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你会羡慕一个失去双腿的人吗? 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不.因为失去双腿,代表着残缺,代表着在别人的异样眼光和可怜中走完这并不顺利的一生. 但是你能想到,双腿残缺,却让一个人激发了更多的潜能,创造了更多的奇迹吗? 先天没有小腿排骨.她的一生就此开始,也就此注定不易.一岁时,小腿截肢,为了使她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母亲从小就不让她坐轮椅.  相似文献   

2.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家教悲剧:一位慈爱的母亲中年得女,溺爱至极,她整天抱着女儿爱不释怀。女儿该走路了,可她舍不得放她下地:女儿该上学了.可她怕女儿吃亏,整天把她锁在屋里;为了不让女儿孤独,她毅然辞去公职,亲自在家陪伴女儿负责她的饮食起居……结果,导致原本智商正常、神经正常的女儿,直到30岁时智商和思维还停留在5、6岁孩子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3.
内容提要这是一个残疾母亲的自述,讲述了她独特的奋斗经历,也讲述了她养育儿女的千辛万苦,还讲述了她如何带领女儿顺利地通过初考、中考及高考的全过程,展示了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世界。作者自两岁残疾,饱尝人间冷暖。她曾两度报考研究生而不得,也曾参加了七年成人自考才毕业,她曾生活困窘得被“请”到大街上,也曾为先天不足,后天多病的女儿操碎了心——她的女儿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曾经追星,贪玩,厌学,也有过青春期反抗……然而,她成功了。“知识改变命运”,她不仅使女儿成功地考上了北京四中,后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姑娘,自己也由一个“连普通女人都不如”的残疾妈妈成了一名女记者,成了一个让女儿自豪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感恩孩子     
送走了一届学生,又迎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精灵。当我第一次和他们见面的时候,我却意外地发现了班上竟有这样一个孩子:双腿行走不便,类似小儿麻痹症。报到那天,我见到了她的母亲,一个漂亮而不失庄重的  相似文献   

5.
采访者:本刊驻浙江慈溪小记者叶盛采访对象:倪相莲,26岁,因从小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残疾。天台县街头镇埠头村的倪相莲阿姨,因从小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残疾。虽然她坐在轮椅上,但她身残志不残,从小爱学习。她性格活泼开朗,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也很照顾她。可是上了平桥中学后,倪阿姨感到理科成绩跟不上,觉得自己不能做得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出色,另外也为减轻父母的负担,她选择了退学。退学之后她一直没闲着,自学了中医,在2005年又改学中药学。中药学共14门课程,目前她已经考过了11门。现在阿姨在家自办补习班,辅导别人学习。这次我回…  相似文献   

6.
华丽的冒险     
《学前教育》2006,(9):11-13
1974年4月的某个清晨,一位母亲醒来看着未满月的女儿酣睡身边,她会想些什么呢?我敢肯定,她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需要她呵护一生的娃娃若干年后也会和她选择同样的职业,像她一样在幼儿园对别家的孩子呵护备至。因为在母亲心里,这个女儿怎么呵护也不够。以后的日子,女儿的日常起居全由这位母亲料理得妥妥当当。母亲不让女儿插手一丁点儿家务。女儿读书后,母亲为了让她早上多睡会儿,恨不得连被子也帮她叠。要知道,大多数中国孩子都曾经把起床不需要叠被子当作梦想之一,像我就一度强烈希望发明一种可以自己打卷的被子,甚至女儿刚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母亲总是在一大清早就扛着墩布、拎着抹布,赶到女儿班上替她做完值日,再回到一墙之隔的幼儿园上班。旁人想到,母亲36岁才有她,那份宠爱也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7.
提起我的爸爸,只要认识他的人,没有不夸他的。为此,我常常感到非常自豪。我的爸爸是一个残疾人,他的双腿因3岁时得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他并没有因为双腿残疾而放弃生活。相反,爸爸从小就学习刻  相似文献   

8.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她的左腿瘫痪,只能病卧在床,失去了孩子应有的欢乐和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
《快乐阅读》2012,(5):1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到一个贫困生家中去家访。她的父母都是残疾人,父亲双腿残疾,母亲是个聋哑人,却有着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我的学生。一家三口就靠夫妻俩捡破烂度日,日子过得的确艰难。当我吃过晚饭走进她家时,她们一家正围着餐桌坐着,桌上放着一些最普通的水果——荸荠。看见我走进家门,孩子立即兴奋地跑过  相似文献   

10.
歌手李琛的名字,相信追星族们一定不会陌生,他的成名曲《窗外》,旋律优美而略带伤感,在歌迷中广为传唱。尽管腿有残疾,拄着双拐,李琛在MTV中的形象依然那么健康向上,只是稍显忧郁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像极了台湾歌手郑智化。是的,生活对于李琛来说,并非每天都像今天这般星光灿烂,尤其是一个残疾人,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演艺界站住脚,“星途”自然比别人多了几分艰辛……李琛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三岁时被小儿麻痹症夺去了双腿的健康,接着是父母的离异。此后,小李琛跟着母亲在西安老家艰难度日。母亲是坚强的,常对李琛说:…  相似文献   

11.
我女儿加利娜已经4岁。她的智力完全正常,想象力很丰富,观察力也挺强。但是,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她至今还不会走路。当去年我们第一次从医生那里听到那可怕的诊断时,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一辈子不会走路了,但我们想得更多的是:①怎样跟医生协作配合,给她治好病;②怎样教育好孩子,使她在心理上能得到正常、健康和充分的发展。我们首先帮助女儿克服由于自身的疾病而产生的那种窘困感和自卑感,不让她因身体缺陷和行动不便成为她的心理障碍,变成一个性格怪僻的人。在这方面奶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奶奶打心眼儿里疼爱她,几乎时刻都跟孙女待在一起。只要有奶奶在,孩子就显得活泼愉快。  相似文献   

12.
“好可爱”     
常啸 《教师》2014,(19):1-1
正日本知名作家乙武洋匡生来没有四肢,属于天生重症残障。这样残酷的事实,是哪一个母亲都不愿意接受的。因此,孩子生下来后,家人为了不让母亲心灵上受到打击,一直拖着不让母子相见。一个月后,母亲终于见到那个没有双臂,也没有双腿的孩子。在见到孩子的那一刹那,她没有尖叫晕倒,也没有痛哭失声,而是轻轻抱起孩子,带着慈爱的微笑说:"好可爱!"一声"好可爱",成了乙武洋匡自信的源泉。母亲没有给乙武洋匡一个健全的身躯,却给他营造了一个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他一颗正常人的心态。母亲告诉他,四肢不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母亲,生有一女.美丽而聪颖,她对她关爱有加。光阴荏苒.独生女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做母亲的手牵手把小女送入园内,但是心却放不下.有点空闲就去幼儿园找女儿.甚至佯称孩子有病。留孩子在家陪母亲玩。小女舍不得处熟悉了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4.
王若懿 《教育》2008,(7):49-50
曹雁没有健全的双腿,“行走”完全依靠轮椅和双拐,可她并没有因为那两条因小儿麻痹而致残的腿而放弃对人生的追求。经过近20年的辛苦努力,曹雁从自修专科开始,坚持读完了研究生课程。  相似文献   

15.
夏淑君自 1991年进厂以来,十年如一日,不仅在政治思想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学习技艺方面刻苦钻研、博采众长,虽身残但志坚,她用双手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她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之路。   夏淑君 3岁那年,命运跟她无情地开了个玩笑,小儿麻痹症给她留下了双腿残疾。她从小就学会了忍耐和默默承受生活的重压,这也养成了她非同常人的倔强个性。初中毕业后,她在家待业,但她不甘心就这样平平地挨过一生,她决心用双手向生活证明自己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毅然选择了宜兴市传统的紫砂艺术。   夏淑君…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他因病导致下肢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强忍住了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孩子,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相似文献   

17.
张国东 《班主任》2013,(5):56-56
宇晴是高二上学期转入我校的。送她报到时,她母亲哽咽着告诉我,孩子的父亲十年前因车祸永远地离开了她们,母亲怕孩子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婚,希望我能多关照孩子。看着宇晴瘦小的身躯,我心中顿时生起怜悯之情,连连答应她母亲一定不让她失望,因为宇晴是我班唯一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68年,美国的一位母亲因为幼儿园的老师教她的女儿认识了26个英文字母,而将幼儿园告上了法庭。母亲说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认识了26个字母,她便失去了这种想像力。为此,幼儿园理应承担法  相似文献   

19.
做和比别人好才有机会 一位黑人母亲带着女儿到商场买衣服。一个白人店员挡住女儿,不让她进试衣间试穿,还傲慢地说:“这个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个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黑人母亲根本不理睬,她对店员说:“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个试衣问,我就换一家店购衣!”店员为留住生意,只好让她们进了这个试衣间。  相似文献   

20.
妈妈的镜子     
从前,在日本一个偏远的村庄里住着一对夫妇。夫妇俩感到非常幸福,因为一个小女儿刚降临到这个家庭。他们叫她幸子,因为这个名字意味着她是个快乐幸福的孩子。幸子的童年充满欢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祝贺的礼物来陪伴她:她的第一套和服,精美宽大的腰带,当然还有一个用于一年一度玩偶节的布娃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