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一代又一代地滋润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拼搏创新的生命活力。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包容吸收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吸收了来自外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回顾历史,在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和主体的传统文化之中,儒、释、道三家通过相互比较、吸收和融通,曾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推动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道安一生的著作起码有53部(篇).按类型分:佛经作序20篇,佛经作注20篇,著述13部(篇).按传世情况看,共有30部(篇)亡佚,目前仍传世的有23部(篇).  相似文献   

3.
《襄樊学院学报》2013,(1):89-F0003
2012年12月18日至21日,由深圳弘法寺、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省佛教协会、襄阳市道安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了"2012襄阳道安论坛"在襄阳隆重举行。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专家学者及高僧共91人与会。其中有著名的老专家如楼宇烈、杨曾文、孙昌武、温玉成先生,年富力强的资深专家麻天祥、王亚荣、董群、邓子美、朱明忠等先生,以及一批中青年  相似文献   

4.
道安与儒家     
巨赞法师和净慧法师是当代中国佛教界的两位高僧大德。巨赞法师说:"在我国佛教史上,除了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以外,对于我国佛教贡献最大的,恐怕要算东晋世代的道安法师了。"[1]147"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完人之一。"[1]169净慧法师说,中国佛教史上有三位里程碑式的大师,分别是道安大师、慧能大师、太虚大师。"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人。他总结了在他之前佛教在中国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佛教最初在中国的流传,主要有两大系统:一为安世高系,此系重禅法,归实践宗教一类;二为支娄迦谶系,此系重义理,以宗教理论为主。道安佛教哲学思想的形成是在获得般若经的译文后逐步形成的。道安佛教哲学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无在元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二是崇本息末;三是据真如,游法性。道安对佛教义理的揭示和宣传,促使佛教脱离方术化,发展成为一种精致的义理之学,使佛教真正渗透、融进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层。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佛教僧团规模有了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众多典型的佛教僧团,开始了中国化佛教僧团的发展。道安于恒山建寺传教,组建僧团,其时僧团管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常宣法化;二是以德自任;三是不依傍时流。在襄阳十五年,道安实施了两大措施:一是决定沙门以释为姓;二是译传戒律,制定中国化的僧团制度。在处理僧团与世俗政权之间,道安则确立"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与"教化之体,宜令广布"原则。  相似文献   

7.
关于释道安,梁启超评论说:安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虽未尝自有所译述,然苻秦时代之译业,实由彼主持;苻坚之迎鸠摩罗什,由安建议;四《阿含》、《阿毗昙》之创译,由安组织;翻译文体,由安厘正,故安实译界之大恩人也。[1]这里所注意的主要是道安在佛典翻译方面的贡献。公元四、五世纪之交是中国佛教发展中的重大转折时期。道安作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韦政通指出他"学行兼修,为当时第一流人物……他不但为  相似文献   

8.
道安对佛教发展的贡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榜样。对外来文化要有开放的态度;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其他国家的文化,都是人类的文化。对外来文化要做细致的研究,弄清其主要内涵,进行认真梳理,这是借鉴吸收的前提。对外来文化要有客观的态度,正确的定位;不能有先入之见,要在认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应对。对外来文化要加以具体分析,取其精华,以适合中国需要,引入外来文化不能不加区分地全盘照收。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与中国原有文化实现了积极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极大丰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演变,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这一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道安"五失本"论常被誉为佛经翻译时期"质"派经典论述。然而,通过对现存史料考究,道安对"失本"的表述多有矛盾之处,难以自圆其说。文章认为,矛盾原由大致有两方面,一是道安的语言局限,二是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10.
道安在佛经翻译实践中提出的"五失本"在翻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五失本"的理解和争论主要集中于"失本"在翻译过程中是否可以允许和接受。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在他身上,儒、释、道三家思想很好地交融统一,进则儒教先行,退则投身佛老.学界对苏轼的禅佛交游极其诗文研究众多,但鲜少论及苏轼出川之前的少年时期禅佛因缘.本文从蜀地地域禅佛因缘与苏轼家庭禅佛因缘入手,试析述苏轼少年时期的禅佛因缘,以期通过了解苏轼与佛教结缘更好地对他的哲学观和文艺观进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2.
苏轼与佛禅     
苏轼是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宋代特有的社会氛围培育出来的民族文化精英。本文着重探讨苏轼与佛禅的关系,即苏轼学禅的原因、历史,佛禅对苏轼的影响以及在其作品中的反映。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讨民族文化是怎样影响和造就文化名人的,而文化名人又是怎样发展民族文化,从而显示民族文化承传的。  相似文献   

13.
假玄立论以无为归——释道安佛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格义,即中国早期佛教学者利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概念以诠释佛经奥义的做法。事实证明,释道安对格义之法并不反对,他所否定的只是机械比附。无论是他的佛学本体论还是他的禅数思想,可以说都是通过借鉴魏晋玄学建构起来的。在处理外来文化时,在不扭曲其本质精神的前提下,却能将它与本土文化的矛盾降到最低,这样的明智做法显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通过释道安佛学思想的建立,我们可以再次看出我国早期佛界学人的博大心胸和高超智慧。  相似文献   

14.
《岭南逸史》是清代中期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人黄岩撰写的一部章回小说。关于《岭南逸史》的研究,两百年来,已有一些成果,在作者、版本、小说类型、价值等方面都做出了探索。通过研究综述,以期引起学界关注,从而推动《岭南逸史》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儒释道思想因素与苏轼人生艺术的关系,表现在学习和应物两个方面,苏轼对儒释道三家的学习,一方面是自觉拆博的学习和吸取,既沉潜深入而具体落到实处、,又虚怀客观不以先入之见阻止自己学习;另一方面是在学习中将三家精神根本性的主张“打通”,以他特有的熔铸才能,构造了成一个周密的思维结构。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的无名氏研究真正走出了沉寂,脱离革命意识形态文学研究的窠臼,渐成大观之势,形成了包括无名氏其人研究、流派归属、《无名书》研究等几大热点,研究的思路趋于多元.但无名氏研究依然存在着整体观照不足、评价人为拔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17.
腾冲"曲石"地名来源,至今众说不一。清乾隆腾越知州屠述濂认为:"古名回石",《云南省腾冲县地名志》则说:"曲石"一名,系"曲尺"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