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存在着注重因素列举、忽视立论依据,注重因素分析、忽视逻辑关系,注重共性因素、忽视个性特色,注重显性因素、忽视完整统一等问题.根据培养过程及其结构,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包括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组织、培养制度、导师队伍、平台建设、方案实施、培养评价等要素.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梳理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对为什么要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以说明,同时综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对如何进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例,本文首先分析创新型培养应具备的要素,然后探讨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多要素协同,具体包括课程体系、导师、学科和校内外等方面,最后给出建立多要素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文献出发,分析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局限,提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划分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种培养模式,两种模式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梳理出培养目标与理念、培养过程、培养主体、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等培养模式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做出客观系统的评价,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问卷设计和广泛的问卷调研,笔者取得了充分、翔实、可靠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各个要素做出综合评价。这种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实证研究以及创新的定量评价的方法目前都是比较少的。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做出客观系统的评价,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问卷设计和广泛的问卷调研,笔取得了充分的翔实可靠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各个要素做出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应用在研究生教育中,是一种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既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见仁见智,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表述也莫衷一是,从而影响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认识和改革创新。界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分析"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入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运作模型与组织样式。它主要由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隐性课程形式、教学管理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八大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际科研平台的团队学习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中形成的"立足国际科研平台,组建多学科背景的学习型研究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该模式的内涵和特点、研究生培养方式及培养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主要是课程教学、研究实践、学位论文撰写。通过对形成过程要素的优化和整合,达成形成过程要素组合最优化,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从而有效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招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针对"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从基本内涵以及实施运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机械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提出一种"探究式"培养模式。改变先理论学习后课题研究的一贯培养模式,提出入学后先进入实验室,在实践中累积问题,是为"探";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的放矢地选择并学习理论知识,并反哺于实践,是为"究"。通过"探"与"究"的灵活交叉,提升研究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促进理论知识在课题实践中的灵活运用,提高研究生自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力为后续深造奠定基础,又可促进研究生群体的"工程化"。以两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例开展试点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通过该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该群体的多元化发展注入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研究视角,提出基于"四位一体"理念的多面型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通过师生联合党支部、多维空间联络平台、传统文化沟通桥梁、"走出去"与"请进来"交流的方式,使研究生的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因此,研究成果对于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质量等方面阐述了培养教学与应用教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并分析了实施“三才”培养模式的社会意义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规范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尝试把"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作为理念,建立Experiment(实践E)-Thinking(思维T)-Competition(竞赛C)为基础框架的"ETC教学法"。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应用为例,探讨"ETC教学法"实践效果并进行具体阐述和分析。经实践,结果提示"ETC教学法"不仅可提高中医专业学位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而且在促进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积极性、理论转换为临床思维等方面有明显提高的作用,该法值得在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葛学彬 《高教论坛》2012,(7):109-112
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构建"三位一体"研究生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涵盖学校管理部门、导师、企业(社会)三个方位,分别对应调控子体系、监控子体系、落实子体系。每个子体系分工明确、协同工作,主要从教学改革、"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基地三大模块入手,创新培养模式,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文章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行分析,指出产学研结合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选择,探求其存在的困难,进而提出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构建多学科集成与交叉的培养环境与机制,培养未来能够解决综合性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与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具有知识多元、问题导向、协同创新等特性,也具有非常迫切的驱动力。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其生成路径和一些重要特征。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选择合适的学位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2007年9月颁布的"全国博士质量调查问卷",对五所研究型大学在读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及毕业博士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及毕业博士四者均认同"科研创新能力"、"基础和专业知识水平"为博士质量的要素,但在认同"学位论文质量"、"相关学科知识水平"为博士质量要素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Psychological impairment is an area of concern in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counseling program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otentially harmful consequences of impaired graduate students to graduate programs, faculty, other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counseling profession. The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trends,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regarding student screening, remediation, and dismissal from 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s within a Western framework. A process model for monitoring and interventio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大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生科研和实践能力训练、导师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建立研究生资助工作体系和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促进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还存在研究生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研究生管理体制、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只有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