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傣族织锦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锦的纺织工艺特别是图案纹饰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通过探讨傣锦的工艺技术以及图案的纹饰类型,对傣锦的技术特点和图案纹饰的艺术形式进行解析,揭示傣锦的装饰美与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它对民族服饰设计提供良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一个繁荣时期,瓷器的纹饰和造型不同于前代,在前朝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很多瓷器与花连在一起,不仅在纹饰上大量采用花的图案,而且造型上也运用花的外观,这是文人的审美思想在瓷器制作上的反应,形成一种花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宋朝政策轻松、经济空前发展、文化高度繁荣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王砚天 《文教资料》2012,(8):101-102,116
清代康熙官窑瓷器出现的"秃尾龙"纹饰,不是我国山东和东北地区民间传说中的"秃尾巴老李",是"秃尾巴老李"产生前的"秃尾龙"形象。其寓意不是满族统治者怀念东北故土的"望乡情怀",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表现的是康熙皇帝对生母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4.
黎家君 《教师》2022,(13):60-62
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地区众多民族的古代文化瑰宝,它不仅可作为乐器、神器及礼器,还是财富的象征。而铜鼓纹饰是铜鼓上装饰花纹的总称。在小学美术高年段课堂中,融入铜鼓纹饰图案的教学,让传统纹饰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相结合,既可以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将纹饰图案进行创新应用,既符合广大学生对时代元素的追求,又不破坏原始图案表达的最初本意,进而为传承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效的措施及方法。文章以弘扬核心传统文化为主要思想,对部分铜鼓纹饰进行创新,并尝试将其运用于铜鼓鼓面的制作中,寻求与之相符的当代文化载体,让优秀的铜鼓文化之花盛开在学生的心中。  相似文献   

5.
日用瓷器不仅仅是一件供人使用的产品,它的图案设计还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的造型、色彩、构图,都要为其外观与功能及消费人群服务.本文总结概括了目前日用瓷器图案的概况,并对其中的市场潜力开发,提出了几点观点进行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阐述"装饰图案"的美学特征和几种常见表现方式,针对在图案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正确的观察、写生和设计科学的相结合、怎样体现出装饰图案的美学特征等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庄子与萨特的自由思想有着各自的本体依据,前者为"道论",后者则是"存在先于本质"论;二人在自由观上有着诸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实现自由的条件之差异、他人限制与人我和谐同一之差异、对客观规律和自然的认知把握之差异、对己负责与对全体负责之差异、积极行动与消极无为之差异、审美艺术倾向之差异;但从二人自由思想的差异性中也能透视出二者思想的共性,主要表现在自由思想都关注人,重视人的精神自由,都具有典型的美学色彩等。  相似文献   

8.
"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魏晋时期,玄学美学本体论由自然宇宙观转向了人文本体观,玄学的"自然"主义思想是对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继承方面:"自然"即"道性"本体。超越方面:"自然"即"精神生命"的自由性;"自然"即返归本真存在的生命自觉。魏晋玄学作为人生本体之学,其命意在于精神生命的自由与解放,其目的在于借本体的追问,给生命的自由找一个终极的依据,借对"自然"本体的确认,为无限的、自由的、自然本真的生命作注释,从而使生命返归本真的存在状态,成就个体生命的诗意自然、自由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宋代的鱼纹饰具有多样化的艺术特点,在艺术创新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性。拟对宋代陶瓷鱼纹图案装饰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阐述鱼纹审美中的艺术价值,对其文化意蕴及影响价值进行简单的探究,旨在为艺术文化的传承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们进行技术、学问和道德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以期提升和进步,叫作"切磋"。其实,"切磋"最初的意义是指一种工艺方法:加工兽骨为"切",加工象牙为"磋",加工玉为"琢",加工石为"磨"。《尔雅·释器》曰:"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将兽骨、象牙等自然材料加工成器物,是其功用、价值的一种提升,由此延伸到技术、学问和道德等领域的提升,也就很自然了。《论衡·量知》说:"骨曰切,象曰瑳(‘瑳'通‘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对这一点讲得很明白。"  相似文献   

12.
纹饰提取对残损文物数字化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出土的西汉铜镜纹饰表面铜绿覆盖、边缘侵蚀模糊、轮廓特征难以提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二维和三维特征的古铜镜纹饰提取方法。借助微距镜头相机和超景深显微镜采集古铜镜碎片的二维和三维影像,根据2种维度信息的不同特点进行图像预处理和二维、三维特征模型的构建。将稀疏表示技术与古铜镜表面纹饰的二维和三维特征相融合,提取完整的古铜镜纹饰轮廓,并通过形态学处理和轮廓平滑技术强化纹饰图像。结果表明,“高清相机+超景深显微镜”的原始纹饰图案采集模式结合基于稀疏表示的特征融合技术能够解决薄小碎片纹饰图案难以准确提取的问题,可以原真性还原古铜镜纹饰。  相似文献   

13.
白裤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粘膏画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本文试图在白裤瑶族粘膏画纹饰中提取有关设计元素应用到现代陶瓷餐具中,为其增加新的装饰和文化力量,也将民族性与时尚性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人们审美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陶瓷餐具作品。基于这个实际需求,我们在深入研究白裤瑶族文化背景和粘膏画工艺的基础上,提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纹饰图案,挖掘图案背后的文化价值并将其运用在陶瓷餐具中,赋予现代陶瓷餐具新的内在神韵,更希望借此方式弘扬民族传统技艺,传承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咸阳博物院藏有一件螭虎绕凤玉剑首,顶面饰螭虎绕凤图案,背面饰谷纹和变形凤鸟纹图案,征集于汉元帝渭陵附近的新庄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考古资料,通过对其工艺、造型、纹饰等特点的分析,认为这件螭虎绕凤玉剑首的制作时代应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为改制玉器,是王侯贵族的陪葬品,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三〉图案教学的方法图案教学以教学生掌握图案的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要培养其独立运用技法作图案画的能力。不讲基础知识,就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盲目性;纯讲述理论不去引导学生对自然生活的认识,图案就不可能有生气,这两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图案教学方法很多,现介绍一些主要的教学方法:(1)以自然为师,找图案规律图案纹样一般都以生活中的花、草等为基础的,教师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让学生观察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找到说明图案中对称、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剪纸区别于其他民族剪纸的特点在于:彝人平日生活中很少剪纸,不会将其用于生活娱乐,也不会将其作为装饰艺术呈现,它们大多与仪式有关联,是彝人在万物有灵、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宗教生活背景之下,以祭品的形式供献给鬼神的一种作品,成为仪式中无可替代的象征符号。凉山彝族剪纸,以它独特的功用、内涵,诠释潜藏于图案背后的彝人之民俗信仰和宗教观念,透视出这个民族的情志。  相似文献   

17.
青铜钟乃众乐之首,然而其功用问题却一直未有较为全面的总结。如若不将青铜钟的起源梳理清楚,就难以论述明白它的发展脉络。青铜钟的功用主要是祭祀宴飨、演奏乐舞、象征等级地位、赏赐臣下和军用目的。起源问题主要从文字学和考古学两个角度予以探讨,后者中又包括"北来说"、"南来说"、"南北交流说"以及其他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图像入手,通过梳理唐墓壁画中的植物种类和特点来分析唐代对植物的喜好和绘画呈现的相关问题,分析以木本植物为主,文中未对图案中出现的变体花草纹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彝族漆器的造型特征、图案纹饰、色彩运用与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寓意构成了“三色文化”的特点。彝族漆器艺术蕴含丰富的地域性特点、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人文情怀和图腾崇拜,揭示了彝族漆器其蕴含着的彝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美。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吾尔族纹饰有其自己的造型与颜色特点、审美取向.像这样的民族艺术形式可以与为设计师提供创意的源泉,创造出新的具有时代感和民族传统意味设计元素.尝试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利用现代图形创意手法对新疆维吾尔族纹饰进行创新,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并增强设计作品的感染力,新疆维吾尔族纹饰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创新手法不是简单的挪用,应结合现代设计手段对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