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研究其"境界说"内涵者甚多,而研究其提出者很少,从词学史角度对比去研究的就更少了。本文简要对比了"境界说"与"兴趣说"、"神韵说",大致梳理了《人间词话》中典型词家在王国维"境界说"理论背景下的优劣得失,旨在分析"词以境界为最上"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及"意境"出现的频次进行对比,发现"境界"出现的次数远高于"意境","意境"一词主要出现于《人间词乙稿序》中,所以《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是"境界"说。在此基础上对"境界"及"意境"的美学内涵进行辨微,认为"境界"说包括美学特征论和人生修养论,其美学内涵大于"意境"说。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历来多以"境界说"为其论述内容。我们对"人间"一词,从"忧生"、"忧世"意识、情感的真切和形象的鲜明作出新阐释,认为王国维选择以美育育人的人生之路,关注人生苦痛、抒发人性之真和语言应该"俗化"的审美标准,共同构成了《人间词话》中的"人间"意识,体现出他悲天悯人的"人间"情怀。  相似文献   

5.
《人间词话》是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诗歌理论名作,高中诗词阅读鉴赏也常涉及,像"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境界说"。作者开篇就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7.
"境界"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是王国维后期文艺理论的核心。《人间词话》代表了王氏诗学的最高成就,"境界说"是他倾尽全力精心构建的灵魂之所。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从《人间词话》创作的背景、思想来源及《人间词话》的境界说来阐释王国维追寻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中心,而“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真”。“真”是王国雏整个文学批评理论的出发点,是衡量作品的基本标准。他在《人间词话》中通过品评词作阐述了“境界”之“真”的具体内涵。在众多词人中,王国维对李煜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文拟从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这一视角,从艺术品位和创作论上探讨其“境界说”之“真”。  相似文献   

10.
正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特有的形态,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青睐,但在众多的词论著作中能自出机杼、自成一家的并不多见。近代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可谓是迄今为止词论研究中的上乘之作,他的"境界"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境界方面论词,《人间词话》无疑是一座绕不过的  相似文献   

11.
蝶恋花满地霜花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1877—1927),一代国学大师,他著有《人间词话》、《人间词》,其核心理论是“境界说”,他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手稿》第三十五则)。这首《蝶恋花》是《人间词》中一首抒写人间离别之苦的词作,就王国维所提出的“境界说”而言,它的确是一首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多次提到"真".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状物,要讲究一个"真"字,不能无病呻吟或是隔靴搔痒.王国维所讲的"真",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这种境界要求"不隔",要求情感与言词的真实生动.可以说,"真"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重要范畴,也是为我们历代所推崇的一道真理.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境界"作为衡量诗词价值的标准,但是境界的内涵历来各家解释不一。本文在参照前代名家的解释基础上,认为境界的核心是"真",并对"真"含义进行界定,对"真"的性质进行分析概说。  相似文献   

14.
吉梅 《语文天地》2008,(5):63-64
诗情画意的融合是中国古典美学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里的"境界"即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景物的有机融  相似文献   

15.
姜夔是南宋大词人,一生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作格律严密,素以空灵含蓄著称,然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评价不高,其原因在于姜夔其人其词离王国维推崇的"境界"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6.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语引自晏殊的《蝶恋花》,指做学问要另辟蹊径,独上高楼,开阔视野。这是对研究对象的选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一生创作词115阂,绝大部分作品是1905-1909年之间写成的。它们出版的情况是:《观堂集杯》眷24*长短句”23阂,《观堂集杯》的《营体词》且卷92闯(其末尾《闽是1910-1920年创作的)。这115闽除去后4阂,被冠以《人间词》名之,广为流传。“人间”释义王国维的诗词创作境界高绝,非常人所及。其词创作以《人间词》名之,仅这“人间”的称谓,就足见王国维的用心。当代学者陈鸿祥先生在其专著《王国维与文学护中指出在《人间调》111闽中,直用“人间”者33例。王国维惯用“人间”,实在与其词作的“往复幽咽,动摇人心”的基调相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境界说是王国维标示词艺术特性的美学范畴。他论词首标境界,《人间词话》第一条:“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  相似文献   

20.
《人间词话》(发表于1908—1909年)是王国维(1877—1927)最具创意的论著之一,明确提出了境界说。这是一部美学——诗学论著,王国维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证,阐述境界说;同时也以境界说为基准。评论中国古典诗词。《人间词话》及境界说,作为王国维治学途径转变(他在三十岁之前主要致力于西学研究,在三十岁之后主要致力于国学研究)之后兼容中西美学、诗学有关思想的成果,基本上摆脱了西方理论的束缚,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从文体看,《人间词话》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体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符合国人的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