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构建我国环境权概念时,其内涵不应当囊括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程序性的环境权利应排除在环境权之外,要注意环境权只是环境权利的一部分,而且不应该把环境权主体扩展到自然体。环境权是指环境法规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生存环境所享有适宜的生态环境的权利,包括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清洁产品权、环境审美权、环境文化权、合适的日照权、环境安宁权和户外休闲权等。  相似文献   

2.
法律人格的确立是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等获得国际环境法主体地位,参与国际环境法律事务,享有国际环境法律权利承担国际环境法律义务的基本前提。本文从国际法主体和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国际环境法主体确立和发展的历史、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及其在国际环保事务中的独特作用、目前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环保实践的情况等的分析,论证了确立非政府组织国际环境法律人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国际环境法拓展了传统国际法的主体范围,明显地挑战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法主体结构。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鉴于国际环境法主体区别于国际法主体的特殊性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赋予非政府组织国际环境法主体资格是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视域下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赋予非政府组织国际环境法主体资格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需要在“正向”语境上,明确其独立参与国际环境关系、享有国际环境法上的权利并承担义务的法律能力的具体内容,如其享有的环境参与权、环境申诉权和环境知情权等权利及其承担的合法参与国际环境关系等义务;同时其“负向”意义上法律能力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也需加以明晰,如非政府组织是否具有主体资格、具有何种程度的主体资格,需要依照其规模、影响程度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实际能力来决定,非政府组织无权单独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件,申诉权也受到严格的限制等等。  相似文献   

4.
新闻侵权的定义应从新闻侵权主体、侵权手段、侵权客体三个方面入手。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应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侵权新闻作品的发表,侵权新闻作品的发表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加害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第十讲 犯罪主体一、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并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只有达到一定年令,并且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法人则一般不能成为犯罪主体.关于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刑法学界也有不同的意见.本教材的观点坚持法人不能成为犯罪主体,列举了四点理由.也有人主张根据法人犯罪日益增多的情况,应把法人列为犯罪主体,况且我国单行刑法和海关法已经这样做了.二、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并且参考了国际上的立法例,我国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1、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2、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  相似文献   

6.
不容回避的是,我国环境法的研究陷入了困境,出现了环保法律的大量出台与环境污染的迅速恶化并存的局面,使人们感觉到环境法的“无能“与“无助“.我国现阶段自上而下的环境管理体制很难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同,以致无法调动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环境法成为少数学者的法律.实际上,环境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这种属性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法应该具体细化各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感觉到自身利益与法律的密切相关性,使环境保护社会化,从而参与环保,形成环保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强制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强制制度的设置是否合理,运行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权利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我国的行政强制制度还存在执行主体混乱、主体权限不明确、执行制度程序不合理、立法与实践差距较大等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非强制性行政执行制度、明确行政强制权的归属、提高行政执法者自身的素质和制定统一的<行政强制法>,可以完善我国的行政强制帝J度.  相似文献   

8.
一、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关于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世界各国在法学理论上都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这种争论反映到立法上,也有不同的规定。现代各国立法上,有的仍没有规定法人犯罪,如苏联等国。有的已经规定了法人犯罪,规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规定法人和自然人一样,都可以是犯罪主体,如英国和美国等国;另一种是没有一般地规定法人犯罪,仅在有些经济法和行政法中规定了法人犯罪。如日本刑法仍规定自然人为犯罪主体,而在商标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中规定了法人犯罪。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 2条规定 :“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据此 ,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 :1、侵权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客观上是指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3、该违法行为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4、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本文试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作以探讨 ,以明确国家赔偿法实施中的几个问题。一、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0.
论述公司终止后的环境侵权赔偿责任之个别化承担一直受到公司法人资格消灭理论的限制。分析目前学者们提出的公司法人实体延续理论、法人人格否认理论、扩大环境责任主体范围等解决思路,提出法人实体延续制度不适宜在我国运行,并在肯定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和扩大环境责任主体范围之适用的基础上,探讨应立法明确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环境侵权领域的具体适用,以及将无过错股东和其他责任人纳入环境责任主体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囿于主权国家各自为政的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环境法发挥作用的机制受到制约:其内容无法全面、真实体现维护人类共同环境利益的理念,其执行也因诸多原因遭遇障碍。"治理"及"全球环境治理"通过扩大参与主体、改变调整手段、增加规则范围等方式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弥补了国际环境法及国际环境保护机制的不足。而国际环境法也应顺应现实需求,适时完善其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规定是"三级所有"的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村农民集体所有、村内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形式,但关于"农民集体"概念不明确、含糊不清,造成了主体的虚位性。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深刻细致的探讨,形成了各种观点,但均有不合理的因素,难以与我国的实际相符合。民事权利主体可以划分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的法律属性应为法人。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事主体的二元结构面对社会急速变化的现实已经难以支撑和维持。事实上,"其他组织"已经大量出现,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民事主体。如何保证这些游离于自然人和法人之外的其他组织合法的民事权益?关键在于民法能否明确赋予其民事主体地位,将其纳入到第三民事主体之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立高校财产独立性的制度建构付诸阙如,使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有关高等学校中国有财产属于国家所有等类似的规定,从反面否定了高等学校法人财产的独立性.就现实性而言,高等学校法人独立财产制度的建构,需要廓清两个问题的消极影响:一是在制度层面上将高等学校的财产来源与财产权利的性质、主体和内容挂钩;二是将高等学校特定财产目的用途的限制与高等学校对全部财产的独立支配权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从科学层面转向国际政治、国际法律乃至国际经济的综合治理。当气候变化引发环境危机与金融动荡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时候,国际社会需要在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均衡点,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稳定繁荣。通过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法为分析对象,明确法经济学的分析前提,探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路径,进而剖析国家参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策略,将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并推进“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国家参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必须建立国际气候环境合作秩序,促进多层次的国际政治合作。完善政治目标经济化的手段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有关中等专科学校已经普遍开展环境法学课程,全国每年招收上百名的环境法学研究生和博士生,环境法学教育已经在我国得到重视和长足发展.本文环境法学存在的客观性要求,环境法学的基本理念以及环境法学的发展与创新三个角度说明了高校环境法学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以印证上述观点.随着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法的发展,具有特色的环境理论日益成熟,对环境法制建设的影响和理论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对高校环境法教育的提高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实施电力普遍服务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电力普遍服务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可获得性、非歧视性以及可承受性等特点。不同的电力市场运营模式需要有相应的行为主体,在我国买电竞争型运营模式下,电力普遍服务的行为主体由责任主体、监管主体和实施主体构成,各类主体需要通力合作,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确保电力普遍服务的有效供应。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评估是保证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评估主体出现外部评估组织主体单一,内部评估组织主体缺失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对策。应该从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加强立法,鼓励建立独立的评估机构:加强中介评估机构的作用;完善学校内部评估,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估主体等三个层面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主体理念的背景下,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仅限于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但随着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当今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凸显,固有的主体论受到很大冲击。在系统总结和概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这两种非国家参与者在国际环境法领域现有地位、局限性与理论争议的基础上,认为应有限地承认其主体地位。这不仅符合法律主体扩大化的法理趋势与国际环境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也具有发扬全球环境治理模式、顺应市民社会发展和人权保护潮流、肯认非国家参与者实际作用的现实意义。因此,应通过灵活的定义选择、构建地位不平等的多元法律主体谱系、创设特殊主体资格承认的具体条件等路径,打造有限承认非国家参与者主体地位的具体模式,适当扩充现有国际环境法主体范围,使非国家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作为一种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对环境责任的规定是环境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环境法的规定,环境责任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因此,环境法也可相应分为环境行政法、环境民事法和环境刑事法。本文简要阐述有关确定环境刑事责任的环境刑事立法。 环境刑事责任是指故意或过失实施了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上根本没有环境刑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