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友人说,他不久前写了一首八句的古风诗,有人看后不以为然,批评说这是什么诗呀?说是律诗,不合律诗要求;说是古风,有的句子却又入律,并说,古风诗不能有律句。友人问我,此说法对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一人告诉旁人说,他读过一首写虎的诗,诗做得好极、妙极,只有四句,便把虎的威武全描写尽了。听的人问:这四句诗是怎样写的?他说:头一句写的是一只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写的是这只虎不知为什么感到很苦,原句我记不起来了。听的人又说:既然第一二句记不起了,就说第三四句吧。这人抬头想了好半天,说:第三句的意思是我忘了,只有第四句记得明明白自,是说这只虎如何如何的凶。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因其简短通俗而广为流传。说其通俗,是指诗中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那么明明白白。于是也就是没人再去对它品词析句了。可许多问题往往就出在这想当然上,对本诗中“床”字的理解便是典型一例。 翻开小学语文第四册第59页,由诗文插图可见,诗人正手捻胡须,静立窗前,举头望月,其身后是床、枕及墙上条幅。显然,图中所示的“床”就是指睡觉的床。这种理解对不对呢?我们稍加推敲就不难发现,睡觉的“床前”虽然可以常见“明月光”,可诗人能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诗歌就深入人心,受到人们喜爱。中国有多少诗人?古代流传下来的,恐怕不难知道;而在当下,这个数字就难以统计了。有一句调侃的话,叫做"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一方面是说写诗的人多如牛毛,另一方面是说读诗的人寥若晨星。其实,这是一种随心所欲、不负责任的误解,它并没有说出诗歌的真相。真相是热爱诗歌的人是很多  相似文献   

5.
1.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矛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文论选》一卷本十一页,《论语》节选(原注)⑧巧笑倩兮三句——上二句见《诗·卫风·硕人》。“素以为绚”可能是散佚了的诗句。倩,面貌美好;盼,指眼里的黑白分明。素,白底,绚,文采。⑨礼后乎——是不是礼在后呢?这里没有具体说出后子什么。朱喜集注认为后于忠信。另说指仁。齐田按:这两个注,距离原文的真正涵义太远。这一段话有两个问题要注清楚,硕人这首诗的主题,它和‘礼’有什么关系:第二,古代绘画的工艺过程如何,它怎么能比喻“礼后乎。”我们先看看《卫风·硕人》这首诗的小  相似文献   

6.
生命成诗     
记得有一个诗人说过:到最后生命总能成诗。当我看到这句诗,向另一个好友吟诵的时候,他不屑地说:我们都是农村人,生命能成诗?生命到最后就是一个包子,我们就是里面的馅。我语塞。想起了家人,想到曾祖母那双忧伤的望着远方的空洞的眼睛;想到爷爷奶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轮回的苦难;想到父亲用斧头砍就  相似文献   

7.
在一所著名大学里的历史课上,教授正在向来自各国的同学提问:“‘要生存还是要灭亡’这句名言出自谁的笔下?”沉寂了半天之后,古田站起来说:“威廉·莎士比亚。”“很好,被誉为‘欧洲的良心’的是谁?”“罗曼·罗兰。”“‘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这句名言最早出自谁之口?”“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很好,那么,‘民有、民治、民享’是谁说的?”“1863年,亚伯拉罕·林肯说的。”“完全正确,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位日本学生,可是作为欧洲国家的学生却答不出来,太遗憾了。”教授不无感慨地说道。“把日本人干掉!”突然有人发出…  相似文献   

8.
正看到一句风靡网络的话形容职场:要么狠,要么忍,要么滚。有一条微博也被转发多次。你每前行一步,会发现对你打击最大的不是明刀而是暗箭;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的战友;不是拼实力而是比龌龊,多少豪杰死在误会委屈之下。似乎职场上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钩心斗角,没有善良的人,诚实的人受欺辱。职场上真的这么复杂黑暗吗?一个纯洁善良的人注定没有出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营造好心境     
市声喧哗 ,物欲横流,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不善于营造良好的心境,你将会有无穷的烦恼。   荷尔德林有一句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由海德格尔作了哲学上的阐述后就成为一句名言了。其实这“诗意地栖居”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心境的营造。好的心境是花,是虹 ,是雾,它让你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拥有好心境,你便会豁达乐观,感受到生活中无边的乐趣,甚至令你遇难呈祥。而坏心境如魔鬼和瘟疫,让你时时体味着一腔苦心和满天愁云,让你终日郁郁寡欢,疾病缠身。   弥尔顿曾说:“心,乃是你动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国,…  相似文献   

10.
阿乐     
有位名人说:生活就是美。我要说:生活就是乐。著名诗人何其芳有一首诗,其中几句是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保障……这是何其芳写给少男少女的诗。阿乐是男孩子,他生活得多么快乐!他快乐,女孩子也快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当然是与人乐乐了。你就看阿乐的乐吧——主持人小欣  相似文献   

11.
两人或更多人各写一句或几句而成的诗,称为联句诗。比如: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此诗的前两句由唐文宗所吟,后两句为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续。到了宋代,文学家苏轼对柳公权的续句大不以为然,说其尽是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历来被称为佳句,尤其是第一句,令人喜爱。例如:皎然说它“情在言外”;王国维说此旬“妙处唯在不隔”。这句诗写得确实不错,一般人都认为它好在自然,情景契合,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等。那么,怎样  相似文献   

13.
课件出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师:谁来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师:能说一说这句诗给了你什么启发吗?生:……师:你们体会得很好,这句诗语言精练,寓意深刻。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说的吗?  相似文献   

14.
李凌 《教学随笔》2014,(7):94-95
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足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峰之势,化腐朽为神奇,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15.
<正>写人记事,总少不了人物外貌描写,成功的外貌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鲜明,有立体感。但是,批阅学生作文,发现大多数学生写人物外貌时,要么"千人一面,"没有个性;要么头一句,脚一句,让人读得迷迷糊糊;要么大段的人物外貌描写和中心内容关系不大……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外貌鲜明、有立体感呢?下面我就谈几点拙见。一、抓特征,显神韵,避免千人一面俗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外貌。我们要善于抓住其显著的外貌特征准确描绘,努力写出一个  相似文献   

16.
在几千年约定俗成的语境中,有不少诗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言、警句。经常被人用到的是一句诗的上半句,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后半句,更有可圈可点之处呢?  相似文献   

17.
《杂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杂诗,写零星感想的诗。这首诗用向人发问的口吻,来表达诗人对故乡近况的关心。写得清新、活泼、自然,读起来使人感到既优美又亲切,很有诗味。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两句是说:您是从咱们的家乡来的,自然晓得家乡的事儿。“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两句是说:您能不能告诉我,在您出发前来的时候,那雕绘着花纹的窗前,几棵在寒冬里傲然挺立的梅树开花了没有?  相似文献   

18.
客:《孔雀东南飞》诗前小序里说,这首民歌是"汉末建安中"的作品,可是我看到一些书上说它产生比较晚,例如是南朝齐、梁间的诗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应当相信哪种说法?主:这问题很难回答。民歌同一般诗人的作品不同,很难确定绝对的时间;它在流传的过程里会发生各种变化,例如可能被加上几句,改动几句,等到被记录下来,文本完全凝定了,其间往往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像这样的作品你说它算是什么时候的呢。  相似文献   

19.
李凌 《教学随笔》2014,(Z2):94-95
<正>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峰之势,化腐朽为神奇,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这种别开生面,不落窠臼,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其诗构思之巧妙。  相似文献   

20.
在节外生枝     
吴德伟 《四川教育》2006,(10):28-28
【案例】初步体会了《石灰吟》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诗句后,有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然无声,老师也愣住了,这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