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叙事”的写作,无论是教学故事还是案例,都少不了要写出对叙述事件的教学见解,以揭示所叙事例蕴涵的教育真谛。见解也就是观点,即作者对事件中展现的某一教育现象的看法、主张、态度。这样的观点必须有针对性,即要针对列举事件的个体特征所含有的独特的教育意义,不泛泛而谈;同时,还必须有深刻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通过叙事、写人、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把握它的主旨,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写作指津]   "一事一议"的文章,是由一件事件(学习、生活、工作等)发表自己的议论,是由写记叙文到写议论文的过渡.要写好这类文章,我们必须搞清楚"叙事"与"议论"之间的关系."叙事"是基础,是源泉;议论是目的,足对"叙"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注意:就要中考了!命题作文在中考中有升温的趋势,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本文针对同学们的写作情况,提出命题作文写作的"应急之招",希望大家"临门一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初期的女性小说作者的成名作和成功作品大都采用“自叙传”的写作方式,“少女情怀”和“病情叙事”是她们惯用的写作模式,这些都有超出作家个性因素的集体无意识成分。剖析个中原因对认识当时的一般社会情态和女性意识蜕变的丰厚历史蕴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实质蕴涵"的认识,学术界观点很多,贬褒不一.本文从实质蕴涵所含义入手,通过对"实质蕴涵"真值条件的说明,强调其在推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起源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的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以教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教育应该做什么.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研究要包括:主题事件: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如当时的所思所想,最后如何解决的:对整个事件的反思,从事物表面提炼出所蕴涵的深层次意义,从反思中建构新的思想或经验.也就是使主题事件所蕴涵的意义理论化.  相似文献   

8.
英语写作能力是一个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也是现行我国英语教育的要求。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是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在高中的起始阶段开展"以写为突破口,进而促进英语学习的整体提高为目标"的深远的教学意义。本文通过揭示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加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从高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出发提出了一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措施,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同仁提出更好的见解,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福柯的"作者死亡"观受到了布朗肖和巴尔特的影响,他在<作者是什么>一文中阐释了对于写作主体的见解,这种服务于考古学和谱系学的"作者死亡"观,植根于福柯哲学领域对于主体的认识以及在写作中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的试图.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一事一议类文章,就是针对某一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议论的议论文。正因为它是具有“即事说明、有感而发”的特点,因此它是写议论文的起步,也是中考议论文的主要形式。写一事一议类文章要求先叙事后说理,叙事成为说理的由头,为说理服务,说理要服从所叙之事,做到以理服人。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三点:一、据事提炼观点谈看法、说明见解的文章,具有由“叙”生“议”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动笔写作之前就要从事例或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要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这就是下一步文章的中心论点。根据事例提炼观点,要透过事物表象…  相似文献   

11.
所有的教学叙事都是对某一个教学事件的描述,但并不是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有写成教学叙事的价值.也就是说,教学叙事的写作必须选择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西方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潮之一叫“现象学”,它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胡塞尔。现象学强调让人直接去感受现象,从现象中直接把握本质。这种哲学思潮引入教育领域,便称为教育现象学。教育现象学主张把目光朝向教育生活,朝向教育实践,朝向教育现象,与此同时强调教育反思,通过反思,发现教育现象中的价值,获得对教育的最本真的认识。这是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这种理论思考,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教育专家马克斯·范梅南等人,倡导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从写作的角度看,教育叙事写作有那些特征和要求呢?可以概括为“四个有”:1.有情节的叙事,要求生动地写出细节;2.有角色的叙事,强调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3.有背景的叙事,要求展示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相关性;4.有反思的叙事,要求通过归纳(不是演绎)揭示故事的内涵和价值。具备了这“四个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度叙事”。大家都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他的所有教育论著,都是用散文的语言来表述的,读他的著作,就是听他一边讲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简直是一种享受。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的教育著作更是平易近人,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谈深刻的教育道理,还用诗歌甚至儿歌来表达他对教育的理解。这些清新朴实、生动形象,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教育专著,对人类教育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是那些没有新观点却有新术语,没有新见解却有新概念,晦涩难懂的教育论文所不能比拟的。本期“教育深度叙事”专题从“教育深度叙事专论”、“教育深度叙事写作的误区”及“教育深度叙事实例”三个方面为读者提供教育深度叙事的写作思路。——编者  相似文献   

13.
正什么是场面呢?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就是一个场面。"文章往往免不了场面的描写,精彩的场面描写可以使叙事具体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其中,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中心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因为我们所写的记叙作文不是为记而记,而是有感而发,有悟而写。所感所悟就是叙事的中心,写作时要注意把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教学组织与实施》中说:“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背景资料”也称“背景材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与文中人物、情节和内容有关联的,但在课文中没有展现或完全展现的资料。它通常包括文章中事件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作者写作此文时的一些特殊的生活状况、写作目的,当然也包括作者生平等。  相似文献   

15.
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要围绕该事件作出关键性决策,并导致教师朝着特定方向发展.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关键事件"的主题不同.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关键事件一般具有典型性、自我体验性、情境依赖性、创生性等特征."关键事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关键事件及问题的梳理与思考,可以揭示内隐观念,触动教师"灵魂深处"的隐性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促进缄默知识与外显知识之间的转化;有助于教师个体生存方式的改变,启迪教师追求一种智慧的教学生活方式.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要重视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16.
侯守斌 《学子》2014,(2):67-69
<正>"意在笔先",写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在写作上,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等。写作中对立意的一般要求为"思想健康""新颖""深刻"。然而,正是对于这三组关键词的狭隘或过度理解,导致很多学生作文沦为"假大空"。通俗地讲,所谓立意深刻,是写作时不就事论事,浮于表面,而应该在作文中表现为能揭示事件或事物所包含的深刻  相似文献   

17.
"灰姑娘"结构是奥斯丁所偏爱的叙事模式,她借这一模式表达了作为女性的作者本人,其个体生命中的"匮乏感"和对于男权中心社会主流观念的质疑与批判.<劝导>作为奥斯丁的最后一部小说,同样展示出这一主导意向.这一意向充分体现了一般女性作家将社会转型文化理念蕴涵于小说叙事结构的展开中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一事一议”类文章,就是指针对某一事件提出观点、发表议论的议论文。正因为它具有“即事说理,有感而发”的特点,因此学写议论文一般都从它起步。“一事一议”类文章要求先叙事后说理,叙事是说理的由头,为说理服务;说理要从所叙之事开始,做到以理服人。写作“一事一议”类文章,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据事提炼观点谈看法、说观点的文章,具有“由叙生议”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动笔写作之前要从事例或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这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根据事例提炼观点,要透过事物表象发现其本质,通过事件的个性寻找存…  相似文献   

19.
所有的教学叙事都是对某一个教学事件的描述,但并不是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有写成教学叙事的价值。也就是说,教学叙事的写作必须选择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一、"体验历史"概念界定 语文教学中,在解读作者写作的心路历程和文章立意时,更强调体悟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世界,强调在感悟中寻求类似的经历、类似的情感.如果从教育整体观上来解读"体验"或许更为贴切.首先是感悟,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其次是理解,理解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理解作者看问题、分析现象的视角和方法;再次是表达,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观点;最后是获得精神自由,体察社会和人情,创造性地表达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