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语言、文化和社会的交际性活动,是翻译和文学的有机结合。作者创作要有生活体验,要有审美情感;而译者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是基于文学创作之上的艺术再创造,努力达到与原作者的"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2.
翻译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对它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其自身普遍的、本质的特征,然而目前人们对翻译文学特征的论述明显不够,甚至往往把它和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混为一谈。本文引入"杂合"概念,论述了杂合性是翻译文学普遍的、本质的特征,是文学翻译具有跨语言、文化"再创作"性的必然结果。杂合性彰显了翻译文学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研究,它本质上是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语言、文学、文化译介研究。杂合性是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对进一步建构翻译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都是一种语言与另外一种语言的转换。为了能更好的践行翻译实践活动,译者应首先分清楚文本类型,以及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特点,从而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功能翻译理论有较强的目的性,跨越了文化的界限,适应不同的交际活动。功能翻译的范畴包括文章的作者和后来的翻译者,以及对文章起解释作用的译文,促进了文学翻译的多元化。功能翻译是在跨语言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活动,翻译工作的中心是翻译目的,调整好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范畴关系,有利于文学翻译批判多视角的形成,确保文学翻译批评处于一种动态的的可见范围内。文学翻译呈现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各具其特色,人类要彼此交流,必须通过翻译的途径来实现。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其特点同样体现在广告的翻译中。国际广告的翻译显然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译者需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翻译时也须注意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翻译变形"为一种非正常翻译手段,它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在晚清小说翻译中尤为突出。以往翻译研究大多从文本转换层面来对之做出界定,结果将之排除在翻译之外,而遭后世诟病。通过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路径,探究晚清"翻译变形"背后的文化成因,认为,"接受语境"和"诗学观念"造成了"变形"的外部压力和内部诱因,致使与翻译之正法背道而驰,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又是合理的、可取的,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演进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翻译过程其实就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过程。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从而使翻译更加准确,更加符合美学标准,以最终臻于"化境"与"传神"的最高境界。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翻译与语言模糊性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合文学作品汉英翻译的实践,对模糊语言的美学特征进行总结,进而得出这一结论:对于文学翻译的"模糊性"的正确把握与认知对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都会受到本族文化和自身文化意识局限性的影响,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失在所难免。英国语言学家埃杰顿的《金瓶梅》英文全译本TheGoldenLotus成功体现了译者的双语才能和双文化功底,但在《金瓶梅》中,"哭"的大量描写反映了"哭"一词除字典意义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在埃杰顿的TheGoldenLotus中cry,weep,sob,mourn,bemoan,lament等英文词的言辞语境并不能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语境。语言与文化、文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翻译中的"文化传真"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由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都会受到本族文化和自身文化意识局限性的影响,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失在所难免。英国语言学家埃杰顿的《金瓶梅》英文全译本TheGoldenLotus成功体现了译者的双语才能和双文化功底,但在《金瓶梅》中,"哭"的大量描写反映了"哭"一词除字典意义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在埃杰顿的TheGoldenLotus中cry,weep,sob,mourn,bemoan,lament等英文词的言辞语境并不能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语境。语言与文化、文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翻译中的"文化传真"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向本民族读者介绍外国文学或向外国读者介绍本民族的文学,通过对英汉人际称谓的翻译,体现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并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结合具体文学实例展现出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种用与原语不同的语言将原作表达出来的艺术。翻译有很多种类,包括口译、广告翻译、会议翻译、文学翻译等等。在各种翻译当中,文学翻译由于其涵盖的范围广、文体多、所涉社会文化层面宽而成为译者密切关注、重点研究的课题。各国的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类型。译者,面对不同类型的文学文本,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译无定规",根据文学翻译的特点,译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文化环境,处理好文化误读现象;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注重形神兼备,必要时形可做改动;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审美,译出"意境"。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世界文化交流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翻译在单纯的语言转换的基础上对原文也进行了一定的再创作。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下的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化误读,为了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必须要慎重对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因而文化误读也是目前翻译理论界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文学翻译的特点,就文化误读的产生及接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化语境在对语言的使用以及语言功能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文学翻译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来说更加复杂,它同时涉及了相当多的文化因素,所以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文化语境下原文所特有的含义。本文以文化语境为切入点,从感情色彩、源语言、译入语与译者等方面探究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本质是文化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珺 《当代教育论坛》2009,(11):110-111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我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和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和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本文试以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切入点,从语言和文化,语言和翻译及文化和翻译三个方面来阐述翻译实际上是翻译文化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看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的教学过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需要进行跨文化与跨语际的交流。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翻译"实践。近年来翻译学科的"文化转向"尤其是有关"翻译政治"的讨论,势必对对外汉语学科的自我认同与自我理解产生重要的启示。能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将对外汉语教学理解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已成为决定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念认为,"创造性"是一种创新能力,与翻译毫无关系,因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通常被看作原语文本的复制或模仿。然而,近来的翻译研究却显示,译者的重要性在文学翻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甚至提出,目前的翻译研究在经历了"文化转向"之后正在经历着"创造性转向"。因此,在发挥译者的创造性之前,有必要弄清楚文学翻译中"创造性"的定义及其与"忠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和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和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本文试以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切入点,从语言和文化,语言和翻译及文化和翻译三个方面来阐述翻译实际上是翻译文化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商务英语翻译是国际交流中最普遍的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活动,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翻译人员既要掌握正确的语法,也要重视专业性与实践性,涉及深层次、大范围的文化,是商业交流、语言与文化间的融合。商务英语翻译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个体差异与生活方式、历史常识、文学等方面。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要增强跨文化意识,探索不同文化的契合点,了解专业用语等,从而更好地开展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9.
晋剑琴 《现代英语》2023,(23):105-107
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生的今天,翻译作为语言沟通的桥梁,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翻译时,译者不仅要面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差异,还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基于此,文章从翻译与语言文化的关系出发,探析了文化差异视角下的翻译策略,以期提高英语翻译的质量,促进中西语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田园交响曲》的译者李玉民先生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本文将从文学翻译的美学范畴和审美标准的角度来鉴赏《田园交响曲》译作在内容、语言形式和意境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种种美学元素;并且分析了审美观下文学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