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雷雨》和《日出》这两部作品有如下一些相同点: 其一,《雷雨》和《日出》的题材都是来自作家极为熟悉的生活。其二,《雷雨》和《日出》都是作家激情和深思交合、融汇、凝聚的结晶。其三,《雷雨》和《日出》都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艺术典型。其四,《雷雨》和《日出》的戏剧冲突都非常尖锐,紧张,有撕肝裂肺的力量。其五,《雷雨》和《日出》的语言,都有口语化、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是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们是那样的莹洁明亮、光鉴毫芒,照得出人类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与真假,把人类生活的本相清澈地映现出来;它们应是人类生活的教科书,阐述出深邃精辟的真理,传达出丰富深沉的感情,给人以启示、鼓舞和力量。曹禺的《雷雨》和《日出》不正是这样的作品吗? 《雷雨》和《日出》描绘了不同的人物,展示了不同的生活场景,再现了不同的人生悲剧,但却揭示出相同的真理,并且互相补充,使真理的表现更充分、更全面、更有力。这一点我们从《雷雨》和《日出》中的女主角——周繁漪和陈白露这两个形象的身上就可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3.
曹禺作为我国戏剧史上的领军人物,他的《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犹如一座座丰碑,屹立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和中国近现代话剧史上。曹禺不仅是一位在戏剧艺术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大家,同时也是我国现代语言艺术大师,从他的代表作《雷雨》中,就可以充分体会到他话剧语言的高度性格化、动作化,以及贯穿其中的鲜明的诗画感。  相似文献   

4.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于一九三六年发表了四幕剧《日出》。这两部剧作的相继问世,使曹禺步入了著名剧作家的行列,也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雷雨》的创作已表明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勇于探索的作家,《日出》  相似文献   

5.
曹禺的话剧 ,确立了中国话剧剧场艺术 ,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曹禺的话剧具有诗一般的抒情风格 ,这是因为作者成功运用了缤纷多彩的意象。我们可以从曹禺的四部著名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和《家》中看到这一鲜明的特点 ,从而了解意象对于表现人物性格情绪、传达作者写作意图以及增加作品艺术色彩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曹禺的《雷雨》、《日出》之所以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迷人的艺术魅力,与细节描写处透露出的精微是分不开的。《雷雨》中的时间细节和《日出》中的货币单位细节描写,串联巧妙、严密、富有逻辑性,在作品中担负着聚小成大、着微显著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说《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悲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及改编的《家》。在经受了半个世纪考验后的今天仍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且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更新,其深刻性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何以如此?恐怕谁也无法回答出问题的全部,即使是剧作家本人。笔者认为,曹禺悲剧艺术能表现出无穷魅力和独特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对“人”所做的种种探索和表达具有一种浓厚的形而上意味。这种对人的哲  相似文献   

9.
罗洪秀 《新疆教育》2012,(10):54-5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话剧史上出现了一位艺术大师级的剧作家曹禺。他的《雷雨》以及《日出》、《原野》的出现,使得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从此走向成熟,把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最轰动、热烈的巅峰时期。同时,也使得“人及人类命运”的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除了小说之外有了新的关注、思考和探索,本文从《雷雨》中生存悲剧的际遇去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0.
曹禺同志的著名话剧《日出》,作为中国话剧运动史上的奠基作品和他的代表作品,多少年来,人们对它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所获得的成就。一直是赞誉的;但是在具体地研究它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场面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时,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这说明,我们仍然有必要对它做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根据自己在平日教学中的体会,就《日出》中的主要人物、主题思想和第三幕的处理三个问题,谈谈自  相似文献   

11.
曹禺是我国优秀的戏剧大师,其前期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深刻的主题表达形成了曹禺创作生涯的"黄金时代"。文章在肯定其前期创作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其作品中现代性形成的时代背景、文化心理、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殊情境,分析其作品现代性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泰山极顶》一文(见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长期以来被称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作品,因而被做为范文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但我觉得,在思想内容上,这篇作品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而在艺术上也不见得十分的佳。 文章从想到泰山极顶看日出起笔,进而联想到登上泰山,如果看不到日出的“寡淡”心情,在读者心头布下借以突出主题的悬念。结尾写登上极顶,由于天气“阴沉沉”的,终于没能看到日出,然而,作者的“心却变得异常晴朗”起来。为什么呢?原  相似文献   

13.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中国话剧成热的标志,有的学者称它是“悲剧典范”。六十年来它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人们也一直在探索它深奥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但是,正像其它一些伟大作品一样,人们对它的理解产生了很多分歧,这原本是学术界常有的情况,不足为奇;《雷雨》问世后,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读者(观众)对它的理解又产生了矛盾,这种现在文学史上也并不罕见。令人难解的是曹禺本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所讲的有关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必修4《雷雨》是曹禺先生震惊文坛的处女作。1933年大学他行将毕业的,写出《雷雨》后,1935年夏他又创作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这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5.
在曹禺的戏剧创作道路上,《北京人》是一个重要作品。但其重要性,并不如许多评论家所说,它是曹禺全部剧作的高峰;而表现在它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剧作家在走过《原野》、《蜕变》那一段弯路以后(这两个戏表现了一种忽视社会矛盾的非现实主义倾向),从此又踏上现实主义的康庄大道,而且赶上了《雷雨》、《日出》的思想艺术水平。这样,  相似文献   

16.
尽管曹禺同志在《〈日出〉跋》里认为,“《雷雨》技巧上,我用的过份.”然而,《雷雨》的艺术技巧,在今天来说,仍然是足资人们细细品味与学习的.本文想就该剧第二幕中周朴园和侍萍的互相“发现”谈点浅见.所谓“发现”,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使那些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关系或仇敌关系.”其中又有两种情况:“有时只是一个人物被另一个人物‘发现’如前者已识破后者;有时双方互相‘发现’”(注).这两种情况在《雷雨》第二幕中都  相似文献   

17.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悲剧艺术担品,问世已历经半个世纪了.其间荣辱升沉、几经磨洗,但它们迄今而且仍将永在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个中立性自然一下难以清按,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即其永久生合力来稿于那些文本本身固有的审美张力所由产生的艺术合感.这一想感是什么?简而言之,便是那些文本中关于人的悲目的命运盛,或者说是对人的命运的某种神秘感.构成菌合作品的欣赏惑惑的美学因素固然十分复杂,其中当然包含着盲目对矛盾复杂、深刻征妙的人性的审美观照与天才的戏剧艺术表现方面,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这…  相似文献   

18.
巴金一直似兄长般十分关心、爱护曹禺,他以艺术家的敏感和高度的艺术鉴赏力,先后发现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家》等多部经典,并给予独特的崇高的评价,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戏剧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其他文艺家审读剧本更多地注重艺术形式不同,巴金读《雷雨》,他首先是感受剧本的内容,为《雷雨》艺术的情感冲击力所打动。对《日出》,巴金能够体味曹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巴金在《雄壮的景象》一文里为《日出》作的断言,在当时文坛里声音显得独特,但也可以说是我国作家中对《日出》的历史地位所作的最高的、也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巴金没有用庸俗社会学的观点解读话剧《家》,他完全用艺术审美的眼光来感受话剧《家》,理解话剧《家》,充分肯定了曹禺改编的《家》具有独立的生命。对话剧《家》,巴金明白曹禺在剧作融入他自己有关现实生活的真切的体验。因而,巴金对曹禺剧作的评价能作出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9.
对曹禺同志创作《雷雨》的主观思想和作品的客观意义是否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常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从作者自己的解释来看,作者的主观思想和作品的客观意义是不一致的。但我认为《雷雨》暴露了旧家庭和旧社会的罪恶,这和作者当时的主观思想是一致的;而作者创作《雷雨》的主观思想和作品的客观意义的不一致,则表现在另一个问题上,即《雷雨》通过周朴国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和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从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思  相似文献   

20.
《日出》和《底层》在结构艺术、悲喜剧、诗意的抒情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充分说明曹禺特别重视对外国优秀戏剧作品艺术经验的继承和借鉴,并在自己的剧作中创造性地吸收和发展。这正是《日出》取得独特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