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向东 《韶关大学学报》1992,13(1):0035-0039
戏剧中的静场,是戏剧动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剧作家都注重“静”的形态的布置。《雷雨》中静场的出钯表现在:(一)具有审美功能。戏剧的审美特征在于它的同步性,因而,剧作家便在冲突与冲突之间,巧妙地安排静场,使观众既有时间来进行审美活动,又使戏不失美感。(二)蕴含着强烈的动势。静场不“静”,是寓动于静,是以一种蕴味深刻的含蓄,表现着剧中人微妙而陷晦的情感搏斗,传达着剧作家的思想和哲学。(三)是无声的独白。静场是人物的心灵解说者,是无声的倾诉,是“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  相似文献   

2.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意境应该有新的阐述。首无从本质论角度就意境的理论和语言学渊源可以透视出意境的审美本质不仅是情景交融,主客体的统一,而且是一种“对现实回归的超越”。其次从创作论角度谈意境的创造必要注意取境和造境,而且要做到含蓄,境生象处。最后从鉴赏论的角度谈意境的审美实现有赖于欣赏者对作品的填补,领悟,达到“对现实的超越”和“生命本真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4.
散所抒发的是充满个性的情,我们称之为“自然”之情。散是情,散作常突破“常格”,用“变形”的手法抒发感情。变形是作对人物、事物、环境、景色所作的突破对象原形的一种描写,但这种变形应当遵循美的规律,遵循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规律,以及考虑到散评议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5.
美术教育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3.提高首先修养,充实完善人格。然而由于以往对美术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在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某些偏差。因此,端正观念,把握实施重点,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就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景物的四时推移,如何激活并引发诗人审美情感变易的现象,作一个审美心理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歌的审美风格特征及其成因,宋代文人的审美风格特征及其成因,诗词审美取向变迁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诗歌思维、诗歌审美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的探险之路上所作的探险努力与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悲喜剧作为一种审美样式在美学领域是独立存在的,其审美特质便是谐和、中正、自然质朴。在老舍漫长的创作历程中,悲剧性和喜剧 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喜剧创作艺术;老舍创作艺术的形成除了他尊重悲喜剧的审美特质,“半笑半恨看人生”外,还得力于旧北京的市民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的“中正”、“谐和”的美学取向。  相似文献   

11.
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在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提出。探讨原始艺术的起源必须把握住两个最主要方面,即原始艺术品和原始审美情感,章通过对原始艺术各种类型形成过程的略析和对流行的几种艺术起源论的综合述评,认为原努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艺术品到审美艺术品,从实用情感到审美情感的缓慢历程。  相似文献   

12.
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了学作品中蕴含着的知识美,认为好的学作品都溶注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审美体验,这些审美体验都必然地转化为知识美,存在于学作品之中,决定着学作品的价值与品位。  相似文献   

13.
本立足“艺术只能为他人和通过他人而存在”的观点,从社会基础、生产机制、营销策略三方面分析大众学繁荣的原因,认为变化了的学受众、符合受众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的生产机制,积极效的营销策略是当代大众学繁荣的主要原因;纯学应正视受众变化这一现实,在生产机制,特别是营销策略上向大众学借鉴,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读。  相似文献   

14.
陈海英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3):30-32,,42,
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是独特的,他的作品平淡恬静,和谐温馨,显现了一位人间到爱者的博大爱心。童年的幸福,父亲的教诲,老师的影响,再加上曲折的生活经历,无不影响了他的处世、作文章的态度-对世人的爱。而这表现在创作中就是汪普祺为我们编织了一个个温馨的世界,其中的人物都具有着博大的爱心,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显得那么地和谐。即使是偶有风雨,也是尽量平静、平和、尽量“给予人们一份欢乐”。  相似文献   

15.
困惑作为人类自身的一种生存体验,要转化为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就必须经过创造主体的审美反思。当困惑形成一股巨大的内驱力,艺术创造便成为学艺术家自我拯救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当代美学人学化发展的呼唤,补正美学研究中重“史”轻“论”的流弊,胡家祥先生推出了其新《审美学》并在书中构建起了自己的心灵美学理论体系。章从研究视界的转换、心灵结构图式的描绘,审美记的新定及“审美人”的塑造四个方面对《审美学》的理论特质作了解读与评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研究了国内几种外语教学的目标,认为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才是我国外语教学的最终发展方向,才是外语教学取得的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严海燕 《考试周刊》2013,(29):111-111
在加拿大学习培训后,针对中、加两国在政治制度、社会差异和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等方面的不同,根据教改精神,感到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应该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试验性地开展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潜移默化地把审美理念、意识和情趣慢慢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当代审美场研究始自80年代中后期。较早运用“场”的理论是林兴宅。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场研究,则是李欣复、章海荣、葛启进。上述论者对审美场的构成、审美场结构的动态性、审美场中主客体对应关系、审美场的类型、审美场效应等理论问题作了阐释。真正建立审美场理论体系的是袁鼎山。其《审美场论》从现实时空的审美场深入了心理状态的审美场;对审美场的各种力作了精当的描述和剖析;深入论述了各对应力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