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燕 《民生周刊》2020,(2):32-34
"治理欠薪的思路要从帮助讨薪转变为预防欠薪,而预防欠薪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依据法律支付工资。"春节将至,农民工讨薪又成社会热点,不过,今年更热的是国家治理农民工欠薪顽疾的力度。国务院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方面推出了大动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日前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
这两年,渐渐感觉身边关于农民工欠薪的案例少了。以往,每到年底,总能收到有关欠薪的投诉。有时,听完投诉人的诉说,心中五味杂陈,倍感无力。今年策划农民工讨薪封面选题时,编辑部门的同事们跟我感受差不多,我们甚至为找到合适的案例而发愁。案例的减少,跟近年来相关政策出台和系列行动息息相关,"农民工工资保障网"逐渐织密织牢。  相似文献   

3.
家住安徽省泗县山头镇的韦金玲.是位朴实能干的农村妇女.2004年春节刚过.她就背起简单的行李背包.与姐妹们一道来广东“淘金”。  相似文献   

4.
古越 《新闻世界》2005,(1):12-12
全社会都在声讨欠账.然而欠账却并未因此而少一些:全社会都在声援民工,然而每到春节无钱回家的民工却仍屡见不鲜;全社会都在谴责这种不良现象,然而管理的监管措施又有多少能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5.
灵君 《新闻天地》2004,(2):46-48
这次的主角依然是民工,依然是农民的生计问题,“讨薪农妇”熊德明一句话竟然牵动温家宝总理一片心。总理亲自过问农工讨工钱问题后,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都切实行动起来了,下大力气为农民工讨说法。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民工艰难谋生的境况。  相似文献   

6.
杨静  王敏 《大观周刊》2011,(18):63-63,15
中央在2003年明确提出。各省辖市要切实做好清欠农民工工资这一社会问题,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一直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演化,本文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早日解决拖欠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颂英 《新闻窗》2006,(6):19-19
11月6日上午,农民工代表李维刚将一面“农民工的青天”的锦旗和感谢信送到了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衷心感谢省电台为农民工说话,为他们成功追讨了7年都无法兑现的135万元血汗钱。  相似文献   

8.
批评揭露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让我们采写的每篇批评性报道客观、真实,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是每位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9.
许林 《新闻与写作》2005,(1):F002-F002
2004年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重庆、湖北等地考察。途中突然拐到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十组的一户山村农家,和村民们攀谈。当得知熊德明的丈夫在修建云阳新县城中心广场阶梯的过程中,包工头拖欠的工钱一直不给的事情时,总理认真地说:“一会儿我到县里去,这事一定要跟县长说,拖欠农民的工资一定要还!”临别时总理和每位乡亲握手滋别,熊德明因刚在地里干完活儿手脏而往后躲,但总理却赶去紧紧握住熊德明沾满泥土的手。这就是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拍摄的照片《总理为农民工追工钱》告诉我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郭鹏 《民生周刊》2020,(9):66-67
"《条例》的制定,是近年来治理欠薪工作成功经验的制度化提升,是依法治欠的重要体现和制度保证。"今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下文称"《条例》")将正式实施。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工资是农民工的保命钱、活命钱、养命钱,所以,保证他们的辛劳及时获得足额的报酬,"劳有所得,天经地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琳 《大观周刊》2011,(32):46-47
“恶意欠薪”行为,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犯,也是破坏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为了根治“恶意欠薪”这一顽疾,让所有的劳动者不再受其困扰,让社会公平正义得以彰显,刑法将“恶意欠薪”入罪。但是恶意欠薪又引发的相关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雪 《中国新闻周刊》2010,(34):22-22,24
9月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全总)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对7月份农民工异地讨薪被打事件的查处情况,并就工会即将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通报。据全总新闻发言人、宣教部部长李守镇介绍,截至目前,相关事件已得到妥善解决,一些违法嫌疑人被依法查处,多数农民工已拿到被拖欠工资。  相似文献   

13.
12月16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友君向全国人大代表汇报时,建议设立欠薪逃匿罪和建立欠薪保障基金。  相似文献   

14.
“问题新闻”写作的一般形式有两种。一是通讯的写法。如今年1月19日中国青年报推出的专题报道《从2240元到215亿元:一场“执法为民”的战役》,就拖欠建筑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了深入挖掘,并把这一问题提高到执政党“执政为民”的高度来看待,认为这是政府打  相似文献   

15.
宁夏日报去年10月12日发表的《中铁三局拖欠农民工工资丢了宁夏市场》获得了第1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消息类一等奖。关于农民工讨要工钱的新闻看得多了.似乎可以得出一种报道套路:农民工以各种方式.从合法途径到极端的以自杀相威胁.然后便是政府相关部门反复协调(从最温和的握手言和到刑事处理)。问题解决。多数这类的报道都是就事论事.很少动脑筋改换报道角度。现在看到《宁夏日报》的消息《拖欠农民工工资数百万元被取消投标资格(肩题)中铁三局丢了宁夏市场(主题)》,令人感觉一新。因为它打破了这种套路.  相似文献   

16.
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近年来,恶意欠薪的行为在我国比较泛滥,给厂大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刚通过不久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行为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围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关于恶意欠薪入罪与否的讨论变得更为热烈。本文将从刑法的谦抑性角度出发,认为恶意欠薪行为不应入罪,恶意欠薪的行为应当由民法、行政法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起,湖州日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为你‘薪’动”系列报道活动,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震慑遏制了欠薪行为,有力推动了欠薪事件解决,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工的好评。省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督查组对此表示:“这项创新举措值得全省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当下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各种利益相互交织,社会生态急剧震荡,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似乎都郁积了满腹牢骚和怨气, “一语不合,兵戎相见”的情况时有发生, “见官即仇,逢官必反”的积怨之气愈加厚重. “网络戾气”就是这种现实社会的暴戾之气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延伸,而互联网媒介技术的传播特质以及网络文化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网络戾气”又具有其特殊性.文章根据“网络戾气”的多元表征,借鉴中医学上对“戾气”的医治规律,探讨“网络戾气”的根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哥,工钱一分不少,年前全付清了,你可以安心地走了。”2010年2月23日.赶到哥哥遇难现场处理后事的孙东林流着泪说。  相似文献   

20.
从治理到根治,一张农民工工资保障网逐渐织密织牢。岁末年初,农民工讨薪问题再次受到关注。辛苦打拼一年的农民工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拿到应得的报酬,返乡与家人团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大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