诞的龙蛇状图腾,这是一个宗族的标志。“氏”字的本义是宗族的称号,这种称号在古时只有贵族才有,是宗族系统的符号,为姓的支系。古代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氏是标示家族血缘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趣话“@”     
目前人们广为使用的符号“@”(西班牙语读作“阿罗瓦”)起源于中世纪,当时拉丁语的抄写员开始用简单的一笔来代替前置词“AD”,这个前置词的含义是“在、到、向、在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数理化》2004,(12):31-31
符号“0”起源于印度,在公元前2000年或前1500年,最古老的印度献中已有应用.  相似文献   

4.
冠礼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的成丁礼 ,各项议程都充满了对冠者的教化与期望。冠者通过与神秘存在建立互渗 ,有了成年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冠礼作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动 ,被统治者所利用 ,在确立了父系血缘与政治等级的同一秩序之后 ,冠礼也由“礼俗”变成了“礼制”。  相似文献   

5.
论中华姓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我国的姓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是五彩缤纷,蔚为大观。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是一门科学,我们称之谓“中华姓氏学”。  相似文献   

6.
趣话“@”     
日前人们广为使用的符号@(西班牙语读作“阿罗瓦”)起源于中世纪,当时拉丁语的抄写员开始用简单的一笔来代替前置词“AD”,这个前置词的含义是“在、到、向、在……附近”等。当时的抄写员发明了许多连音词,以节省工作时间和造价昂贵的羊皮纸。也有学者认为,“阿罗瓦”一词最早  相似文献   

7.
试论汉字与图画、刻记符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起源于语言,不是起源于图画。汉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反映表现的是语言中的概念;图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画面整体布局来反映广泛的生活。文字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而刻记符号与语言无关,不是语言的记录符号。刻记符号只起标志、装饰等作用,别人不好理解,因而起不到交流思想、沟通情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晖 《今日中学生》2024,(Z1):70-73
<正>一般认为,折纸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将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而“纸鹤”“千纸鹤”是当今世界普及率最高的折纸作品,是折纸图示化符号之一,其基本形态也被称作“鹤基本型”,是很多现代折纸作品的基础。传统的纸鹤折纸作品是单色作品,但当纸正反两面为不同颜色时,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呈现出更为灵动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最高文化血缘先祖,并非炎、黄二帝,而是作为部落集群的少典氏和有氏。把一个民族的最高文化血缘世系追溯到作为集体人格的血缘先祖,比追溯到作为个体人格的血缘先祖更为科学。华夏初民把原始的先祖血缘崇拜感投注于炎、黄时,并非是为了单纯地追求民族的“绝对纯血缘”,而是力图借先祖图腾的文化向心力宏扬华夏的民族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今天我们高扬“炎黄子孙”,仍是一种文化血缘先祖崇拜意识,仍有增强民族内聚力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起源于西方的符号论美学,是一个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问题的美学流派。该学派认为,“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艺术是种形式的创造,是种特殊形式的创造,即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的创造”;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艺术家把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到的思想、情感以及美学趣味等,用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在语文教育中体现为言语与人的生命的血脉相连。人的言语求,既外在于生命,又内在于生命。归根结底是内在于生命的。因此,应(生命)外(生活、社会)同致,以内为本,以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为本美国人类学家怀特说:“全部人类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正是语言符号使我们的类人猿祖先转变为人并成为人类。仅仅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部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流传不绝。”  相似文献   

12.
趣话@     
目前人们广为使用的符号@(西班牙语读作“阿罗瓦”)起源于中世纪,当时拉丁语的抄写员开始用简单的一笔来代替前置词“AD”,这个前置词的含义是“在、到、向、在……附近”等。当时的抄写员发明了许多连音词,以节省工作时间和造价昂贵的羊皮纸。也有学者认为,“阿罗瓦”一词最早是从西班牙开始普及的,在对伊比利亚半岛近8个世纪的统治期间,阿拉伯人将“ar—roub”一词引进西班牙,这个重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l阿罗瓦{ar—roub}相当于25磅,大约为11.506千克。根据这一理论,“阿罗瓦”一词及其代表符号@在实现了本土化之后,从伊比利亚半岛传到…  相似文献   

13.
竹的起源     
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理念: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从汉字中竹部文字的情况来分析,也可看出中国竹子利用的古老历史,古人把“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伦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血缘关系比如“孝”“悌”,还有一个是关于非血缘关系比如“仁”“信“知“勇”“义”。前者主要作用在于宗族、乡党这样的“血缘共同体”里,然后者主要作用在于国家、天下这样的“非血缘共同体”里。比如在《论语》说:于曰:道子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第一)“爱人”就是仁、“使民以时”就是义、所以在这里说的德就是所谓的“信”“仁”“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规悌、谨而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同上)显然,“孝”“梯”就是宗族、乡党的血缘共同体里的…  相似文献   

15.
余红兵 《文教资料》2009,(33):23-24
能够使用复杂多变的符号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属性。符号本身是一种关系。索绪尔提出二元关系说,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组合.主要是指语言类符号;皮尔士则提出三元关系说,将符号看成是“代表项”、“符号对象”和“解释项”的组合.并不限于语言类符号。符号因人而生,也作用于人。在符号使用的过程中,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符号本身、符号使用者和符号的使用环境,三者的结合是完成符号过程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小写字母a外加个圆圈,这一符号常出现在e-mail(电子邮件)地址中,通常是作为“at”,(在)的标记。@这一符号起源于中世纪僧侣疲劳的双手。中世纪时印刷机尚未发明,要出版一本书,每一个单词的每一个字母都得用手工辛苦地刻出来。从事这项长时间誊写刻画的僧侣们就开始寻找减少每一个常用字笔画数的方法。虽然“at”这一单词开始写起来很短,但它在文本和文件中频繁出现。中世纪的僧侣们就想到如果能进一步简化它,就可以写起来更快更容易。结果,僧侣们就在a的四周画了一个圈,从而省却了字母“t”的笔画。That little“a”with a circle curling …  相似文献   

17.
符号“0”起源于印度,在公元前2000年或前1500年,最古老的印度文献中已有应用. 很多民族采取空位的方法表示“0”.在印度,“0”读作“苏涅亚”,表示“空的位置”的意思.他们把一个数中缺位的数字称为“苏涅亚”.继而,0这个数字从印度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把它翻译为“契弗尔”,仍然表示“空位”的意思.后来,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英语中的“cipher”,直到现在还被解释为零.  相似文献   

18.
土地、血缘和共有观是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大基本要素。家国同构“差序格局”的本质应是以大大小小血缘群体为核心构成的拟血缘金字塔形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建立在群体共有制基础上的以群体为本位的、相对与弹性的公私观。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有一句名言:“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奇。”其实。书与读书人的产生也是如此。遥想人类在蛮荒年代。某人对天地问发生的某事感到了惊奇。便用某种符号记录下来。后有好事者见了,先是询问、了解这符号记录的,事,然后进行传播;再接着碰到也有同样兴趣的人,将听到的事与自己早先或刻或画在山洞的那些符号归置、串联到一起……于是。最早的书和读书人大概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出现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走向大众化,由此产生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学缘关系逐渐与血缘、地缘关系等一道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之一。有关“学缘关系”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作者从“五缘”文化和孔子“仁”学的“泛血缘化”特征出发,对“学缘”的提出和“学缘关系”的联结形成及其属性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