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日本大学教养部为载体的日本通识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重大改革,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通识教育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了巨大学术效应。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确立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理念;改革现行学科设置,构建通识课程体系与教育模式,其途径是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现在课程设计上的统一和渗透。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学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大学产学研合作开展较早,为了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日本政府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当前,日本大学产学研有共同研究、委托研究、委托研究员制度、捐赠制度、设立共同研究中心、设置与学术有关的法人等多种合作形式。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高校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应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建设,注意产学研合作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大学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大学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各大学属于法人机构。大学的教师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四个类型。聘任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由大学的教授会负责审议申请者,最终由大学校长来任命。聘任教师有着明确的程序规定,对教师的任职条件有着严格要求。但是,日本的大学教师存在着学阀意识,且近亲繁殖现象比较严重。传统上,大学教师基本上是终身任职制,但是目前正逐步推行任期制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分析了日本大学教育变革的背景,介绍了日本大学教育变革的主要方向和日本立命馆大学人才培养中几项值得借鉴的做法.然后,提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重新思考应该如何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最后,笔者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更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创造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三个方面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本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建华 《江苏高教》2001,(6):108-110
在日本战后第三次高等教育改革中 ,重视大学教学改革是一突出特点。日本大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在课程设置上 ,变长期以来的“二·二分段”模式为“四年一贯”模式 ,并加强综合课程的开设 ;在教学内容上 ,重视外语教育和信息处理教育的改革 ;在教学组织上 ,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理念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在教学管理上 ,注意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逐步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研究日本大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旨在为我国高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提供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1991年以来日本高等院校进行的一系列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状况;讨论、总结、归纳了日本高校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采取的各项成功措施,包括选题、组织课程、保证实验预算用于实验开发等;指出了日本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最后,谈了日本高校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对我国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改革中的日本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顺应世界性潮流,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其中心目的在于:遵循重视个性的原则,将现行的、僵化的、封闭的“模仿型”教育体系转变为自由、多样、开放的“个性型”教育体系,并逐渐实现由学历社会向终生学习社会的过渡。其中,作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点的大学招生制度改革,是实现上述中心目的的关键性环节。本文在对日本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原因及具体措施的阐述分析中,试图提供可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因此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将是必然的。本文试图对日本大学办学自主权的现状和正在进行的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改革作一分析,期望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变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娟 《天中学刊》2005,20(6):127-130
二战后,日本曾实行过4种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纵观其变革过程,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具有注重考试的服务功能、大学决定权、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机会复数化等显著特征,并呈现出入学制度弹性化与多样化、开放化以及加强和改善升学指导等若干发展趋势。这些对有效解决我国高考中存在的高考指挥棒问题、统一考试与体现特色问题以及加强升学指导与招生工作信息化问题等都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日本曾实行过四种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本文通过对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变革的历史考察。总结其特点与发展趋势,并对其中存在的高考指挥棒问题、统一考试与体现特色问题以及加强升学指导与招生工作信息化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的高考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学的教养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教育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日本大学无论是在学生入学之时,还是在整个大学期间,学校一贯强调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而日本大学中的教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在日本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教育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日本大学无论是在学生入学之时,还是在整个大学期间,学校一贯强调'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而日本大学中的教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新教育体制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他们不但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且还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本文介绍了日本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情况和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些教学方法,并对我区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中日高等教育的学术交流,我两次访问日本,参观了二十八所大学,参观了一些教育科学研究单位和实验性的中、小学校,在二十八所大学中,很多都是著名的或者是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如东京大学、筑波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同志社大学、关西大学、大阪府立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大阪教育大学等。我对其中的七所访问过两次。加上一九七九年以来,由于上海市与大阪市、大阪府和横滨市结成友好城市,两国高教界的专家,学者相互讲学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使我有机会结识了不少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创新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创新教育不断完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日本大学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和发展过程,极好地展现出日本大学创新教育的特点和21世纪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贯彻创新理念;探索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大学向社会开放,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以及品德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较早重视和开展健康教育的国家之一,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在标准指引、课程计划、内容确定、教师培养和效果监测等方面的发展已经颇为成熟,并取得良好效果。针对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尚未成为单独课程的现状,借鉴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发展经验,将有助于促进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尊重教育、敬畏教育的人都知晓,"校园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不仅反映了校园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也表明校园文化的状况可反映大学的治学水平。靠科教强国的日本,高等教育独具特色。笔者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就读于日本的大学,对其校园文化有较为深刻的体验。虽然各大学的校园文化各具特色,但也有相通之处:即在价值理念上,培养诚实、富有同情心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学校精神上,重视创造性,杜绝功利性;在管理上服务至上,对学生充分信任和尊重。这些特点,对于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的邀请,广东省高校科技考察团于6月15~22日到日本进行考察,从中得到几点启示:一、日本高新技术发展的背后有着强有力的科研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日本经济体系的先导性部门。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取得的显赫成就,主要是靠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发展来获得的。从70年代开始,日本的工业高新技术领域之所以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是有较坚实的基础科学研究作为后盾。但科学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科研成果必须通过技术环节,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其中存在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同时,科学研究不是空中楼阁,它需…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学教育情况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城市学院赴日考察团在日本岩手县立大学和阪南大学就日本高校的教育情况进行了参观、交流和研讨。阪南大学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经验、岩手县立大学软件信息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节能环保校园建设、日本大学教育的主要特点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丹宇  李伟 《文教资料》2011,(34):133-136
日本大学的企业家教育在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培养合格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其实施企业家教育现状、课程设置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将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