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新课程下2012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特色,并根据化学试题提出了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会教育是安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徽近代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体系;其二,将英语和体育教育放在首位;其三,世俗化逐渐加强;其四,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教会教育是安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徽近代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体系;其二,将英语和体育教育放在首位;其三,世俗化逐渐加强;其四,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安徽琴书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查阅、田野调查等手段,梳理有关安徽琴书的起源研究,对起源于扬州清曲、起源于凤阳歌以及起源于山东琴书的三种观点进行了初步论证,得出安徽琴书起源于多种音乐形态相互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查阅、田野调查等手段,梳理有关安徽琴书的起源研究,对起源于扬州清曲、起源于凤阳歌以及起源于山东琴书的三种观点进行了初步论证,得出安徽琴书起源于多种音乐形态相互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安徽地方志的修撰在南宋获得迅速发展和兴盛,史载就有数十种,传世名志也不少,如罗愿的《新安志》、祝穆的《方舆胜览》、程大昌的《雍录》以及李寿鹏补刻的《吴群志》等。这些方志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区域分布较为集中,皖南成就居多;2.改革方志的传统体例、内容,兼载自然和人文;3.数量可观,类型齐全。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当时安徽,尤其皖南的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时期安徽习艺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安徽政府积极举办各项新政,创办习艺所为其中一项。习艺所的创办,对维护安徽社会的稳定、促进安徽实业的发展以及保存民间手工技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开办经费的困难,习艺所的积极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宋代以前,今安徽境内发生水灾、旱灾、震灾、风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旱灾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水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救灾,采取蠲赈、仓储和治水等救灾举措,这些措施对纾缓灾情、救助灾民,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安徽深受土匪之害,匪徒遍地横行,股匪所过之处,十室九空,对当时的安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民国时期的安徽土匪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其成因也受到安徽地理环境、民风传统、自然与人为灾害等等原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安徽自19世纪60年代初起,进入以水旱为主的史上罕见的灾害频仍和严重期,平均每个州县年均被灾1次,在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群发性和连续性特征凸显,前所未有的"奇灾"连年不绝。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村改革经历了改革预演和改革起步、缓步推进、加速推进、全面推进四阶段。其主要经验是:尊重农民首创、干群密切互动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民权利是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市场化取向、注重体制创新是激发农业活力的有效途径;着眼发展大局、注重统筹谋划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成功战略;立足本省实际、力求因地制宜是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村活力的重要保证。其当代启示是:坚持从农村生产力实际出发是农村改革成功的前提;坚持以农民为本是农村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农村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安徽查济村     
安徽泾县查济村外,桑树成林,苎麻成片,翠竹遍野,稻田无际。村中岑溪、石溪、许溪三条溪水悠悠流过,溪岸绿草如茵,山花烂漫。溪上疏疏落落地散布着形态各异的石板桥,桥体斑驳,藤萝缠绕。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沿着弯弯曲曲的溪水逶迤三五里,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因是依了山水之势造屋  相似文献   

13.
安徽的职业教育始于清末安庆求是学堂的创办,20世纪初办有实业学堂十多所,开创了安徽职业教育的先河。北洋军阀时期安徽职业教育得到初步发展,但是动荡不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一步加大了职业学校发展的力度,安徽职业教育也因而得到一定发展,但仍十分缓慢、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性质。因此,只有结束旧社会建立新社会,职业教育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抗美援朝战争前后,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巢县县委领导广大农民群众有步骤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巢县的土地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9月初至1950年底为第一阶段,选择典型乡开展土改试点工作;1950年底至1951年6月底为第二阶段,土改工作在全县铺开;1951年7月至1951年12月底为第三阶段,对土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复查纠偏。虽然土改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及时得到纠正,保证了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巢县的土地改革,改变了农村地区的封建土地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和壮大了乡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15.
分析生态省建设的内涵和生态安徽建设的现实选择意义,提出建设生态安徽必须制定相应对策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立足本土文化和"人""财"。课题组对皖南、皖北、皖东、皖西、皖中等地的7个县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要实现媒体与人的融合,贯通新闻业务,打造新媒体矩阵,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推进媒介共栖与媒资共享,加大改革力度配套"人""财"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重视"廉德"教育与培养,"廉德"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廉直、廉洁、清廉等内涵.传统廉政文化落实到实践,形成了廉于自身、廉于本职、廉于社会的三个层面要求.传统廉政文化力求修身、治国的统一;注重在全社会范围内去弘扬、培育廉德;注重发挥公务人员、读书人在廉政建设中的先导与垂范作用,这些对于当代党和政府开展廉政教育,实施廉政建设具有重要历史启迪意义.可以通过廉政思想、廉政人物、廉政故事、廉政镜鉴等四个层面去发挥廉政文化在当前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省辖淮河沿线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水污染问题。因此,要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地区工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积极提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时代,安徽新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积极融入徽文化特色实践教育,以适应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和学校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六朝时期安徽城镇历史变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是政区归属、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变化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城镇的置废兴衰过程,本文试述六朝时期安徽主要城镇的历史变迁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