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后现代性的视角审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着危机.后现代公共行政范式通过对官僚制、理性、效率的解构批判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又通过公共能量场、想像、话语与对对话理论、公共政策的共同体价值取向来重建公共行政的理论大厦.这种解构与重建对于我国目前的行政改革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团圆》的出版问世,掀起了"张爱玲热"的又一个高潮。《小团圆》蕴含着对于"伟大传统"的解构思想。这种解构主要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倾城恋曲"对"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尚"的反叛;第二个方面是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第三个方面则是群体性反抗的解构行为。这些都为解构"传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阅读视角,同时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抓住法律与正义之间的张力,指出法律神秘的权威基础是强力,而不是正义.法律只能无限接近正义,任何确定的法律都有成为不正义的可能,所以法律是可以解构的;而因为正义的不可还原性,正义是不可解构的,解构活动就产生在分开可解构的法律和不可解构的正义的间隔,解构就是使法律更正义.正义的主体与非主体不稳定的区分、责任的无限性和他者的语言确证了解构法律的可行性以及这种解构使法律无限接近正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联系源文和译文的过程中,它同时解构和建构双方的文化身份.通过研究翻译过程中的解构成分和建构成分,以及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可以得出解构和建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而源文的解构和译文的建构都不是绝对的.虽然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身份,这种独特之处也只是相对的,仅明显地表现在文化的核心区域.在与其...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叙事理论认为,叙事就是身份的制造,但制造一个无名身份的叙事,其本身就是反叙事的.鲁迅在<阿Q正传>里借助对阿Q的塑造展示了这种无名身份的独特叙事过程:那就是作者在解构中还原,而读者被迫在还原中解构.这种叙事模式包含着深层的哲理意味,既是对叙事的挑战,也造就了叙事的伦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的"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观念的影响,在现代教育活动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天然割裂的"二元"解构现象。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并在实际活动中对这种"解构"现象进行了反思与改革,但还是潜意识地存在着"解构"现象,从而给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这种理念上追求的"平等"与现实行为中的"不平  相似文献   

7.
语言、语言风格、文化都是人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三者互融互动,共生共长.文化是风格构建的机制,又是风格解构的理据.研究了风格解构的内涵、特点和作用,风格解构的基本原则,风格解构的文化理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受到国内外理论界的密切关注,“解构”一词已成为文学批评领域的基本术语。但是对于解构理论性质的认识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解构理论与东方犹太思想有深刻联系,对现代社会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9.
“面向下一代”的哔哩哔哩网站聚集了高黏性的青年学生,它对青年学生群体产生的潜在影响也成为公共议题.B站通过分离二次元信息系统、形成后台行为风格、重建虚拟位置与地域三个维度,构建了青年学生专属的区隔情境.情境的区隔属性促使青年用户出现了固守与解构的行为倾向,他们排斥其他群体、积极主动地解构权威.依据情境逻辑能够对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10.
华语文本中"他者"的因素相对于其他语言的文本来说,出现较晚成熟也较晚.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语文本中的"他者"本身就带有一种较为强烈的"晚熟"现状.在很多文本中,这种带有特殊叙述策略的"他者"形象说到底,就是一种不成熟的符号与象征在现代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何解构这种悖论?需从叙述策略这个大问题出发,解构文本中"他者"的叙述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有关自身的主体意义的思考一直是人们关注与探讨的话题.自主体及其主体概念凸现以来,文艺学上有关主体及主体性的理论便层出不穷.其中游戏意义一直或隐或显地与主体性的价值与意义相勾连.从“游戏“角度切入,可以发现文艺学意义下的“主体“越来越趋向内在化,乃至解构自身.而这种深度解构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现代主体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一词本就隐嗡着歧视,在这种语境中成长的子女,在共时的社会化过程中,受色彩文化的熏染,逐渐将这种“污名”内嵌入自身的潜意识,无声地接受了社会设置对自己身份的建构,认同着这种“边缘化”.其子女在进入高校后,因家庭背景、阶层固化等因素,“边缘人”角色得以建构.这既违背了教育者的初衷,也不利于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善的实现.通过降解文化设置、解构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方式等途径,解构边缘,让边缘回归中心,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祝荣泉 《文教资料》2008,(17):128-129
"文学研究中的‘解构'主义倾向,即妄议历史人物,无根据地怀疑一切.这种倾向在‘鲁迅与仙台'研究中虽然比较轻微,但也应该警惕.……  相似文献   

14.
“解构”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的主要操作步骤之一。它的重要性在于:海德格尔试图以这种方法对西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剖析,真正提出“存在问题”,探究被形而上学所遮蔽的原初经验,对西方思想的命运进行追问。海德格尔早期所说的“解构”包含三条具有差异的进入哲学史的路径:作为解释学之途径的“人类学的解构”、作为基本存在论之任务的“存在论历史的解构”和作为存在论方法之环节的“现象学的解构”。对这三条路径进行了简略梳理,并指出了“解构”所具有的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和哲学史批判这三条思想向度。  相似文献   

15.
《鞍状山上的雪》是美国"垮掉派"诗人加里.斯奈德的一首蕴含着生态主义思想的小诗。该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都非常丰富,对于读者深入理解斯奈德的思想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这首生态主义诗歌在文本的解构与再解构中实现了意义的两极互动,而此间的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格化集中体现了各种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6.
解构与建构     
一位曾经教政治的朋友调侃说,语文学科就是教学生怎样说假话得高分.我反唇相讥,问他政治学科是什么,他自嘲说政治学科就是政府工作心理学,揣摩国家意志,教学生一些自己也未必相信但却要求学生一定要记住的东西.我并不想探讨此话正确与否,不过他的思维方式值得探讨.为了批评语文学科(别人),连所教的政治学科(自己)也批评了,甚至批评得比语文还厉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思维方式是社会性的.这位朋友后来不当教员了,不过他的话所反映的正是所谓的"解构",完全"解构".不管你正确与否,崇高与否,管你正确还是伪正确,管你崇高还是伪崇高,对不起,统统"解构".解构"伪崇高"本来没错,多年来我们生活中、教育中的"伪崇高"二重道德的确不少,的确需要解构.可是,解构的同时还需要建构,解构不是目的.批评"五四"运动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了",问题是,使用这个比喻的同时,批评者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在物质丰富、精神匮乏的时代,回归传统家庭、回归自然本真等基本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是东西方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们理性思考的必然趋势.《廊桥遗梦》这部小说正是在这种追求本真、重新发现自我的社会思潮中的典型作品,其文化融合解构清晰地展现出作品所蕴涵的宽容与责任精神,大胆张扬了人性之美,带给了浮躁时代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冷静观察,也...  相似文献   

18.
误读是哈罗德.布鲁姆解构策略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误读,布鲁姆对文本意义进行了创造性构建,从而将解构主义主张的"解"与"构"二者统一起来。在布鲁姆对摩门教经典及其创始人著述进行的解读中,可以看到误读这一手法的精彩运用。并且,在这种以误读为核心的解构策略背后,可以见出布鲁姆构建"美国式"文化的雄心。  相似文献   

19.
从一定意义上讲,大众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以用建构与解构来概括,即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借助现代传媒工具进行的大众文化的生产以及对这种文化的接受,仍然表现为建构和解构.但是,大众文化也可以有另一种逻辑,即表现大众人们的日常生活、真实情感和追求,现代传媒工具也可以在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传媒和文化将展示出一种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批评是近几十年来最有意义、运用最广泛的批评流派之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女性主义批评采用了一系列解构策略来解读父权文本.从寄生性、嫁接程序与步骤、寄主性等方面考察女性主义批评的解构运作,可以勾勒出一条清晰可辨的轨迹.在不断地解构与自我解构中,女性主义批评一次次突破了边缘与中心的界限,使自身获得了新的实践意义与阐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