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高等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责任.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党建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展开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使高校党建工作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展开,把高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作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要依靠全体教师、干部的共同努力,必须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学科渗透德育的两个切入点,并从教风建设、教学改革和管理、学科建设、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生活动、奖励制度、职称评审、尊师爱生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教师工作,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做到把教书育人的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关于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学生沉迷于“网游”、学生诚信危机、学生社会道德缺失等问题频繁见诸报端。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与家庭教育的原因。笔者仅从学校德育这个维度就其成因和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近几年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紧紧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服务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所取得的“三个结合”.“四项育人”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重大作用的重要路径。从国民教育这一方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是国民教育贯彻和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针的必然要求。它不仅为国民教育系列的学校德育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活力,而且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德育机制,增强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不仅是对国民教育德育内容的扩充和整合,同时也为当前德育机制的加强和改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提高国民素质为本。 从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是国民精神的竞争,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到兴旺发达,乃至昌盛富强,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教育大计、应是育人为本。育人当然包括让受教育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但育人的根本追求在于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在于振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既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影响和决定着中国在未来竞争中的地位与前途。目前在校的青少年能否担负起这个历史的重任,关键在于提高道德素质的教育。因此教育的真谛是教人做人,是焕发人去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有利于民族发展的人。 教人做人必须重视德育,德育的功能具有多元性,而追其根底在于育德。长期以来,我们德育的偏误在于忽视育德,而过多地强调德育的社会功能。从提高民族素质和国民精神来看,育德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国民意识,让学生知道人生的真正价值,并积极在行为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新一代充满着民族责任感,义务感,并立志报效国家时,这个民族才  相似文献   

7.
肖莉 《小学生时空》2011,(2):2-F0002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九小学在坚持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8.
《西藏教育》2008,(3):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昆明地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年年提前被选聘一空,用人单位评价:地校毕业生适应形势,头脑灵活,适应工作能力较强,谦虚好学,吃苦耐劳,应用面广,竞争力强。昆明地校的毕业生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得益于学校的改革,得益于学校德育为本的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10.
《甘肃教育》2013,(24):F0002-F0002
景泰县第一小学(原名景泰县职工子弟小学)始建于1978年,学校占地10058.6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32个,学生2000多人,  相似文献   

1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党在新时期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理念,在实际贯彻落实中还存在对“德育为先”理念认识的偏颇。文中从“德育为先”理念的解读入手,厘清“德育为先”的相关内涵,提出深入落实“德育为先”的六个结合,确保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校在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面前,调整思路,反复实践,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路子,创设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新型德育模式。“德育为先”,即德育是一切课程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我校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一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展开首先应考虑它的育人功能;二是从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出发,开展德育工作。各年级德育均有不同的侧重点,初一年级着重进行以礼貌、礼节、礼仪“三礼”为载体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3.
深入探析高校落实"德育为先"理念的路径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高校落实"德育为先"理念的意义及原则,并提出高校落实"德育为先"理念的具体对策,形成高校落实"德育为先"理念路径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可塑性强是大学生的重要特征。学校应当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东西,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因此。民办本科高校德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把教育定位在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上。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从而使学生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是育人的圣地,育人是其宗旨。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建设性地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确保了学校良好的治安和教育教学秩序,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建立五大体系,确保德育实效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向德育要质量的育人目  相似文献   

16.
创立“生产育人”新理念 完善高职德育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一支新生力量,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就德育而言,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总体要求上是一致的,两者存在许多共性。但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途径、方法与普通高等教育差异较大,尤其在知识结构、素质类型和能力要求上存在根本区别,这就对高职德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高职德育的特殊性,形成新的育人理念、探索高职德育的新途径、创建高职德育的新模式、完善高职德育体系是现阶段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郑作广 《广西教育》2004,(6A):5-6,41
中小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挥中小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功能.不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牢牢把握这样三个基本观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效为重。  相似文献   

18.
一、德育为先,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增强德育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实效性。1.要进一步突出德育工作理念的科学性。德育工作必须突出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处理好三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挥中小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功能,不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牢牢把握这样三个基本观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效为重。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育人。教书,归根到底也是为了育人。因此,学校组织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当把教育人、培育人作为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应当育什么样的人?怎样去育人?必须树立起正确的育人观。针对…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